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x)蝉则千转不穷(zhun)B沿溯阻绝(shu)飞漱其间(sh)C水皆缥碧(pio)互相轩邈(mo)D素湍绿潭(tun)绝(yn)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B通过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能力有了提高。C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D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3 . 下列对句中词语运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和“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两句中加点字的词性一样。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句中的“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C“欢迎您光临寒舍。”句中的“寒舍”是谦辞。D“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句中“惭愧”的和“悔恨”不是同义词。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B那些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才能找出快乐来。我想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C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于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于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D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在他们看来,似乎得胜之后,他们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二、现代文阅读成长与成功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成功在人生当中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在和别人对你的评价,但成长却是内在的,你可以真实地感受内心的愉悦,一旦成功,你可能会担心失去,但如果你成长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有时失去成功的速度比退潮还快,但是缓慢的成长却可以让你充满自信。如果我们这个社会能够把人生成长的过程作为一种成功的标志,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成功者。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5 . 文中第三段引用方仲永和居里夫人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6 . 根据文章内容,给“成功”下一个定义。7 . 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8 . 下列哪个人物最能体现文中“成长与成功”的关系?请结合他们的事例简要分析。(1)邓稼先中的邓稼先(2)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3)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红叶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与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一缕亮丽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湾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伴着满树乞求阳光感激阳光的叶子,我站在无言又无奈的母亲面前,我能说些和做些什么呢?蜂飞蝶舞、扬鞭吆喝的温馨与雄浑,是与眼前的悲怆画面不相协调的。母亲喜欢红叶,常常把红叶一生的辉煌与美丽归结为朴素的“好看”二字。这样的定义虽很肤浅,但原始的美能说明红叶作为一种生命过程所独有的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正如春风的笑,是为绿遍山野;夏雨的狂,是为挥洒豪气;秋月的眼,是为收获鼓劲;冬雪的吻,是为大地铺上一层不掩饰的晶莹一样,让一组神韵在特定的氛围内展示风情。这种风情有可能过程是短暂的,只要留住搏击的顽强与执著,是能够找到属于生命的隽永的。然而起风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片苍凉。路边的树叶,已经失却了青春的娇艳,痛苦地作着最后的告别;病床上的母亲,泪眼朦胧。看着刚刚绽芽的我,她真的不愿像那一片屈于命运的红叶啊!但是,病魔吞噬生命是与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母亲仿佛很安详,连最后的遗言,也是让我去拣几片红叶。我跑在童年的秋天里,为母亲拣回了一大把红叶。母亲数着这些红叶,如同数着我可以用月计算的年龄,终于,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红叶度过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而我的感觉也突然回归到被爱怜所簇拥的晨光里。那是一个夜晚,在严寒即将为大地更换主题时,你踩着松软的泥土走了而我则踩着落叶向你扑去。我并不企盼一切都会永恒。红叶告别季节,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注定要风化为泥土一样。造物主在造出万物时,就给了它一个不可超越的毁灭命运。我仍在爱着,就像叶子热恋土地一样,在狂风中不管旋得多高,最终还要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因为,它从枝头走下来,已经有一个归宿在向它招手。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让世界所有的叶子都飞舞吧,那是一颗颗袒露真诚的心哪!天上的红叶一片片思念到天边思念到永远把思想从往事中拽回,虔诚地注视今天的红叶,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是的,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只要大自然的秋风刮来,那飞溅的流苏,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9 . 说说第、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0 . 第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拿“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与红叶作比?11 . 第自然段“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为我设计的坐标里”这句话中一个“藏”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进行赏析。12 . 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愫。三、句子默写13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_,月如钩。(李煜相见欢)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赤壁中,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_”。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清晨之景的句子是“_”。四、课外阅读阅读马援传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援曰:“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根据资治通鉴后汉书相关资料改编)(注释)援:马援,东汉名将。殖:经营、从事买卖活动。隗(wi)嚣(o):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军阀,自称西周大将军。猥飨大县:过多地享用大县封地。冀:孟冀,著名的谋士。谅:诚信,实在。14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诸兄奇之 欲就边郡田牧且从所好 常谓宾客曰(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A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C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D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15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良工不示人以朴16 . 翻译下列句子。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7 . 结合选文,说说马援具有怎样的品德或精神。五、名著阅读18 . 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他显然是中国一切人物中最稀罕的一个,他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的行动完全和学识及信仰相协调。他是一个学者,却转变为造反者。他是一个世家子弟,祖父是清代高官,父亲是声望卓著的学者,母亲也非常奇特(她读书很多,实际上还欢喜现代文学)。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才,所以他似乎是注定了要做一个学者。可是,像他同一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大时代中,对于文学的兴趣转变了。经过了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萌芽而逐渐成长起来,他也就被卷入了摇撼中国的社会革命运动。他进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后来升入南开大学。南开是美国教会主持的学校,他在那里学习英文并受到了“自由的”教育。他是全班的高材生,领到过三年的装学金。不久,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全国爆发起义,产生了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运动,接着是一九二九年的学生运动。他因为是学生领袖,在天津被捕,监禁一年。和他同时被捕入狱的爱国青年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天津女子师范的学生,思想激进,她现在是他的妻子和同志。(1)上述文字选自_。(2)选文中的“他”指谁?请你结合材料一,说说“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_(材料二)生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好象是一条河流。它有着朦胧的、默默无闻的开端;有时在平静地流淌,有时湍流急奔;它既有涸竭的时候,也有涨水的时候。借助于许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或是当其他思想的溪流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获得了前进的势头,它被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不断加深和加宽。” (3)从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上述这段文字的理解。_六、综合性学习19 . 班上开展以“追寻母亲河”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诗歌朗诵)请你写出两句吟咏黄河的诗句。(3)(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山清水秀。(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材料三)近年来,黄河沿岸向黄河里排放的工业废水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2005年黄河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叫“一碗水,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