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着实/着陆咀嚼/味同嚼蜡雨雪霏霏/缠绵悱恻B磕头/瞌睡门槛/衣衫褴褛大笔如椽/不容置喙C几绺/归咎禁锢/襟袖之间疾风劲草/强劲有力D蕴蓄/氤氲招徕/明眸善睐大雨滂沱/气势磅礴2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1997年出版了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将“揭露”改为“表现”。)B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设计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平稳起飞、安全降落。(将“设计”与“研制”调换位置。)C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民间反殖民斗争的场景。(删掉“在中”。)D余光中先生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世纪,被梁实秋称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在“无两”后面加上“的文坛巨擎”。)3 . 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的老鼠和黄鼠狼中,老鼠和黄鼠狼交战,一开始连连败北,后来推选出将领领导战斗,并且将领们做了一些角绑在头上,最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B祥子和虎妞结婚后,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以高价给祥子买了亲戚二马子的车;后来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洋车。C祥子原来是个小商贩,来到城里以后,他选择的职业是拉洋车。D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攻打时,得到了吴用等的增援,采纳吴用的计策,安排孙立卧底,最后胜利攻下祝家庄。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斗转星移,季节更迭,万物生长。人们洞察日月变换的步履,推测草木荣枯的蜜码,揣m_天地自然的性情,然后_(附和应和)着它们的韵律,来安排我们生活的节奏。这种生活律动的方式,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二十四节气。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揣m:_节奏:_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_改为_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_(附和应和)三、现代文阅读为什么称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导弹1984年10月1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宣布,米尔斯坦、科勒两人因从事免疫系统的研究和“发现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呢?在生物工程中,有一类似导弹的东西也具有精确的导航系统,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准确性。它只与人体中某些特殊物质结合,以改变其特性,使它们失去活性。它这独特的性格,引起世界生物学者的高度重视。它就是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抗体是在抵抗外来者侵入生物体时,生物体自身的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与入侵者结合的自卫系统。生物体中有100万种淋巴细胞,而每种淋巴细胞可产生一种抗体时,它们恰似100万枚导弹,保护着生物体。当某种细菌侵入人体时,人体就能产生相对应的抗体与细菌的特定物质结合,这个物质被称为抗原。一旦抗原与抗体结合,人体便会产生一连串消灭入侵者的反应。在消灭入侵者之后,人体内仍保留了这种抗体,使得人体不再得这种病,如麻疹、猩红热、乙肝等等,都是如此。但人体中并非生来就具有100万枚导弹,而是在抗原入侵人体时才产生。我们平时爱打很多预防针,目的就是使人体中产生抗体。当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消灭入侵者时,或者人体根本不能产生这种抗体时,人就生病了。人们了解了抗体的特征,希望能针对某种疾病制造一种纯净的、特定的抗体,弥补人体中抗体的缺乏或不足,这种特定的抗体就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是指一个细胞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细胞群,从这细胞中提取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人们最先试图从血液中提取它,但结果是含量少、价格高、纯度低。最后,又有人试用人工培养淋巴细胞的方法,但淋巴细胞的活性差,不能在体外生存,希望又落空了。1975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英国MRC分子生物研究所米尔斯坦和科勒用生化的方法将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是一种既有旺盛的体外繁殖能力,又能产生抗体的细胞,经过人工培养,从中可源源不断地提取单一纯净的抗体,这个实验首先在小鼠身上获得成功。杂交瘤细胞的成功,极大地震动了生物界,1981年米尔斯坦和科勒共同获得加尔登基金奖。单克隆抗体已成为现代医学武器库中的新式导弹,因为它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是来自它那高度的特异性和精确性,因此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它的最大优势是有希望成为癌症的征服者。由于它的精度高,因此副作用小,不会像其他药物那样将健康细胞与癌细胞同时杀死。现在科学家还将抗癌的单克隆抗体再与其他药物连接,将药物准确地带到癌变部位,这样更增强了“导弹”的杀伤力,好似增加了许多新的弹头。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美国已有了单克隆诊断盒,可以诊断艾滋病、肿瘤、性病、乙型肝炎及细菌性感染等疾病。它将会代替传统的抗血清诊断,因为它纯度高,灵敏度、特异性强,因而快速、准确。单克隆抗体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高度专一性,被人们用于近代纯化分离难度极高的药物的载体。将单克隆抗体制成5升的吸附柱,当含有尿激酶的混合液流过吸附柱时,单克隆抗体就像一块吸铁石,可将尿激酶全部吸附,这样可以提取纯尿激酶200克,足以治疗600人次脑水肿病人。这吸附柱可以重复使用100次,回收率可达60%100%。根据高技术杂志的报道,1982年世界范围的单克隆抗体销售额仅为1500万美元,而1992年却超过50亿美元。通过小鼠而获得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后,容易使人产生过敏,因而人们渴望培养人体白细胞,以提取人单克隆抗体。据科学报道,法国一公司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在试管内成功地培育了产生抗体的人类白细胞,特别是B淋巴细胞,这将成为开发单克隆抗体的里程碑。对于“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诊断的有力工具正向小型化和家庭化发展,人类掌握这枚“生物导弹”,征服癌症等绝症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选自自然科学名家名作中的为什么,有删节)5 . 简要概括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已有哪些具体应用。6 . 第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7 . 请以文中画线部分为例,简要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8 . 为什么称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导弹?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阅读倾听草木的呼吸一文,回答小题。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9 . 请从文中段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玉兰:_树:_10 . 请任选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11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标题交待了写作对象,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继而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B第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从文中我们发现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就是很小,与“也这么大”是矛盾的,此段应删去。C第段中加点词“相依”“拥抱”“呢喃”赋予了垂柳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状。D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从身心被三月的草木洗净入手,切入主题;接着,以梅、兰、柳等小院景物为载体,描写它们的生存状态;最后,以与草木共呼吸来升华主旨,首尾呼应。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及时享乐的道理。12 . 文章结尾写道:“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从草木那里听到了怎样的语言。四、句子默写13 . 背诵填空。(1)此生谁料,。(2)。官船来往乱如麻,。(3),。天下英雄谁敌手?(4)兔从狗窦入,。中庭生旅谷,。(5)秋容如拭。,。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i)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王顾左右而言他)14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B时时而间进间:间断C士师不能治士士:司法官D比其反也反:同“返”,回来15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B皆以美于徐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臣之妻私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16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比其反也,则冻馁(ni)其妻子,则如之何?17 .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标一处)有 托 其 妻 子 于 其 友 而 之 楚 游 者18 .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甲)文中的邹忌采用_的劝谏的方式,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最终说服了齐王。齐王为此_才得以“战胜于朝廷”。而(乙)中的孟子则语言犀利,以齐宣王失败告终,从文中的“_”能够看出来。六、诗歌鉴赏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19 . 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20 . 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_”和“_”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_的情感。七、语言表达21 . 解释下列词语。(1)羁绊(_)(2)戛然而止(_)(3)叹为观止(_)(4)晦暗(_)22 . 阅读下面句群,将正确的排列顺序写在横线上。_绿的呢,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成果麦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向车窗外望去,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八、名著阅读23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文段中的“他”是谁?“他”刚进城时是个怎样的人?请写一个经典情节来体现。九、综合性学习24 . 八年级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