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熟稔(nin)惬(qi)意舌苔(ti)揠苗助长(y)B迸射(bn)尴尬()胆怯(qu)相形见绌(ch )C冗长(rn)峰峦(lun)譬如(p)断壁残垣(yun )D佝偻(lu)连翘(qio)剔透 (t)拈轻怕重(nin)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每个季节,霞浦的滩头都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 甲 (A 风流 B 风韵 ):风光旖旎的海滨沙滩、潮起潮落的海上人家、日出日落的霞光束影,构成了一幅幅和谐(A xi B ji)美丽的画卷;整个海岸线在光影中变幻着丰富的色彩与优美的韵律,浑然天成地造就了大自然的涂鸦大作。这种壮观的海景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 乙(A 感受 B 感应)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mi(A魅 B袂)力。这里是理想的摄影地,让众多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处 _ 处 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 _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这里是理想的摄影地,让众多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修改句:_。三、字词书写3 . 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古人有言“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玉不琢不成器”,原来人若要成器,应同琢玉一般,自省与磨炼不可或缺。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的心(1)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2)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3)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4)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5)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6)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7)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8)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9)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10)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12)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最能懂得做母亲的心吧!4 .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1)一(9)段的主要情节。5 . 阅读文章(1)-(4)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6 . 第(8)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7 . 阅读第(9)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8 .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阅读张凡的清白家风不染尘,完成下列小题。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现。“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我们对待家风,同样需要像刘承光那样高悬心中、时时拂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家家户户的“清白家风”焕发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为千千万万家庭带去和谐幸福,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支撑。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明末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不应成为束之高阁的冰冷道理,让其潜移默化更多心灵,全社会都会充盈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正能量。家风关系党风和政风。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去年,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执意上交12万元的“特别”党费,笃定信仰令无数人钦佩,而他“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同样让人称赞。为避免和同患心脏病的大女儿混用药品,他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因为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得知外孙要到美国读书,他再三叮嘱“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爱党爱国、严守纪律、勤奋节俭,如此家风,不仅山高水长、光照后人,也让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沛。红色家风的精神富矿,为我们修身齐家指引清晰方向。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触动着社会风尚的共情。前段时间,扶贫干部杨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父亲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干”、提醒他“严守党纪国法”的微信聊天记录,让人们感受到共产党人家风的朴实无华。多年前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近日接受采访,谈到她平时教育孙儿,“见到路上的老婆婆老公公,要牵别人过马路,如果有人跌倒,就马上扶起来”。感人的言行,彰显出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多亏你培养了我这样的性格,才能让我越发坚强”“您让我别灰心,让我注意身体,让我努力训练”“尽管你们忙于生意,也会教导我和兄长要珍惜当下”近日,某网络平台发起“一封家书”节目,来自影视明星、奥运冠军、消防指战员等人的真挚家书,记录下对父母教诲的眷恋与感恩。重视家风建设,促进家庭和睦,新时代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必将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输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9 . 文章开头描写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一个擦拭家训的细节有什么作用10 . 文章-段的论述顺序不能颠倒,请结合文章第段说明理由。11 .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生动有力地论证了。五、句子默写12 . 默写(1)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曹操观沧海)(4)沾衣欲湿杏花雨,_。(朱自清春)(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不逾矩。”(为政)(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学而)(7)咏雪中形容白雪的句子是:_。_。(8)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朱自清春)(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他生长着。(朱自清春)(10)古人多借月抒发思乡之情,你知道那些诗句可以表达这样的感情吗?_,_。六、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13 .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分)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 故患( )有所不辟也蹴( )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5 . 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七、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注: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故事:向来规矩。朔:农历每月初一。16 . 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17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其仁足以示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其施虽在越其西南诸峰D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8 .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20 . 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21 . 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八、诗歌鉴赏诗歌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22 . 这两首词一首写到“青山遮不住”,一首写到“故山犹自不堪听”,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3 .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九、名著阅读24 . 文学作品中不只有温情和童趣,还有冷漠和专制。对阿廖沙时好时坏的外祖父,在“我”兴高采烈要去看迎神赛会时勒令“我”背书的父亲,与女儿断绝关系的刘四爷,请分别指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十、作文25 . 按要求作文。人生充满希望,便可以勇往直前;生活充满希望,便可以感悟真情;我们希望大自然美好和谐;我们更希望国家美丽富强请以“希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他人文章及试卷文本内容;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26 . 作文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