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郑州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郑州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郑州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郑州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维和警察牺牲的消息传回,许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发帖表示哀悼。B先生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C宜春各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工作人员循规蹈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D安朗看到电视上的特技表演,很是羡幕,却只能望洋兴叹。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长时间盯着荧屏时,容易诱发近视眼、角膜炎等。B从上海来的地理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板块漂移的新知识。C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车监管力度,防止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D从旧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母亲的怀抱里繁衍生息。二、字词书写3 .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png湃浩hnxin熟咆xio紧bng桅杆凛冽默契镌刻殚精竭虑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小题。走出地平线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自己作孩童的时候,看到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们。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暗天气中就不是;在孩子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的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们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一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冲破思想的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见地平线的。4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庇护( ) (2)憨拙( )(3)诅恨( ) (4)巨蚌( )5 . 文章第1段中,“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你认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 . 作者在少年时追随地平线而对其产生诅恨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7 . 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作者对地平线又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说:“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8 . 作者由对地平线的诅恨,转化为对地平线的谢忱,你认为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概括一下。(课内阅读)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9 . 这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 . 当时针指向零点时,人们是怎样的反应?11 . 第二段中加点的“缓缓”和第四段中加点的“徐徐”是同义词,能否互换,为什么?阅读野菊花之恋一文,回答下列小题。野菊花之恋刘文方秋风古道,碎了滿地的记忆。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它没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把偌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等待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噼啪”中化为灰烬。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雪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选自新民晚报,原文有删改)12 . 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作者“为之感动”的原因。贫贱但不卑贱(1)_(2)_(3)_越老越有用。13 . 结合语境,品味第自然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14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自然段,作者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等景物,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特点,与下文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为后文赞美野菊花做铺垫。B第自然段中,野菊花生长在“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这样的环境中,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C第自然段中,大才女李清照同样是咏菊的题材,前期的词风沉郁凄婉,后期的词风清新雅致。D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E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很多有关菊花的古典诗词,使文章彰显出文化底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15 . 简要分析文章第自然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四、句子默写16 . 用课文原句填空(1)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2)_,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_。(桃花源记陶渊明)(7)渔家傲中,范仲淹以“_,_”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五、对比阅读(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传其名也。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选自欧阳修岘山亭记,有删改)注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照宁,宋神宗年号。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主要掌管朝廷祭祀、朝会之事。亭:这里指岘山亭。世人传说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羊祜游玩休息的地方。声:好的声誉。17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已而夕阳在山已而:(2)醒能述以文者述:(3)太守谓谁?谓:(4)明年,因亭之旧明年:(5)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名:18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19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20 . (甲)(乙)两文中的“乐”各自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诗歌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1 . “左迁”是贬谪的意思,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在今湖南)尉,龙标当时是很荒凉的地方。作者闻说此事后作此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2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传唱久远,说说这句诗妙在何处。23 . 、本诗作者李白,号_,唐朝诗人,有“_”之称。七、名著阅读24 . 名著阅读。(1)法布尔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_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八、综合性学习25 . 下面是网上流传的词语新解,请参考示例,为下面词语写出你的新解。示例:错误这是年轻人的专利。孤独-这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谣言-这是一种传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传染源,否则解释恰恰会成为病毒传播最理想的条件。失败_压力_九、作文26 . 任选一题,完成作文。(1)今天的你,笑容灿烂;今天的你,温暖贴心也许,是今天的你变了,也许,是今天看你的我变了。请以今天的你,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要求:(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要写出真情实感。(3)除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