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课设计的策略分析,济源市教研室李卫东,2015年5月5日,前语:2015年中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课标修订版教材首轮使用的第一次中考。那么,新的疑问是:如何围绕新教材组织复习内容?如何在复习中更好地践行课标核心理念,科学地备考?我们认为,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和设计,仍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此,我们谨对在二轮专题复习课中例题选择和设计方面,提供一些方案分析,供各位老师同仁朋友借鉴、研究。,五个专题,开放型问题,阅读理解问题,运动型问题,操作类问题,综合型问题,一、开放型问题,1、设计说明,(1)学情分析:重点:知识的整合与能力的提升,难点:面对开放型问题时如何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2)设计思想使学生掌握开放型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能灵活应用数学核心知识解决难度较大的开放型问题。,2、范例设计,例1(2014年襄阳市中考题)如图1,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EBO=DCO;BE=CD;OB=O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解:(1);(2)选证明。证明:在BOE和COD中,EBO=DCO,EOB=DOC,BE=CDBOECODBO=COOBC=OCBEBO+OBC=DCO+OCB即:ABC=ACB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例2(由2014年丽水市中考题改编)写出图像经过点(-1,1)的一个函数解析式。变式:(由2012年赤峰市中考题改编)存在两个变量x与y,y是x的函数,该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图像经过(1,1)点;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满足这两个要求的函数解析式(写出一个即可)。,解:答案不唯一。本题所求函数可以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我们以二次函数为例来求其满足条件的解析式。若函数为二次函数,则设其解析式为y=ax2+bx+c,因为图像经过点(-1,1),所以a-b+c=1,所以分别取a=-1,b=0,则c=2;a=-2,b=0,则c=3;a=-3,b=-2,则c=2,;所以这个函数解析式为y=-x2+2或y=-2x2+3或y=-3x2-2x+2,选择其一即可。变式:若为反比例函数,则y=;若为一次函数,则y=-x+2或y=-2x+3,;若为二次函数,则设y=-x2+2或y=-2x2+3或y=-(x+1)2+5,选择其中之一作为答案均可。,例3(由2014年淄博市中考题改编)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边长为4的平行四边形ABCD,请将其剪拼成一个有一边长为6的矩形(要求: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并说明如何拼剪).,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AB=4,高为6,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4.拼剪成的矩形一边长是6,因此另一边长是4.由于平行四边形ABCD的AB边上的高是6,因此有如下拼剪方法:方法1:如图所示,过AD边的中点E向AB作垂线,分,别交AB、CD所在的直线与点P、M,过BC边的中点F向CD作垂线,分别交AB,CD所在的直线与点N,Q,将APE和CPF分别剪下并拼到DME和BNF处即可。,方法2:将左图中的矩形PMQN每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格,就可以发现一种新的剪拼策略,如右图所示就是其中一种。,让“站着”的矩形PMQN“躺下”又可以得到:方法3:如图所示,过点D做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N,DN交BC于点F,在AD上截取DE=BF,过点E向DF作垂线段,垂足为P,延长PE交过点A且平行于DN的网格线于点M,将CDF和PDE分别剪下并拼到AME和BNF处即可。,方法4:将图中的矩形PMAN每向上或向右移动两格,就可以发现一种新的剪拼策略。根据上述裁剪方法进行移动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剪拼策略,但其中有些剪拼方法比较复杂。,例4(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5页“探究活动”改编)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下面给出四个论断:,AB=DE;AC=DF;ABC=DEF;BE=CF请你从中选三个作为已知条件,把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使之成为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解:(1)把选作条件,作为结论,则是一个真命题。证明如下:因为BE=CF,所以BC=EF。又因为ABC=DEF,AB=DE,所以ABCDEF(SAS),所以AC=DF。,(2)把选作条件,作为结论,也是一个真命题。证明过程类似,利用“SSS”可证明ABCDEF,所以ABC=DEF。,3、教学建议,(2)要重视对典型错误的剖析。,(3)要重视对解题策略的提炼。,(1)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温故。,二、阅读理解问题,1、设计说明,(1)学情分析重点: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渐进法难点:利用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拓展问题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没有理解“为什么”只关注是什么“怎么做”,(2)设计思想运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问题学习、理解“新知识”解决问题,2、范例设计,类型1:运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例1(2013年郑州市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改编)阅读某同学解分式方程的具体过程,回答后面的问题。,解方程,2(x-3)+x=x(x-3),2x-6+x=x-3x,2x-3x+x-x=6,x=-6。,检验:当x=-6时,各分母均不为0,所以x=-6是原方程的解。,请回答:(1)第步变形的依据_,从第步到第步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2)从第_步开始出现了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_。(3)原方程的解为_。解:(1)等式的基本性质,转化。(2),移项未变号。(3),类型2:学习、理解“新知识”解决问题。例2(2013年咸宁市中考题)阅读理解:如图1,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不与点A、点B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点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点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解决问题:,(1)如图1,A=B=DEC=55,试判断点E是否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2,且A,B,C,D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图2中画出矩形ABCD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E;拓展探究:(3)如图3,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E恰好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试探究AB和BC的数量关系。,解:(1)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理由:A=B=DEC=55DEA+CEB=125,DEA+ADE=125ADE=BEC又A=BADEBEC故点E是四边形ABCD的AB边上的相似点.,(2)作图如图4、图5。,(3)点E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AEMBCEECM,BCE=ECM=AEM由折叠可知:ECMDCM,ECM=DCM,CE=CD,BCE=BCD=30,BE=CE=AB,在RtBCE中,tanBCE=tan30,,3、教学建议,(2)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1)首先要读题,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阅读理解问题解决的途径是阅读,贵在理解,学以致用。,重点不在于考查解题能力,而在于考查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三、运动型问题,1、设计说明,(1)学情分析:重点:用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去分析、解决运动型问题。难点:合理分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易错点:考虑问题不够全面。,(2)设计思想体验运动型问题的常见形式,探索解决运动型问题的大致方向与一般思路,提升解题信心。题型不仅仅局限于解答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也常能见到。在解答题中一般都会设置一定的台阶。,2、范例设计,图1,例1(由2008年盐城市中考题改编)如图1,O的半径为3cm,B为O外一点,OB交O于A,ABOA,动点P从点A出发,以cm/s的速度在O上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回到点A立即停止.当BP与O相切时,点P运动的时间为(),A、1sB、3sC、5sD、1s或5s,解:连接OP;若BP与O相切,则OPB=90。由AB=OA可知,OB=2OP,所以B=30,BOP=60。若为图1情形,易求得图中的长为cm,故点P运动了1s。此外,考虑到运动的全过程,显然,当点P运动了5s时,BP与O也相切。故本题选D.,图1,例2(2014年苏州市中考题)如图2,直线与半径为4的O相切于点A,P是O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B直线,垂足为B,连接PA设PA=x,PB=y,则(x-y)的最大值是_.,解:作直径AC,连接CP,如图3,由O与直线相切于点A得AC直线。又因为PB直线,故ACPB,所以CAP=APB,由AC为O的直径得APC=90,又因为PBA=90,所以PACBPA。故=,即PA=ACBP。由此可得y=x。因此x-y=-x+x=-(x-4)+2,所以,当x=4时,(x-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例3(2012年无锡市中考题)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DAB=60点P从A点出发,以cm/s的速度沿AC向C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点Q也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B作匀速运动当P运动到C点时,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1)当P异于点A、C时,请说明PQBC(2)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请,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为怎样的值时,P与边BC分别有1个公共点和2个公共点?,解:(1)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可得AB=BC=2,BCA=BAC=DAB=30,可得AC=2,另一方面,运动ts时,AP=tAQ=t,所以=。又因为PAQ=CAB,所以PAQCAB,所以APQ=ACB,故PQBC。,(2)如图2,P与直线BC相切于点M,连接PM,则PMBC在RtCMP中,由PCM=30,可得PM=PC=由PQ=AQ=t,可得=t,解得t=4-6,此时P与BC有1个公共点。,如图3,P过点B,此时PQB为等边三角形故QB=PQ=AQ=t,故t=1,所以当时,P与边BC有2个公共点,如图4,P过点C,此时PC=PQ,即2-t=t,解得t=3-。所以当1t3-时,P与边BC有一个公共点,,当点P运动到点C,即t=2时,P过点B,此时,P与,边BC有一个公共点,,综上所述,当t=46或1t3-或t=2时P与菱形ABCD的边BC有1个公共点;当4-6t1时,P与边BC有2个公共点,例4(原创题)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0cm,ABC=120.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其中点P以4m/s的速度,沿ABC的路线向点C运动;点Q以2cm/s的速度沿AC的路线向点C运动.当P、Q其中一个到达终点C时,整个运动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1)在点P、Q运动过程中,请判断PQ与对角线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点Q关于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O的对称点为M,过点P且垂直于AB的直线交菱形ABCD的边AD(或CD)于点N当t为何值时,点P、M、N在同一直线上?当点P、M、N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PMN是以PN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教学建议,(2)课堂教学既要充分预设,也要关注生成,(1)正确把握课件演示的时机,动态演示不宜过早呈现,运动型问题重在思路,重在思想,教学应注重启发与引领,四、操作类问题,1、设计说明,(1)学情分析:具备了基础经验和基本能力,但缺少方法层面的理性思考与经验,能归纳解题规律和策略,但不能将过程数学化。,(2)设计思想梳理操作类问题中常见的类型、特征与性质,体会观测、操作、收集整合信息、推理交流等途径的必要性,感受分类、数形结合、建模、特殊到一般以及转化等思想。,2、范例设计,例1(由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2页第19题改编)【背景材料】如图1,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DEC内点A的位置,探索A与CEA+BDA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动手操作】如图2,图3,将ABC纸片沿着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DEC外点A的位置,上述探究得到A与CEA+BDA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予以说明;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拓展延伸】(1)如图4,继续这样的操作,把三角形纸片ABC的三个角分别按上述方式折叠,使三个顶点重合于纸片内的同一点P,这时+=_,1+2+3+4+5+6=_(2)如图5,类似(1)的操作,如果三个顶点不重合于同一点P,那么:“1+2+3+4+5+6”结果是否仍然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3)如果把n边形纸片也做类似的操作,n个顶点都在形内,但并不重合,那么1+2+3+2n=_(试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例2(2014年宁波市中考题)课本的作业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把一张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3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请画示意图说明剪法。我们有多种剪法,图1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1)请你在图2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2)ABC中,B=30,AD和DE是ABC的三分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且AD=BD,DE=CE,设C=x,试画出示意图,并求出x所有可能的值;(3)如图3,ABC中,AC=2,BC=3,C=2B,请画出ABC的三分线,并求出三分线的长。,例3(2012年衢州市中考题)课本中,把长与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请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将一张标准纸ABCD(ABBC)对开,如图1所示,所得的矩形纸片ABEF是标准纸请给予证明,(2)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ABBC)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B点落在AD边上点F处,折痕为AE(如图2甲);第二步: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C点落在AD边上点N处,折痕为DG(如图2乙),此时E点恰好落在AE边上的点M处;第三步:沿直线DM折叠(如图2丙),此时点G恰好与N点重合,请你探究:矩形纸片ABCD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3)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按如图3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ABCD,AB=1,BC=,问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并直接写出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例4(2013年南昌市中考题)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1)操作发现:在等腰ABC中,AB=AC,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其中DFAB于点F,EGAC于点G,M是BC的中点,连接MD和M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场混凝土桥梁施工方案(3篇)
- 修整墙面施工方案(3篇)
- 国风文化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宁波工程拆除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考题及答案
- 忻州联考题目及答案解析
- 心理气质类型题目及答案
- 心理门诊测试题目及答案
- 归来三峡人:诗意理解与语言赏析教案
- 2025至2030医学混合成像系统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um-joyo c2001跨平台监控防误一体化系统使用说明书
- 中央供料系统介绍
-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国家科学技术奖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简表
- PWM控制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介绍ISL6752
- GB 2519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
- 泰州市海军小学食堂劳务外包
- 数学新课标新旧对比变化
- 江苏译林英语9上Unit-1-4课文翻译
- 列车牵规正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