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nin威慑sh蜷jun曲瘦骨嶙峋lnB劫掠lu殷红yn偌大ru踉踉跄跄ninC讪笑shn嫉妒j蓬蒿ho叱咤风云chD祈祷q毋宁nn嗔视chn粗制滥造ln2 .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离奇情节,深刻的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师傅唐僧写下一纸贬书后,径直回到花果山。后来,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出。C江姐带川北城门口发现丈夫被害,后来从双枪老太婆口中得知,丈夫是因为掩护群众撤退而被捕的。D罗切斯特放火焚烧桑菲尔德庄园时,不怕烧瞎了自己的眼睛。简爱得知后离开表哥又回到他身边。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B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D谈吐可显儒雅之风。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4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_。_。_;_。_ 。_。人们寻找追求时尚的动机又是顽强的,所以常常会有丑的时尚的问世。人们只好再吹一个,正像时尚破灭后,大家寻找新的时尚它极像不断吹出的肥皂泡:一个商品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如同一个肥皂泡被吹起,当拥有该物品的人太多之时,它就不成其为时尚,如同一个肥皂泡太大而破灭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当然好,但时尚是不断更新的东西,哪里能永远找到这样的组合大家都拥有此物,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不可以用来炫耀了人们追求时尚的本质是显示个性、吸引眼球的心理需求。在美与稀缺二者中,稀缺更重要,泛滥最要不得时尚的性质在于,一方面,它被人们追求;另一方面,不可以席卷过多的人ABCD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诲人不倦以身作责譬如B如释重负忍俊不禁陡俏C祸不单行耐人寻味猥琐D跚跚来迟耀武扬威凛冽二、现代文阅读时间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宪全形成,这需要前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馒,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七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三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七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七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剩往往过了1分钟才认为这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胡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种单调的重复刺激。半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6 . 联系全文回答:为什么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感觉时间越来越快?7 . 请结合语境,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在七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8 .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一个五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拜见母亲大人七堇年拜见母亲大人是需要谨慎的。扎起马尾,露出额头她喜欢看我一直保持十几年前的中学生模样,不管我现在已经多少岁。挑选一件十分显胖的衣服她永远嫌我瘦。每次见到我便立刻皱起眉头打量,鉴定结果是我又瘦了,然后开始问:“是不是又过得不好了,没有好好照顾自己。”衣服不仅要显胖,还一定要是亮色,不能穿深色她总是嫌弃我黑色衣服太多,用她的话来说,“别一天到晚穿得黑黢黢的。”所以要选白色,或者红色。哦不,白色也不太好,她会说:“白色这么不经脏,怎么洗?谁给你洗啊?看这都发暗了。”所以要选红色,红色经脏,又显得面色红润,气色好。一定要化妆,但又必须是裸妆那种类型,气色鲜润就好,千万不能涂抹太多。但不化妆的话,显得不够精神,她又会说:“怎么都不收拾一下自己?”总之,我会把自己收拾成穿着少女时代的红毛衣的、扎马尾的、学生味儿十足的样子。这样我不会给她任何一点破绽,来让她忧心忡忡地打开话题:“你是不是过得不好?”时间差不多了,掐着表,准时去接母亲。把车靠边,远远地,看见她站在人群边缘。她穿着那一身我很熟悉的旧风衣,一双不相配但便于走路的休闲鞋。背着我当年上学用过的那个阿迪达斯双肩包,很实用地插着一只水壶。把母亲接到,她像个孩子一样,乖乖上车,坐后排座位。因为她一旦坐我旁边,就会忍不住保持高度紧张,大声指挥我怎么开车,碰到路边闪出一辆电瓶车,她会尖叫,把我吓一跳;不然就是高声指挥我:“按喇叭!”“打灯!”“啊!小心那个人!”我会崩溃的。我都有8年驾龄了,视力5.2,早就是老油条司机了,而她明明就视力很差,开车是彻头彻尾的菜鸟,每次还要这么指挥我。每当这时候,我恨不得分给她一个喇叭捏在手里,任她自己随便按。但有一次,我与母亲一起,坐上了某位阿姨开的车。我很紧张,因为阿姨实在开得太“菜鸟”了。奇怪的是,母亲却在副驾驶位上一路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说,更没有指挥人家,偶尔还很轻松地和“菜鸟”阿姨聊天。下车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你不指挥别人开车,只指挥我开车?”“别人我不管啊,你是我女儿啊。”她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后来,我都让母亲坐后排。这样对大家都好。接到母亲,带她去了餐厅。坐下来点菜。我点了她喜欢吃的清淡的菜,然后点了一个豆腐青菜汤,叫“一清二白”。点完菜,服务生向我们重复一遍菜名,报完最后一个“一清二白”,我点头确认,示意可以了。服务生走后,母亲欲说还休,最后非常不安地问我:“一千二百?这顿饭就要一千二百啊!”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她,窗外的阳光把母亲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母亲看上去比较年轻,所以我一直没发现她的衰老我一直感觉她还年轻着,永远没老。就像她以为,我一直还是个中学生的样子,停在那几年,永远没长大。但时间容不得我们的幻觉。她现在老了,渐渐变成了我的孩子。在她的晚年里,我要像母亲照顾孩子那样,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晚年。9 . 请概括“我”拜见母亲大人前后所做的三件事:(1)_(2) _(3)_10 . 请说说文中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1)_(2)_11 . .文中第(9)-(12)段运用了_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_。12 . .比较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好。A. 窗外的阳光把母亲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B. 窗外的阳光照着母亲一根一根的白发。13 . 请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让人,乃众妙之门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4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15 . 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_16 . 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_17 .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_三、句子默写18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练的好处的句子是:_,_。19 . 古诗文默写(1)、旦辞黄河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2)、_,赏赐百千强。(3)、当窗理云鬓,_。(4)、_,雌兔眼迷离。(5)、_,寒光照铁衣。(6)、木兰不用尚书郎,_,送儿还故乡。(7)、深林人不知,_。(8)、_,何人不起故园情。(9)、故园东望路漫漫,_。(10)、杨花榆荚无才思,_。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20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余拏一小舟拏:撑B是日更定是:这C名之者谁名:命名D醉翁之意意:情意21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何陋之有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有闻而传之者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告之于帝D其西南诸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2 .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A山路回转,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立在泉水上,是醉翁亭。B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方的亭子,是醉翁亭C山峰回环,山路崎岖,有一个亭子,上面的鸟张开翅膀,高踞在泉水上方,是醉翁亭。D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的亭子,是醉翁亭。23 . 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段文字都有叙事。甲文写“我”独自一人到湖心亭赏雪,乙文写太守与客人到醉翁亭饮酒。B两段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的是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乙文写的飞流直下的山间泉水。C两段选文都寄情山水。甲文痴迷于深夜西湖的美丽雪景,表现出愤世嫉俗、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乙文写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D画线句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神兼备;乙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动静交织,有声有色,描绘了醉翁亭的优美环境与奇丽景色。五、诗歌鉴赏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德镇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荆门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吉安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通辽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邯郸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答案详解
- 荆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江门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附答案)
- 鞍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新媒体概论(第三版)》课件第5章
- 女装省道转移方法课件
- 教学第六章-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课件
- 三国全面战争秘籍大全
- (完整word版)10J301地下防水图集
- DBJ50-112-2016 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武汉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 2021智慧树答案运动安全与健康-研究生校内课 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 监理业务手册 (范本)【精选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