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郦道元)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这时月光照进窗户里,我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吴均)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鲜腴(y)俯瞰(kn)枯燥(co)重峦叠嶂(lun)B迂腐(y)琐屑(xu)倔强(jue)瞠目结舌(chng)C遏制()丘壑(h)拙劣(zhu)接踵而至(zhng)D蹒跚(shn)溺水(n)黏土(nin)恹恹欲睡(yn)3 .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其名为鲲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A与不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也不同。D与相同,与不相同。4 . 颜真卿书法笔力圆厚,气势雄浑;柳公权书法笔意瘦挺,体势劲媚;张猛龙碑笔画厚重,点、捺运笔利落、刚硬;兰亭集序笔画灵动,运笔既飘忽又有力。下面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颜体”的是( )ABCD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B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长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C动物笑谈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展示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本质。B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声乐专家苏林教授。C江北的新时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D虽然她缺乏对顾客的热诚,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7 . 文体知识与名著阅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B萧红的代表作有生死场,闻一多代表作有死水红烛,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C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不惜花大量笔墨对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表达了对这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由衷地敬佩和深深地怀念之情。D1939年春,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光未然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日热情。二、字词书写8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bo (1),那么,信念就是那qing (3)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mo (2)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yo (4)然西去。(1)(2)(3)(4)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台风的功与过A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B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9 .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10 . 文中画线句子B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11 . 文中画线句子A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2 .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行走着阅读包利民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13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14 .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段和第段中的横线处,第段应填(_),第段应填(_)。A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B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15 . 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6 . 本文以“行走着阅读”为题,有什么好处?17 . 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四、文言文阅读18 . 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_(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五、句子默写19 . 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空的作者(1)独学而无友,_。(礼记学记)(2)_,可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3)复行数十步,_。土地平旷,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桃花源记)(4)_,疏而不漏。(老子)(5)舟覆,乃见善游,马奔,_。(淮南子说林)(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诗经关雎)(7)为山九仞,_。(尚书吕獒)(8)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诗经)六、综合性学习20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某校正式启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策划“名人与读书”的主题活动】(1)朗读“名人读书名言”。(2)_(3)听名人读书趣闻逸事。(4)主编一册“名人读书名言集”。(5)主办一期“名人读书的趣闻逸事”手抄报。(6)_【仿写关于“书”的句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以“书籍”开头,仿照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写一句话。网络语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仿写:_【学习名人“苦读”的精神】请依照下面的示例,也分享一位名人“苦读”的故事,学习其“苦读”的精神。示例: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可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儿。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儿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答:_2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su、绚丽多采的世界。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度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h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