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经”语法化的萌芽,刘桂林,1、动作行为或情况、事实在过去发生或出现过”的单音节副词。玉篇:“曾,经也。”广韵登韵“曾,经也。2、“曾”作时间副词,早在先秦时已有用例,:”“但大量使用的时代恐更迟晚”。3、说文解字中只有对语气副词“曾(zng)”的解释:“曾,词之舒也”,而没有对时间副词“曾(cng)”的解释。,曾:,作为副词的“曾”后面往往带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一旦带上表示“经过、经历”义的动词“经”,那么,“曾”和“经”就会出现并存(co-occurrence)连用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是在东汉出现的。,例如:(6)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东汉)(7)吾曾经身快布施,故典六天为魔王(东汉)东汉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只找到了四个“曾经”共现的例句,另外两例见于张仲景的注解伤寒论,从南北朝开始,“曾经”共现格式的使用频率在中古汉语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用例。例如:(8)兵书久闲习,征战数曾经。(北周)(9)曾经破核后产者,不须复治。(北魏)(10)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唐)(11)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唐)(12)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沈隐侯。(唐),在这类“曾经”共现的现象中,“曾”和“经”之间并不是直接的结构关系,两个语素都可以单独成词。虽然它们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前后相邻,但彼此之间却没有构成直接成分的关系,而是处在跨层的句法层面上。,例(8)中“征战数曾经”可以理解为“数曾经征战”,“征战”是一个动词性并列短语,作“经”的宾语。例(9)中“曾经”后面的“破核”是表示事件的述宾短语。例(10)例(12)中,“曾经”后面接的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五个例子中的“曾经”都可以看作是表示“经历、经过”义的动词。,从跨层结构到时间副词随着“曾经”跨层连用现象的频繁出现,“曾经X”内部的结构关系也经历了从“曾经+X”到“曾经+X”的转变,其中的“X”也由处于宾位的体词性短语转变为处于述位的谓词性短语。,例如:(15)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唐)(16)曾经破胆向炎官,敢不修容待风伯。(南宋)(17)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元)(18)南海曾经驻容骖,芳称茉莉荔称甘。(明)(19)他时夸向田翁说,此味曾经赐大官。(清),以上五例中“曾经”后面接的都是动词性短语,但与现代汉语中的“曾经”相比,它们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副词。因为这些“曾经”都可以看作是处于依违两可之间的:既可以理解为跨层结构“曾经经历/经过”,也可以径直理解为一个凝固了的副词“曾经”。即使是清代的语料例,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析为“此味曾(经)经(过某人)赐大官”。,不过把这里的“曾经”看成是一个时间副词似乎更符合近代汉语中已经发展和变化了的句法、语义关系。毋庸置疑,从南北朝开始“曾”和“经”就经常一起共现,在漫长的中古汉语与近代汉语的发展史中,“曾经”内部逐渐凝固、融合,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音节副词。这是一个十分缓慢而又长期的历时语法化过程。那么,副词“曾经”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才初步形成的呢?,“曾经”形成的时间,六朝说与唐代说对于副词“曾经”形成的时代,目前学界主要有形成于六朝和形成于唐代两种观点。,何金松(1994),杨荣祥(2005),何乐士(2006)均认为“曾经”形成于六朝。所举的例句都是:(20)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北周)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也认为“曾经”形成于六朝,但所举的例子却是:(21)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南朝),太田辰夫(1958),龚千炎(1995),董秀芳(2002),张谊生(2003),以及辞源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都认定“曾经”形成于唐代。除了龚千炎没有给出例句外,其余五家所举的例句都是:(22)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太田辰夫(1958),龚千炎(1995),董秀芳(2002),张谊生(2003),以及辞源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都认定“曾经”形成于唐代。除了龚千炎没有给出例句外,其余五家所举的例句都是:(22)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即使是在庾信、王褒、徐陵等人的诗文集以及齐民要术里,“曾经”共现的用例也都只是孤例,并且这些例句中的“曾经”都是表示“曾经经历”意思的跨层连用结构,而不是一个副词。例(21)中的“新代故”显然是一个表示事件的动词性主谓结构短语,充当动词“经”的宾语,而“曾”则修饰整个述宾结构“经新代故”。如果我们通读整首诗,就不难发现“曾经新代故”之前省略了主语,因此这里的“曾经”不可能是一个副词。,否则,无论从语义上还是语法上来来看,以主谓短语“新代故”作为全句的述语,都是说不通的。至于许多学者所举的例(20),我们认为这里的“曾经”可以理解为依违跨层结构和副词两可之间的,但是仅仅以一个例句来判定“曾经”萌芽于南北朝,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其次,唐代说较接近事实。唐代的文献中确实有不少“曾经”共现的例子接近于副词。,除了上文所举的例(15)和例(22)之外,还有:(2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24)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唐)(25)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唐),然而,我们看来,即便在这些例子中,“曾经”也还处于副词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 主城区污水收集完善管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 中国半自动梳齿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医院扩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中学学生宿舍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 2025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竞争调研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二维码识读设备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中国对苯二酚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预测报告
- 2025年数码手术显微镜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
- 控制计划CP模板
- 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及问责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 科技工作管理办法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套
- 出生缺陷定义及分类和预防要求
- 乌鸡散-圣济总录卷八-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厂设计管道设计与布置
- 全站仪基本功能使用手册
- 新版无水三氯化铝安全技术说明书
- 常用H型钢、工字钢、角钢、槽钢规格表
- 观音神课三十二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