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呼和浩特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呼和浩特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呼和浩特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呼和浩特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塞外(si)千嶂(zhng)麾下炙(hu)B羌管(qing)的卢(d)燕然未勒(yn)C不寐(mi)弦惊(xun)锦帽貂裘(qi)D了却(lio)擎苍(qng)俗子胸襟(jn)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魁梧媚开眼笑断壁残垣B锦嶂芒刺在背不同凡响C戏谑无精打彩咬牙切齿D窒息望眼欲穿勃然大怒3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C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新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D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4 . 下面句子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读这二句时应在“明”、“登”、“独”、“翁”后有短暂停顿,用以显示词句鲜明的节奏感。)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朗读第一句语调要上扬,第二句语调要下降,读出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之情。)C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读后一句时,重音应放在“背影”二字上,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印象之深。)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全部赞誉”应用一种嘲讽的语气读出对侵略者罪行的讽刺和谴责。)5 . 下面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B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存的一个。(“多少个”表疑问,应改为:“多个”)C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中考到来。(“迎接”的是“中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D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荒漠中的苇,完成小题。(1)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2)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得如大海波涛中的一叶扁舟。(3)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镜,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4)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5)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6)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7)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8)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6 . 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 . 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8 . 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9 . 荒漠中的苇给了作者怎样的启迪?非文学作品阅读校服能否好看些?(材料一)统一的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言行,还能有效杜绝学生间的攀比。但是,有人坦言,校服式样往往会引来学生抱怨,“没有型”“款式太土”。光明日报微博发起的调查显示,“不喜欢”的原因中,82.3%的人选择了“款式设计”,81.3%的人认为“校服并不能体现学校特色”。每次在街上看到孩子们穿着并不很得体的校服时,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主任潘波总会感慨,社会发展起来了,但校服还没跟上:“有不少校服配色特别怯,无法体现学生的蓬勃朝气;面料也不轻薄、吸汗;款式肥大、不符合青少年人体特点,甚至做工也很粗糙。”一套美观、适合学生的校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从服装专业的角度,潘波给出了答案:面料、色彩、款式、工艺都是评价校服优劣的重要标准。(材料二)尽管一直被质疑,但为什么看起来一无是处的“面口袋”校服没有被淘汰?其主要原因是,一些能力强、资质优的生产商和面料商并未进入校服制作领域。记者曾在浙江某小型服装加工厂,看到七八个工人正在制作印有昆明某学校字样的校服。这批订单共有千余件,包括了运动短袖和衬衫套装。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校服制作的利润很低,只能以销定产,有订单来了才能做。所以,小订单制作时间相对较长。”漂亮的校服往往伴随着高价。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一些小学生的置装费折成人民币要1000元左右。但记者发现,我国多省市校服限价标准不足百元。比如,2017年,南昌市中小学夏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60元、春秋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80元,学校只有获家长委员会许可自主采购时才可突破限价。“限价令”遵循了均衡原则,照顾到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优质企业的进入意愿。以一套定价80元的夏季校服计算,厂家会把成本控制在50元左右。因为还涉及量体、调换等服务,这50元就要分摊在面料、加工、服务三个环节,其售后质量及服务水平体验感较差。(材料三)6月2日,雄安新区向全球征集校服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元素有创意,款式色彩体现新时代青少年形象气质。既要充分考虑体现地域特色,又要兼顾不同校园文化背景。“符合形象气质”“考虑地域特色” “体现校园文化”,这些要求可视为对校服标准的解读。然而,很多人认为校服的功能仅仅是用于统一识别,而校服本应承载的礼仪熏陶、唤起审美意识等功能往往被忽视。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设计师周游感觉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意识到校服的美育功能,开始向他们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寻求帮助,“每接触到一所学校的设计要求,我们会提前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凝炼出有学校特色的校服设计。”只有我们从理念上把校服定位为改变学生气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改变学校视觉识别效果的服装,甚至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主动选择适合学校教育文化特色的校园服饰,中国校服才能真正美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必须从“穿得起”向“穿得安全、舒适、美观”过渡。(以上三则材料摘自 2018 年 7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0 . 根据语境,(材料一)划线句中的“怯”字含义为( )A胆小,没勇气。B不大方,俗气。C见识浅薄,不合时宜。11 . 小武订购的校服裤子,快一个月了还没收到。根据(材料二)推测原因有哪些。12 . 某小组正在开展一项有关校服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图:(1)根据上图,你得出的调查结论为:_。(2)小静同学经常把校服裤挽成八分裤,大冷天也要露出脚踝。作为朋友,你该如何劝说她?13 . 下列图片为民国校服式样。很多网友认为这才是最美的校服,强烈要求校服还原“民国风”,你赞同吗?结合上述材料和 生活经验阐述理由。三、句子默写14 . 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2)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3)子曰:“饭疏食饮水, _,乐亦在其中矣。 _,于我如浮云。”(述而)(4)过尽千帆皆不是,_。 (温庭筠望江南)(5)八百里分麾下炙,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唐代诗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诗句,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_,_。”(8)水是眼波横,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5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尝趋百里外(_) 俟其欣悦(_)16 . 翻译下面的句子。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7 . 宋濂对先达的态度对你有何启示?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骤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舫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蛰,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注)跬步:半步。蟹六跪而二整: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钳子。18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学不可以已风雨兴焉用心躁也19 . 请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成现代汉语。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0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21 .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七、综合性学习22 . 【诗词大会】中国人信奉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修齐治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兼济天下等东方智慧都可以在古典诗词中找到对应。(1),人生的大起大落与社会的动荡变迁都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平静;(2),帝王将相何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