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有cad原图).doc

537 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全套CAD图+说明书+翻译)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537 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有cad原图).rar
537 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有cad原图)
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有cad原图).doc---(点击预览)
后桥转向装置.dwg
后桥转向装置.jpg
后桥转向装置1.jpg
后桥转向装置总成.dwg
摘要.jpg
论文内容预览.jp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83415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10-10 上传人:hon****an IP属地:江苏
15
积分
关 键 词:
履带 牵引 车辆 机械 液压 转向 装置 设计 cad 原图
资源描述:

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


摘 要


本设计为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转向装置的功用是:保证车辆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履带拖拉机转向机构的功用还包括增扭降速,改变扭矩传递方向和利用其壳体承担整机的推动力。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影响其机动性和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双功率流作为一种新型的转向装置应用于履带车辆能大幅度提高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转向装置设计还要满足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本次设计为了选择合适的转向机构,对一拖公司、卡特公司、小松公司的三种不同的转向机构进行性能分析;最终选择一拖公司机械液压双功率流转向机构比较适合本次设计的要求。为了提高车速和增加车辆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能力,特别增加了行星排特性参数和齿轮的模数。为了减少轴向力和满足必要的经济性,传递齿轮全部选择直齿轮。 

 在说明书的校核部分,主要对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轴的刚度和强度以及轴承的寿命进行了计算,设计的零件均满足要求。


关键词: 履带车辆,双功率流,行星结构,无级转向


内容简介:
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 摘 要 本设计为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转向装置的功用是:保证车辆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履带拖拉机转向机构的功用还包括增扭降速,改变扭矩传递方向和利用其壳体承担整机的推动力。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影响其机动性和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双功率流作为一种新型的转向装置应用于履带车辆能大幅度提高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转向装置设计还要满足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本次设计为了选择合适的转向机构,对一拖公司、卡特公司、小松公司的三种不同的转向机构进行性能分析;最终 选择一拖公司机械液压双功率流转向机构比较适合本次设计的要求。为了提高车速和增加车辆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能力,特别增加了行星排特性参数和齿轮的模数。为了减少轴向力和满足必要的经济性,传递齿轮全部选择直齿轮。 在说明书的校核部分,主要对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轴的刚度和强度以及轴承的寿命进行了计算,设计的零件均满足要求。 关键词: 履带车辆,双功率流,行星结构,无级转向 O F he of to of To be by to to of to of to is of as a of be to be to of to to To a of to on to on to To of to in of To In of of of of to to 录 前言 1 第 一 章 概述 2 第二章 方案的选择与分析确定 3 带 车 辆 转 向 机 构 的 研 究 现 状 及 其 发 展 3 2 . 2 三 种 机 械 液 压 转 向 机 构 的 性 能 分 析 4 第三章 转 向 机 构 参 数 的 选 择 与 确 定 8 3 . 1 行 星 排 特 性 参 数 的 确 定 星 排 各 齿 轮 参 数 的 确 定 - - - - 9 末 端 传 动 齿 轮 的 选 择 - - - - 10 第 四 章 校 核 - - - - - - - - - - - - - - - - 11 4 . 1 齿 轮 强 度 计 算 11 的 校 核 13 4 . 3 轴 承 的 选 择 与 寿 命 计 算 16 键 的 选 择 与 校 核 17 设计总结 20 参 考 文 献 21 致 谢 - - - - - - 22 前 言 随着农业科技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从而对农业拖拉机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国内外对大功率农用拖拉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功率拖拉机尺寸较大,转向困难,转向优劣直接影响拖拉机的生产率和经济性。随着履带拖拉机功率的不断的增大和车速的提高,传统的机械式转向机构已不能满足对其行驶机动性和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的要求。利用液压元件连续无级调速的机械液压双功率流转向装置实现动力转向大大提高了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近年来,国内 外正在积极开发和研制并成功的得到应用。 近年来,国外一些大中型履带拖拉机、推土机生产厂家如美国的卡特公司再挑战者 35列橡胶履带拖拉机、日本小松公司在大功率工业推土机、约翰 000/9000 系列农用橡胶履带拖拉机上都成功应用了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并推出实用产品。国内对机械液压双功率流转向装置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式针对军用履带车辆,在民用车辆应用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有一拖生产的东方红 1302R 橡胶履带拖拉机。为了提高国产大功率农业拖拉机的技术性能,设计开发机动性高、能 耗低、性能优良的机械液压双功率流转向装置迫在眉睫。 本次设计结合一拖生产的东方红 1302R 橡胶履带式拖拉机的转向机构,设计出适合更大功率,速度更高的拖拉机的机械液压双功率流转向装置。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此次设计的转向装置有不完善的地方。本次设计有十名同学参与,由张文春老师曹青梅老师指导,并参阅了大量的文献。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谬误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概 述 履带拖拉机转向机构是用来改变驱动力在两侧履带的分配(包括改变方向)造成转向力矩以实现履带车辆的转向。改变驱动轮的 驱动力的机构即转向机构。 保证转向机构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对履带牵引车辆的转向机构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履带牵引车辆直线行使稳定性好。 2,转向时对发动机产生的附加载荷小。 3,尽可能保证车辆平顺而迅速地由直线运动过渡到给定半径的曲线运动。 4,最小转向半径尽可能的小。 5,转向机构在车辆后桥所占地横向尺寸尽可能地小。 机械液压转向装置使一种新型的转向机构,其性能较为优越。该转向装置的开发,使大型拖拉机的转向机动性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成为现实,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本次设计 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 ,确定转向机构传动方案,满足整车转向性能的要求。根据给定的车辆的车速和选定发动机的功率,再结合当前国内外三种机械夜压转向机构的原理图选择一个较适合的传动方案。 ,合理选择设计参数,满足转向运动学特性。 根据转向时所需的最大转向阻力矩和车辆运动所要求的最大车速,确定行星机构参数的选择原则和合理范围,选定了转向机构的传动比,设计传动参数。 ,进行转向机构零件的校核和分析。 履带拖拉机转向时,转向机构各构件的受力状况是对其刚度和强度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图的设计和零部件的设计。 第二章 方案的选择与分析 履带车辆转向机构可根据在转向过程中功率的传递方式分为单功率流转向机构和双功率流转向机构。 单功率流转向机构是最简单的转向,其中最常见的有转向离合器;单双差速器; 行星转向机构等。 转向离合器具有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转向半径小、直线行驶性好等优点。由于传递转矩较大,只得采用多片式离合器,分离彻底性差、磨檫面的磨损增大。 双差速转向机构优点是零件数目少、耐磨性好、寿命长。缺点是不能原地转向、转向平顺性差、转向半径的变化 范围较小。 行星转向机构优点能传递较大的转向力矩、多点传递动力且机构内部径向力互相平衡。缺点是结构复杂。 综合以上几种转向机构的分析可以知道:单功率转向的缺点是明显的,车辆只有几个固定的转向半径、转向过程中磨檫元件的剧烈滑磨带来发热合磨损传递效率降低、工作可靠性差、寿命降低。 双功率转向机构包括机械式双功率转向机构和机械液压式双功率转向机构。 机械式双功率转向机构在单功率转向机构上有很大提高,但它的转向半径是有级的,仍然不能适应车辆在不同曲率半径道路上用圆滑轨迹转向的需要,也不能排除部分结合 磨檫元件进行转向及滑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机械液压式双功率转向机构由发动机、变量泵、控制阀、定量马达、多档变速箱以及后桥转向差动机构组成。它可以实现无级转向,具有机构性好、没有磨檫元件、寿命长、效率高、工作可靠、布置简单、维修调整少及降低能耗外。还在工作性能上避免履带打滑、转向稳定等 随着农用车辆功率的增大和车速的提高对其转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液压转向机构的研制和开发应运而生。 种机械液压转向机构的性能分析 液压机械双功率差速式转向机构是目前履带车辆最为先进的转向机构,是一种颇具发展潜力的转向机构。这种转向机构保证连续无级转速的前提下应用较小的液压元件功率大幅度提高车辆的输出总功率,并且其传动效率远远超过纯液压的传动效率,正成为国内外车辆工程研究领域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车辆转向性能与评价指标 ( 1)、 转向性能是车辆改变其运动方向的一种能力,是车辆整车性能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它包括转向半径和周转向时间。 ( 2)、评价指标包括平均旋转角速度、规定转向半径、转向所需要的单位牵引力。 二,下面从转向性能的评价指标出发来分析三种转向机构的性能 近几年国内外开发的三种有代表性液压机械双功率差速式转向机构有卡特公司、小松公司和一拖公司。下面是三种转向机构的原理图: 从机构看三种机构都是利用行星差速机构,都具有连续无级转向的能力,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它们的转向性能进行分析 a 、 三种转向机构的转向半径 卡特公司 小松公司 一拖公司 转向半径 R 212 2i n 21(1 ) 2a 21 2 b、 三种转向机构输出转速 c、 三种转向机构的转向角速度 卡特公司 小松公司 一拖公司 车辆的转向角速度 w 232 1i i a 234 1i B a 234 1i B a d、 三种转向机构的输出转矩 对于此次设计的转向机构发动机功率较大、车速较大、所需的驱动力矩也较大。所以对于行星机构参数 ,即 a 2.在 a 2时,根据以上表格的公式一拖公司转向机构的转向所需要的单位牵引力最小,对 于大功率的拖拉机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对机构的力的要求比较高。一拖公司转向机构的转向所需要的单位牵引力最小大大减轻了机构的负荷,有利于拖拉机更好的作业。直线行驶速度它仅次于小松公司比卡特公司的大。转向半径也处于两者之间。 从机构上看卡特公司的转向机构转向时通过液压泵改变一侧的转速和力矩在又差速器调节另一侧的转速和力矩实现转向的,结构复杂、力的传动繁琐。小松公司的结构布置不紧凑、重要传动机构离车辆的中心线太远。一拖公司的转向机构使通过液压泵向两侧输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转速和驱动力矩来改变两侧的后桥左输出轴 后桥右输出轴 卡特公司 1222 ( 1 ) 2 ( 1 )l z n na i a i 1222 (1 ) 2 (1 )R z n na i a i 小松公司 1211l z n na i a i 1211R z n na i a i 一拖公司 121( 1 ) ( 1 )l z n na i a i 121( 1 ) ( 1 )R z n na i a i 后桥左输出轴 后桥右输出轴 卡特公司 12112l A i M i M 12112R A i M i M 小松公司 122 ( 1 ) 2L A i M i 122 ( 1 ) 2R A i M i 一拖公司 121122i M i 121122R A i M i 转速和力矩实 现差速转向的。此结构紧凑、简单、实用。适合大功率车辆力的传动,所以此次设计选择一拖公司转向机构传动方案。 第三章 转向机构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星排特性参数的确定 行星排特性参数等于行星排中齿圈与太阳轮齿数之比。选择一拖公司转向机构的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决定了该机构两行星排的行星排特性参数必须相等,即满足 由分析可知,转向机构的传动比为1, 要设计的拖拉机机型参照东方红 1302R 橡胶履带拖拉机。具有十二个前进挡和四个倒挡,设计车速范围 3 30时。在下表中给出各挡的速比。 各前进档传动比: 1 2 8 0 11 12 各后退档传动比: 1 2 3 4 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额定转速是转分拖拉机的中央传动速比是 m, 前进: m i nm a /V 3 0 k m / hk m 车 速 最 高 车 速 1 1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1 0 0 . 13 0 3 0 3 3 . 6v 12 12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1 0 . 0 13 0 3 0 3 0 3 . 6v 倒退: 141 . 1 / , 7 /k m h v k m h1144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2 7 9 . 2 93 0 3 0 1 . 1 3 . 63 . 1 4 2 3 0 0 0 . 3 4 6 5 4 2 . 93 0 3 0 7 3 . 6R o f ki i i i其中:动器传动比 终传动比 5.5;速箱传动比 由上面的公式及拖拉机车速和转向时得阻力矩为 m 确定行星排特性 参数 再根据拖拉机结构布置得合理性确定行星排中齿圈齿数 60,太阳轮齿数 24,能满足拖拉机行驶速度、行驶驱动力矩和转向驱动力矩的要求。 由 于 满 足 车 速 的 要 求 必 须 保 证 最 终 的 传 动 比 , 所 1, 所以1 = 星排各齿轮参数的确定 一、齿轮形式 直齿轮有制造简单,轴向力小等优点;由于行星排要尽量减少轴向力所以本转向装置的齿轮均采用直齿轮。 二、定齿轮齿数 由 2q X Z得 18由45562 Z确定 4 5 67 8 , 2 4 , 3 0Z Z Z 三 、 齿轮参数 1、齿轮模数 齿轮模数 m 直接决定齿轮弯曲强度,从增强弯曲强度出发,应选用大模数。但是在中心距和速比一定的情况下,若选用小模数,则可以增加齿数,使重叠系数增大,传动平稳性和齿轮接触强度都有所改善。因此,在满足弯曲强度的前提下应用较小的模数 。 根据经验公式 3 其中数系数 大转向阻力矩时齿轮承受的力矩 1 7 4 2 2、 齿宽 在一定范围内 b 大强度就高,但后桥的轴向尺寸和重量亦增大。实践证明,齿宽过分增大,由 于沿齿宽方向负荷分布不均匀性增大,反而使齿轮承载能力随之下降。 对于直齿 b( 7) m 6 、 压力角 取 20 4、直齿齿轮参数表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 参数 齿圈 1 齿轮 2 齿轮 3 齿轮 4 齿轮 5 齿轮 6 齿数 60 18 24 78 24 30 模数( 6 6 6 8 8 8 压力角() 20 20 20 20 20 20 齿顶高系数 1 1 1 1 1 1 分度圆直径( 360 108 144 624 192 240 齿顶高( 6 6 6 8 8 8 齿顶圆直径( 366 114 150 632 200 248 齿根高( 0 10 10 齿根圆直径( 34 202 250 端传动齿轮的选择 由 i=781 7 , 6 7 , 6 , 6 ; m k 第四章 校核 轮强度计算 转向装置的齿轮主要破坏形式是疲劳接触和疲痨弯曲破坏 一、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齿轮材料为 20r n 4 0 0 8 5 0F M P a 校核公式: 2T 其中: K应力集中系数 K 檫力影响系数 ,主动轮 从动轮 宽系数6 或 8,齿形系数 y=、 对齿圈 1: 根据力矩分析得 :作用在齿圈上的最大力矩1 1 7 4 2 . 0 6 m所以 332T 2 1 7 4 2 . 0 6 . 1 . 6 5 1 . 1 1 0 1 2 9 . 5 ( 4 0 0 8 5 0 )3 . 1 4 6 6 0 6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2、 对行星齿轮 2: 2 1 7 4 2 . 0 6 m332T 2 1 7 4 2 . 0 6 . 1 . 6 5 1 . 1 1 0 4 3 1 . 6 5 ( 4 0 0 8 5 0 )3 . 1 4 6 1 8 6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3、 对小太阳轮 3: 9 6 . 8 4 8 32T 2 6 9 6 . 8 4 8 . 1 . 6 5 1 . 1 1 0 1 2 9 . 5 ( 4 0 0 8 5 0 )3 . 1 4 6 2 4 6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4、对大太阳轮 4: 9 6 . 8 4 8 32T 2 6 9 6 . 8 4 8 . 1 . 6 5 1 . 1 1 0 2 2 . 4 ( 4 0 0 8 5 0 )3 . 1 4 8 7 8 4 . 5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5、对传动齿轮 5: I 5 4 24 M 2 1 4 . 4 1 5 m 332T 2 2 1 4 . 4 1 5 . 1 . 6 5 1 . 1 1 0 2 2 . 4 ( 4 0 0 8 5 0 )3 . 1 4 8 2 4 4 . 5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6、对和液压马达连接的齿轮 6: I 5 5 30M 2 6 8 . 0 2 m 332T 2 2 6 8 . 0 2 . 1 . 6 5 1 . 1 1 0 2 2 . 4 ( 4 0 0 8 5 0 )3 . 1 4 8 2 4 4 . 5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7、对于齿轮 7: 2 3 9 5 m 3 2 3 9 5 . 4 . 1 . 6 5 1 . 1 1 0 6 2 8 . 4 5 ( 4 0 0 8 5 0 )3 . 1 4 6 1 7 6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8、对于齿轮 8: 8 9 3 9 0 . 0 4 m332T 2 9 3 9 0 . 0 4 . 1 . 6 5 1 . 1 1 0 6 2 8 . 4 5 ( 4 0 0 8 5 0 )3 . 1 4 6 6 7 6 0 . 2m M P a M P aZ m y K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得所有齿轮均满足弯曲疲劳强度要求。 二、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公式: 3( 1 ) K b i 其中: k 系数(对直齿轮 斜齿轮 A中心距 i传动比; b有效齿宽; M小齿轮扭矩; 作状况系数K H 1000 1400、 对于齿轮 1 和 2: M= 33( 1 ) 3 3 8 . 3 4 . 3 3 5 2 2 . 6 2 N . m 1 . 6 5 1 1 0 6 4 8 . 8 ( 1 0 0 0 1 4 0 0 M P a )1 2 6 3 6 3 . 3 3 K P aA b i 2、对于齿轮 2 和 3:M= 33( 1 ) 3 3 8 . 3 2 . 3 3 5 2 2 . 6 2 N . m 1 . 6 5 1 1 0 4 0 5 . 2 5 ( 1 0 0 0 1 4 0 0 M P a )1 2 6 3 6 1 . 3 3 K P aA b i 3、对于齿轮 4 和 5: M= 33( 1 ) 3 3 8 . 3 4 . 2 5 6 9 6 . 8 4 8 N . m 1 . 6 5 1 1 02 2 7 . 7 4 ( 1 0 0 0 1 4 0 0 M P a )4 0 8 3 6 3 . 2 5IH i M K P aA b i 4、对于 齿轮 5 和 6: M 2 1 4 5 3 33( 1 ) 3 3 8 . 3 2 . 2 5 2 1 4 . 4 1 5 N . m 1 . 6 5 1 1 0 1 4 8 . 2 1 ( 1 0 0 0 1 4 0 0 M P a )2 1 6 3 6 1 . 2 5 K P aA b i 5、对于齿轮 7 和 8: M= 33( 1 ) 3 3 8 . 3 4 . 9 4 2 3 9 5 . 4 N . m 1 . 6 5 1 1 0 7 7 8 . 0 8 ( 1 0 0 0 1 4 0 0 M P a )2 5 2 3 6 3 . 9 4 K P aA b i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得所有齿轮均满足接触疲劳强度要求。 的校核 一、轴的刚度验算 轴在水平面内的挠度直面内的挠度角 ,圆周力向力向力 a 23 a )3rF ab b l 弹性模量: E 52 0E M P a 惯性力矩: 464d:轴的直径 1 、对于中间轴 : T= 1 2 2 2 3 9 0 . 4 6 8 6 2 . 70 . 1 0 2t T N 1 t a n 4 6 8 6 2 . 7 t a n 2 0 1 7 0 5 6 . 6 N m 322 2 2 3 9 0 1 0 1 8 6 7 1 . 8256 8 6 7 1 . 8 t a n 2 0 6 7 9 5 . 9 8 N 由上面的图形可知垂直面内的最大挠度为: 331441 7 0 5 6 . 6 1 5 4 6 4 f 0 . 0 0 5 2 5 0 . 14 8 4 8 2 . 1 1 0 3 . 1 4 7 0r f m 332146 7 9 5 . 9 8 1 5 4 6 4 f 0 . 0 6 1 9 6 0 . 13 3 2 . 1 1 0 3 . 1 4 6 0r f m 水平面内的最大挠度为: 331444 6 8 6 2 . 7 1 4 6 6 4 f 0 . 0 1 2 0 . 1 54 8 4 8 2 . 1 1 0 3 . 1 4 7 0t f m 332141 8 6 7 1 . 8 1 5 4 6 4f 0 . 0 1 4 5 0 . 1 54 8 3 2 . 1 1 0 3 . 1 4 6 2 . 5t f m 221 c 1 s 1f f f 0 . 0 1 3 1 0 . 2 222 c 2 s 2f f f 0 . 0 6 3 6 0 . 2 转角 : 11 () 03rF a b b l 2 222 546 7 9 5 . 9 8 1 5 4 6 4 0 . 0 0 0 5 1 2 0 . 0 0 22 2 2 . 1 1 0 3 . 1 4 6 2 . 5r a 2 、对于末端轴 : T=32 2 9 3 9 0 1 0 4 6 7 1 6 . 4 2402t t a n 2 0 4 6 7 1 6 . 4 2 t a n 2 0 1 7 0 0 3 . 3 8 6 N N m 由上图分析得 :在水平面上的挠度为 331s 544 6 7 1 6 . 4 2 1 3 6 6 4 f 0 . 0 0 1 6 2 3 0 . 1 54 8 4 8 2 . 1 1 0 3 . 1 4 1 1 0t f m 垂直平面上的挠度为 33c 541 7 0 0 3 . 3 8 1 3 6 6 4f 0 . 0 0 5 9 5 0 . 14 8 4 8 2 . 1 1 0 3 . 1 4 1 1 0r f m 22f f 0 . 0 6 0 5 0 . 2 () 0 0 . 0 0 23rF a b b a r a l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得轴符合刚度要求。 二、轴的强度计算 校核公式: 332 其中 2 2 2V H M T 许用 4 0 0 M 1 、对于中间轴 转矩 :T=: 水平面 V:垂直面 由图分析的在 的轴受力最大只需要校核该段轴即可: 1 1 11 1 11 8 6 7 1 . 8 8 0 . 1 5 4 2 8 7 5 . 4 7 6 9 0 . 1 5 4 1 0 4 6 . 5 8 4 l N N l N N m 2 2 2 3 8 8 2 . 2 5 M T N m , 2 2 2V H M T = 3333 2 3 2 3 8 8 2 . 2 5 1 0 1 6 2 . 0 5 4 0 03 . 1 4 6 2 . 5 P a M P 。 2 、对于末端传动轴 各个面的转矩 : 9 3 9 0 . ,T N m 6 3 5 3 . 4 N m , 2 3 1 2 N m ; 2 2 2 1 1 5 7 0 . 5 7 M T N m 3333 2 3 2 1 1 5 7 0 . 5 7 1 0 8 8 . 5 9 4 0 03 . 1 4 1 1 0 P a M P 经计算,后桥转向机构的两个轴的强度在各档位时都满足强度要求,设计是合理的。 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由于用的全部是直齿轮所以在轴承上主要承受径向力。 一、 太阳轮套筒上的两个圆柱滚子轴承: 选择型号为, 178rC , 158, 2211 19870r a r F N 1066 531 0 1 0 2 1 7 8 0 0 0( ) ( ) 2 . 5 1 0 1 2 0 0 06 0 6 0 9 0 0 1 9 8 7 0 二、 支撑架上的圆锥滚子轴承 选择型号为, 5 2 5 , 1 1 5 0r o rC k n C k n, 2211 19870r a r F N 1066 531 0 1 0 5 2 5 0 0 0( ) ( ) 6 . 5 1 06 0 6 0 1 2 6 0 1 9 8 7 0 三、 中间轴上的圆柱滚子轴承 选择型号, 1 3 8 , 1 0 2r o rC k n C k n, 2211 2 4 9 3 5 . 2r a r F N 。 106631 0 1 0 1 3 8 0 0 0( ) ( ) 6 0 2 7 6 0 0 06 0 6 0 9 0 0 2 4 9 3 5 . 2h 四、 末端传动轴的圆锥滚子轴承 选择型号, 22111 5 2 , 1 6 8 2 4 9 3 5 . 2r o r r r tC k n C k n P F F N 106631 0 1 0 1 3 8 0 0 0( ) ( ) 2 0 5 2 2 1 2 0 0 06 0 6 0 2 3 0 2 4 9 3 5 . 2h 由以上计算可得轴承都满足寿命要求。 键的选择与校核 一、花键的强度校核 : 2 h 其中: T 转矩 各齿载荷不均匀系数,一般取 Z 齿数; l 齿的工作长度 平均直径 mm;h 齿的工作高度; m 模数 ; p 许用强度 60 1001、对于行星架上的花键 渐开线花键参数: m=5,z=14,l=45, 32 2 2 3 9 0 1 0 2 8 . 9 6 0 1 0 00 . 7 5 1 4 5 4 5 7 0 P a M P aZ h l D 2、对于末端传动大齿轮上的花键 渐开线花键参数: m=10,z=13,l=30 32 2 9 3 9 0 1 0 4 . 9 7 6 0 1 0 00 . 7 5 1 3 1 0 3 0 1 3 0 P a M P aZ h l D 二、平键的校核公式 : 2 2 其中 d 轴的直径 l 键的长度 mm;b 键的宽度 k 键与轮毂的接触高度 6 0 9 0p M P a 60 1 、对于末端传动小齿轮上的平键 平键的参数: d=70mm,b=20mm,h=12mm,l=302 2 2 3 9 0 1 0 3 7 . 9 4 6 0 9 07 0 6 3 0 P a M P ad k l 2 2 2 3 9 0 1 1 . 3 9 6 07 0 2 0 3 0T M P a M P 2 、制动毂上的平键 平键的参数 : d=90mm,b=25mm,h=14mm,l=6032 2 2 3 9 0 1 0 1 2 . 6 4 6 0 9 09 0 7 6 0 P a M P ad k l 2 2 2 3 9 0 3 . 5 4 6 09 0 2 5 6 0T M P a M P 3 、液压传动轴上的平键 参数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537 履带牵引车辆机械液压转向装置设计(全套CAD图+说明书+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83415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