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课堂PPT)_第1页
山地的形成(课堂PPT)_第2页
山地的形成(课堂PPT)_第3页
山地的形成(课堂PPT)_第4页
山地的形成(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山地的形成,浮梁县第一中学孙镇祥,2,一、山地的类型与成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内力作用,褶皱山,断块山,火山,3,褶皱山,4,断块山,5,火山,6,(一)褶皱山,1、褶皱,(1)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7,褶皱的形成,8,(一)褶皱山,1、褶皱,(1)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2)基本单位:褶曲,(3)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9,向上拱起,向下弯曲,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总结:背斜与向斜,10,褶皱的形成,11,向上拱起,向下弯曲,一般形成山岭,但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也能形成山谷,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总结:背斜与向斜,一般形成山谷,但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能保留下来而形成山岭,1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13,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从地貌景观上看:,2.其中哪种判断方式是最科学的呢?,思考:,岩层的新老关系,14,向上拱起,向下弯曲,一般形成山岭,但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也能形成山谷,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可通隧道;建采石场等,容易储存地下水,总结:背斜与向斜,一般形成山谷,但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能保留下来而形成山岭,15,探究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隧道的良好选址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16,地质构造与石油,油,油、气密度小,上浮,因而分布在背斜。,水的密度大,由高处往低处渗流,因而分布在向斜。,小组合作一,17,利用背斜和向斜确定钻矿位置,煤铁往往保留在向斜岩层的下方,因此钻探和打井应打向向斜处,背斜顶部易被侵蚀,矿容易被侵蚀搬运掉,18,1)填入背斜、向斜、地垒、地堑:A._B._C._D._,2)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的是:_;容易储水的是:_;容易形成泉水的是:_与_之间,地垒,地堑,背斜,向斜,D,C,A,B,例.,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B,19,思考: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20,思考:,5.假设这里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址在甲还是乙?,4.甲乙两处哪里是储油结构,哪里是储水结构?,6.现打算拟建一座采石场应选择在甲还是在乙?,背斜储油,向斜储水,乙处,乙处,21,(一)褶皱山,2、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绵延数千千米,小:几十米,代表: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22,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这些山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而形成高大山系呢?,23,3、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24,3、板块构造学说,(2)六大板块之间不断的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褶皱山系,东非大裂谷,安第斯山脉,25,练一练褶皱山脉我认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落基山:,安第斯山:,板块与板块的边界,板块与板块的边界,板块与板块的边界,板块与板块的边界,亚欧,印度洋,消亡,亚欧,非洲,消亡,消亡,消亡,太平洋,美洲,美洲,南极洲,大西洋:,板块与板块的边界,美洲,亚欧,非洲,生长,红海:,板块与板块的边界,非洲,印度洋,生长,26,为什么亚洲多火山地震?亚洲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对要少?太平洋沿岸多板块交界处,大西洋沿岸板块交界较少新西兰地震的形成原因?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练一练,27,(二)断块山,1、断层,(1)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下,岩石破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28,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断层的形成,29,(二)断块山,1、断层,(1)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下,岩石破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注意:断层:岩层破裂并位移断裂:岩层破裂但不位移,30,(二)断块山,1、断层,(2)断层的类型:,水平位移形成若干地貌,31,水平断层:会错段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处派生出若干地貌,32,(二)断块山,1、断层,(2)断层的类型:,水平位移形成若干地貌,垂直位移,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33,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中心岩体上升,(地垒),中心岩体下降,(地堑),垂直断层:相对上升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相对下降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34,华山,泰山,35,渭河平原鸟瞰图,36,汾河谷地某聚落,37,(二)断块山,2、断块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或高地,3、断块山的规模大小不等,大:延伸数千米,小:只有几十米,代表:华山、庐山、泰山,38,小组合作二: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山呢?,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异是山坡的陡缓从地质构造上看: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39,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不能。断层地带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能。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小组合作二,40,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处的地形属_。,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岩层中老外新,断块山,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06沪),4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06沪),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42,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06沪),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A.渭河平原B.青藏高原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AC,43,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06沪),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44,(三)火山,1、定义:岩浆活动穿过地壳,到达地面或伴随有水气和灰渣喷出地表,形成特殊结构和锥状形态的山体.,2、类型,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45,东非高原线状裂隙,46,长白山天池,47,(三)火山,3、火山的组成,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48,没有破坏的火山口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火山锥是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火山锥一般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49,(三)火山,4、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40005000m,小:不及100m,代表:东非高原日本富士山长白山天池乞力马扎罗山,50,有利影响: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建材、能源(地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有利于火山研究(或火山科研考察)。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温泉);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当地冰雪融化,形成洪水;空气中的悬浮物增多,污染大气;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影响航空和旅游业;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引起地面温度下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会影响到人的健康。,补:火山灰带来的影响,51,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52,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成本高,难度大。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设难度_较低、成本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在山地地区交通线路迂回前进。线路弯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