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II)卷精编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II)卷精编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II)卷精编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II)卷精编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II)卷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改时,对那些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进行了狠狠地打击。B清晨,滨河的教学楼里传来了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C敌人正殚精竭虑地想分化我们,我们千万别中计。D每一次翻阅,都会让陈老先生想起恩师的教诲,激励自己笔耕不辍。2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选自鲁迅散文集呐喊,主要叙述了“我”回故乡,在故乡和离故乡的经历。作品主人公是鲁迅。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公集范文正公集都是用作者的谥号命名的。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它的一般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3 . 在“爱我山西”语文实践活动中,小琳搜集了一些对联,请你找出山西清代书法家傅山题写的书斋联“竹雨松风琴韵”的下联( )A我怀一片冰心B茶烟梧月书声C诚哉荡涤胸襟D飞鸟闻香化凤二、字词书写4 .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原指望以此过上阔绰(_)的生活,可到头来他只不过是个骗子,而我的资本也化为了泡影。(2)在地震中可能会坍塌(_)的又高又重的家具,比如书架、瓷器柜,或是定制的组合柜,应当设法固定在墙壁上。(3)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c yn(_)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4)14年中,特里曾经两次rng yng(_)象征加拿大顶级运动员的“申里奖”、七次入选全明星队,并获得无数其他荣誉,但这些通通被遗忘了。三、现代文阅读送春魏得强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滾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特开。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邻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国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国,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站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因为病,因为懒,经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我知道,春归去了。在领地边徘徊了一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蘼花事了”,我是总不知荼蘼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5 . 阅读第一段,抓住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的特点,选择文中词句,完成下列表格。开花范围开得迅猛色彩绚烂6 . 作者在第五段写到了兰花,这样写用意是什么?7 .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七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8 .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四、情景默写9 . 古诗文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_,_。(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_,_。(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4)_,亲人们迎过延河来。(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_,_。(6)蒹葭萋萋,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春日杂咏(明)高珩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10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11 .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六、名著阅读12 . 阅读下面连环画节选,填空。连环画中表现的是西游记 _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的_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最终想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孙悟空即使师傅一再地误解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_的光辉形象。七、综合性学习关于经典咏流传的主题阅读(材料一)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2018年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由撒贝宁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从文学、音乐、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度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凤凰传奇、谭维维等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材料二)节目总策划许文广指出:“我们一直在寻找央视容化节目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不只在于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节目立意的创新。”经典咪流传抛弃了音乐节目的竟演模式和文化节目的答题模式,重新研发出一种“轻赛制、重传播”的架构,核心诉求紧紧固绕古典诗词的旋律新编、歌曲演绎、大众传播,强化时代性和时尚感,从而让主流的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的先锋。同时,节目还引入微信“摇一摇”互动模式,观众在收看的同时达成分享,发酵和引爆二次传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若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沉寂了近300年的诗,通过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纯净到让人心疼”的演唱,一夜之间刷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圈粉无数。(材料三)康震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诗言志,歌咏言,古人和诗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但是经典怎么样才能流行呢?经典咏流传旨在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也表示,节目在未来的影响,会激活古典诗词,“让我们的孩子们既唱了歌,同时又熟悉了古典诗词,这个意义非常之大。”(材料四)经典咏流传走红后,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古诗词方面的书籍,但也有批评的声音说这是盲目“跟风”。对此,多次担任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评委的蒙曼老师认为,先不妨有一个浪潮存在,然后再推动建构。家长可以把书、音频、视频放在那儿,孩子只要表现出兴趣,就赞美或提点他,但不必强求每个孩子都必须喜欢。家长要忌市井气。家长表现出兴趣,对孩子是最好的引导。13 . 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经典咏流传走红的原因。14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传唱人中,不仅有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等名人,也有普通人。B一首沉寂了近300年的诗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与社交媒体的推动不无关系。C康震认为,经典要流行,应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上来。D针对家长给孩子买古诗词方面的书籍这一盲目的跟风行为,蒙曼提出了批评。15 . 阅读下面两则有关“为什么中国当代没有文学大师”的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成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因素很多,但是,起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必然是作家的思想高度。所谓的思想高度,即作家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瞩望并洞悉未来的思想穿透力。我们的许多作家,包括一些名气很大的作家,似乎对历史、哲学和人类思想史等学科都没有太大兴趣,就更别说去认真地钻研了。于是,他们的思想资源就显得极为贫乏。材料二文化的积累离不开阅读,而中国当代作家恰恰在这个领域显得非常贫弱。普遍读书偏少、偏窄、偏随意,既不博,也不专,更不精,没有几个作家可以通读外语原著,有些人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会(当年的鲁迅、钱钟书可是精通好几个国家语言的),能够不借助工具书就可以顺利读懂古文的作家已如凤毛麟角。即如是,你又怎能够让他们域外文化中最大限度汲取有益的营养,同时准确地把握和继承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呢?(1)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列出中国当代没有文学大师的主要原因。(2)当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堪忧,有患“拒绝阅读症”的倾向,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请你把阅读方面好的做法和收获简要写出,与患“拒绝阅读症”的同学分享。16 . 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图片,按要求答题。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_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加荣拟写赞美词。_17 . 综合性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围绕“传承传统文化”,请你解决如下问题。(1)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修身”是主题之一,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三省吾身等修身方式,早已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下面辑录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名句,请你探究,并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概括老祖宗们提倡的另一种修身方式:。句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句二: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西汉杨雄法言学行句三: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朱熹(2)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3)活动中,县文化馆捐赠给希望中学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叁佰本。请你代校学生会写一张收条。八、命题作文18 . 作文“两难”,就是这样或那样都让人为难。生活中,我们难免面临两难的处境:或反复掂量,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