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勘察模板_第1页
地灾勘察模板_第2页
地灾勘察模板_第3页
地灾勘察模板_第4页
地灾勘察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完小和杞木寨冯家窝村滑坡治理工程勘查报告 第 11 页 共 53 页盈江县“310”地震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完小和杞木寨冯家窝村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报告1 前言1.1任务由来盈江县“310”地震后,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了梁河县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排查、核查。受梁河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确定由我院承担“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完小和杞木寨冯家窝村滑坡地质灾害”可行性研究勘查和设计工作。我院于2011年4月25日提交了盈江县“310”地震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完小和杞木寨冯家窝村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可研勘查报告)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可研设计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预下达2011年度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云国土资【2011】245号),“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完小和杞木寨冯家窝村滑坡地质灾害”列入本次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计划,2011年10月15日梁河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院进行该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勘查和施工图设计工作。根据云南省梁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下称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3年5月)表明:冯家窝滑坡总体坡向为320,主轴长800m,宽为850m,推测厚度4m,滑坡总面积为68万m2,体积为272万m3,冯家窝滑坡平面形态不规则,坡形平直。滑坡前缘高程1650m,后缘高程1850m,高差200m,平均坡度35,为陡坡地形,滑坡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从1977年开始活动,1983年引水入寨后,冯家窝村滑坡活动逐渐明显,1985年至1987年连续发生强烈滑动,坡体上出现了4条南北向近平行排列的裂缝,宽330cm,长约120m,并且滑体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下沉,落差1m,后缘下沉达4m,有两户房屋倒塌,农户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裂缝宽560cm不等,水渠也遭到破坏,损失120万元。该滑坡滑体物质为砂质粘土,滑面、滑床岩性分别为粘土和碎石土,下伏基岩为变粒岩,滑坡发育于断裂带上,滑坡产生的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为降雨,主要因素是上人口众多,人为活动强烈,人工切坡,乱砍滥伐,陡坡开垦,种植粮食作物,严重破坏了坡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两条水渠的渗漏和侵泡即起到了贯通滑面的作用,也为坡体增加了巨大的负载;地形因素是原始坡度陡。该滑坡是大型浅层牵引式土质滑坡,发展趋势不稳定,严重威胁着一所学校和350户共计17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固定资产700万。每到雨季,滑体移动加剧,情况十分严重。建议加强监测,受滑坡严重威胁的住户必需搬迁避让。杞木寨完小滑坡(调查与区划报告中的“杞木寨中学滑坡”)面积约11.25m2,体积约33.75m3,属中型滑坡,滑控结构面为岩土接触面,主导因素为暴雨,造成毁房15间,死3人,损失7.5万元。该滑坡不稳定,潜在危害15户80人,资产40万,危害程度较大,建议采取避让、裂缝填埋、支挡。盈江县“310”地震后,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专家对梁河县地质灾害进行的排查、核查(下称“地震排查”)表明:冯家窝滑坡为大型中浅层滑坡,滑坡前缘位于公路下方,可见村民房屋墙体开裂变形;小学校位于滑坡的后缘,但地震有轻微裂缝产生和掉瓦现象。从滑坡变形看,该滑坡处于暂时稳定状态,滑坡体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和强风化基岩。认为古滑坡在雨季及不利因素作用下会产生蠕动变形,有向东北、东及东南方向扩展的趋势。建议继续加强监测;修建完善坡体截排水设施;进行支护处理。杞木寨完小滑坡为大型中浅层滑坡,前缘位于公路下方,农户和学校位于滑坡的后缘地段。从滑坡的变形看,该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状态,滑体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和强风化岩石,认为古滑坡在雨季及不利因素作用下长期处于蠕动变形,有向东北、东及东南方向扩展的趋势。建议继续加强监测;修建完善坡体截排水设施;进行支护。现场调查、访问得知,针对冯家窝滑坡,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即在冲沟C3和C4内各修建了3座谷坊坝。我院于2011年4月受梁河县国土资源局委托进行了本项目的“可研勘查”,可研勘查期间,由于时间紧迫,野外工作主要是在收集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地震排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调查、访问和少量钻探工作,大致了解了两个滑坡体的地质构成状况,从而编制了“可研勘查报告”,工作深度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次勘查在“可研勘查”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工作量,并结合“可研勘查报告”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了冯家窝滑坡的范围,即冯家窝滑坡现状条件下是一个由多个滑坡体(或区划)组成的滑坡群,并对该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价。1.2勘查目的和要求勘查工作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进行,本次勘查的目的是进一步查明滑坡类型及要素、滑坡的范围、性质、地质背景及危害程度,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提供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查成果。1.3主要技术标准及收集资料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40-2004);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可研勘查报告及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2011年4月25日。1.4 工作方法和完成情况本次勘查工作主要采用钻探、井探、室内土工试验,并结合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进行。1.4.1工程地质测绘、调查的范围和主要内容1)范围包括滑坡区及其周边地段,采用1:1000的比例尺。2)主要内容(1)搜集当地滑坡史、气象文水、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资料;(2)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查明滑坡范围、滑带部位及滑带土的组成和岩土状态;(3)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的分布、变迁以及植被情况;(4)调查滑坡区内外已有建筑物的变形、位移特点及其形成的时间和破坏情况;(5)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1.4.2勘探本次布置了45个钻孔和39个探井,用于了解滑坡体内部的地质结构特征,以便准确地分析滑坡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1.4.3完成工作量外业工作于2011年10月23日至2011年11月25日结束,共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1.4-1。表1.4-1 勘查工作量表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测量地形图测量(1:1000)km20.467测量放点个842工程地质测绘面积(1:1000)km20.467地质点点193勘探点钻孔个/m45/1080.20探井个/m39/122.604取样土级件47环刀样组15岩组1水件45室内试验土抗剪强度常规件62浸水快剪件18浸水固结快剪件19多次剪件16固结快剪件15自由膨胀率件18湿化性件11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组1水水质简分析件4说明:可研勘查报告中的钻孔和土工试验在本报告中对应为钻孔“DK1DK5”,土样编号为“410420”。2 地质灾害点的区域地质环境2.1交通位置及经济概况2.1.1交通位置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东经98069831,北纬24312458之间,东北部与腾冲县为隅,东南部与龙陵县为邻,南与潞西市、陇川县毗连,西部和盈江县接壤,距州府潞西市122Km,距省会昆明市808Km(图2-1)。场区所在地为芒东镇杞木寨村,地处芒东镇东北边,距芒东镇政府所在地21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距县城45公里,交通便利。杞木寨滑坡图2-1 交通位置图2.1.2自然经济概况杞木寨村行政村隶属梁河县芒东镇,地处芒东镇东北边,东邻大厂乡,南邻芒东镇平坝村 ,西邻湾中,北邻遮岛镇水箐村。杞木寨行政村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97户,有乡村人口2888人,其中农业人口2860人,劳动力18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57人。杞木寨行政村国土面积9.15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5.1 ,年降水量1478.3毫米,适合种植茶叶、水稻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面积3410亩,人均耕地1.19亩,林地8315.7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2地形及地貌场区在区域地貌上属滇西山地峡谷区中的腾冲熔岩中山宽谷亚区,地形属中切割中山陡坡地形。2.3气象水文2.3.1气象梁河县地处亚热带,属半湿润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8.3,最热月平均气温23(8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1(1月),年平均气温在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递增;年平均无霜期289天,最长346天,最短247天;相对湿度79%;年平均降水量1363mm,降水量1993年最大,为1877.3mm,1994年最小,为1027.0mm。88%降雨量集中于每年510月(详见表2-1、表2-2和图2-2)。表2-1 19812001年梁河县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温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降水量(mm)15.631.339.853.9155.4272.0230.5169.5169.5140.751.913.81453.9气温()11.012.916.219.421.722.823.022.222.220.115.612.018.3图2-2 梁河县降雨量与气温变化要素图表2-2 19802010年梁河县山洪区域暴雨特征值表时间段10分钟30分钟1小时24小时降水量最小值 (mm)7.314.318.446.2降水量最大值 (mm)19.443.853.3142.3降水量平均值 (mm)12.624.031.287.0梁河县是我省西部多雨区,雨量分布不均,山区多于坝区,北面大于南面,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降水有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的特点,且降雨集中,强度大,每年68月为洪期,雨量占雨季的58%。2.3.2水文梁河县河流发育,主要有大盈江、龙江、罗卜坝河(统称“两江一河”),均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境内共有大小60余条溪流汇入“两江一河”(图23)。溪流多属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枯,夏秋洪水。龙江:又名龙川江、小陇川江、瑞丽江。发源于高黎贡山西侧腾冲县界头诸山溪,在野鸭塘东南松林坡麓进入梁河县境,入境海拔约1000m。沿梁潞县界向西流至底养山东北角流入勐养坝,至坝尾老芒东西南纳罗卜坝河, 入谷过遮放进瑞丽后汇入伊洛瓦底江。境内流程11Km,流域面积596.2Km2,雨季最大洪峰流量达1292m3/s。共有18条支流汇入。滑坡位置图2-3 梁和县水系图罗卜坝河:因流经罗卜坝而得名。发源于县境内水箐山,海拔1700m,在大羊脑山嘴与分水岭沟汇合转向南流,至坝尾沿河谷转向东流注入龙江。全长38Km,流域面积336.8Km2,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2000mm,雨季洪峰流量达228m3/s,枯季流量仅0.121.48m3/s。东西两岸共有支流26条。场区属于龙江水系,位于龙江补给区。罗卜坝河(也叫杨柳河)属于龙江的一级支流,场区位于罗卜坝河东侧补给区,属于罗卜坝河的支流,地表水在芒东汇入罗卜坝河,故罗卜坝河为场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2.4区域地质概况2.4.1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分区属腾冲褶皱带,新构造运动分区属腾冲潞西掀斜断块隆起区。在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上属盈江梁河次不稳定区。场区附近主要发育的断裂有大盈江断裂(F21)和湾中大坪子断裂(F24)(详见图24)。大盈江断裂(F21):属强活动断裂,位于场区北侧,距离场区约30Km,断层走向北东,长120Km,属壳断裂,活动时代北段Q3-4,活动方式左行走滑,速率3.04.0mm/a,与腾冲火山断裂带交切处发生过2次6.75地震。控制盈江、梁河、和顺、腾冲等第四系继承性盆地的发育,断错Q1火山岩和Q2-3阶地。湾中大坪子断裂(F24):位于场区北侧,距离场区约1Km,根据区域资料,该断层属于弱活动性断层,活动时间为第四系早期或中期。2.4.2地震梁河位于腾冲、耿马地震带内,受活动断裂的影响,地震频繁。梁河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三组。据历史资料记载,14781949年间,梁河和腾冲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76次;1950年以来发生的61次地震,梁河均受到波及,至今地震仍年年有所发生,近年来场区附近曾发生过的地震统计于下表(表23)。地震降低了断裂强度,破坏了天然地质体结构,使其稳定性降低。如1956年和1982年腾冲地震,1924年和1939年梁河盈江地震,1976年龙陵潞西大地震和1988年临沧耿马大地震,都曾引起壳内山体松动、变形、地面开裂,使古滑坡失稳而复活,新的滑坡、新的泥石流不断产生,加速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威害和危险性增加。 梁河县有感地震统计表 表2-3地震地点地震名称地震时间震 级东经9830龙江1899.45.5北纬2480梁河1924梁河1925腾冲、泸水、陇川、潞西192919495级以上37次6级以上9次腾冲、泸水、盈江、潞西、龙陵等19551985梁河1956.7.11腾冲1961.6.1瑞丽1966.9.1927梁河1971.2.163级潞西、龙陵1976.5.297.37.4腾冲1976.7.216.6盈江2011.3.105.8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电话:0871-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完小和杞木寨冯家窝村滑坡治理工程勘查报告 第 12 页 共 53 页杞木寨滑坡大盈江断裂子大坪中湾裂断图2-5 梁河县地质构造图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完小和杞木寨冯家窝村滑坡治理工程勘查报告 第 53 页 共 53 页3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特征场区属中等切割中山陡坡地形,地形坡度为1730,东南高,西北低。完小滑坡处于斜坡上,微地形为负地形,北、东、南三侧高,西侧低,呈中缓坡地形,现状滑坡体主要为水田,滑坡南侧和中部发育两条冲沟C1、C2,两条冲沟走向为300,呈“V”型。其中冲沟C1主沟长约347m,宽约214m,切割深度220m,坡降约36%,常年流水;冲沟C2冲滑坡H1中部通过,主沟长约480m,宽约25m,切割深度110m,坡降约28%,常年流水。杞木寨滑坡群地处分水岭两侧,冲沟C3、C4沟邦的斜坡上,分水岭北西低,南东高,地形坡度为24,为中陡坡地形,分水岭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分水岭西侧发育冲沟C3,沟邦两岸发育滑坡H3、H4和H6;分水岭东侧发育冲沟C4,沟邦发育滑坡H5和H7,滑坡H2发育于两分水岭中间洼地。C4走向为310,呈“V”型,沟内有长流水,处壮年期。冲沟C3长约403m,宽218m,切割深120m;冲沟C4沟长约408m,宽230m,深150m,坡降40%,沟邦坡度3090,冲沟C4上游发育两条支沟C4-1 、C4-2,呈“V”字形。3.2地质岩性构成构成场区的岩土层主要为人工堆积(Qml)、滑坡堆积(Qdel)、坡积(Qdl)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下古生代(Pz1)变粒岩。根据各岩土层的成因、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层,2个工程地质单元亚层,现自上而下叙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堆积(Qml)层人工填土(为单元层代号,以下相同):主要由深褐色、灰黑色粉质粘土混碎块石组成,稍湿,稍密,厚0.54.0m。主要分布于公路地段及部分居民区。2)第四系滑坡堆积(Qdel)层粉土:褐黄、浅灰、深灰色,局部为灰白色,稍密状态,湿,含少量风化角砾、碎石,夹粉质粘土薄层,局部含少量粉砂。主要分布滑坡堆积体,厚度0.514.8m。粉土1:深灰、灰黑色,稍密状态,很湿饱和,含少量风化角砾、碎石,摇振反应中等,湿化反应中等,呈薄夹层状和透镜体状产出,为主要的滑带土之一。厚度0.92.1m,主要分布于滑坡堆积区。粉质粘土2:蓝灰、浅蓝色,软塑可塑状态,湿,稍有光泽,切面光滑,遇水易软化,含少量粉土,呈薄夹层状和透镜体状产出,为主要的滑带土之一(见照片3.1、3.2)。厚度0.63.6m,主要分布于滑坡堆积区。3)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砂质粘性土:褐黄、灰黄、紫红色,硬塑坚硬状态,稍湿,稍有光泽,含少量风化残块,局部夹块石。厚度0.921.2m,主要分布于滑坡体外斜坡位置。土 滑 带 滑 带 土带 滑 照片3.1 钻孔ZK9揭露滑带土2 照片3.2 钻孔ZK40揭露滑带土24)下古生代(Pz1)为场地下伏基岩。全风化变粒岩:灰黄、灰白、浅灰色,岩芯呈砂状、土状及少量碎石状(见照片3.3)。揭露厚度0.621.0m。滑带土全风化变粒岩强风化变粒岩照片3.3 钻孔ZK14揭露岩芯强风化变粒岩:深灰、灰白夹黑色,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石状,仅有少数钻孔揭露,揭露厚度1.1010.0m。中等风化变粒岩:深灰、灰白夹黑色,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少量为碎块状,仅有少数钻孔揭露,揭露厚度1.104.60m。3.3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了获取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本次勘察工作共采取了级土样47件、环刀样15件、岩石试样1组。现将其试验成果归纳、统计于下表3-13-2。表3-1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岩土层名称人工填土粉土粉土1粉质粘土2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变粒岩孔隙比e0.741.12(2)0.930.630.94(15)0.790.730.79(4)0.770.540.79(7)0.700.691.13(12)0.900.570.97(24)0.76天然重度 0(kN/m3)19.417.7(2)19.416.720.1(15)18.919.219.4(4)19.318.220.5(8)19.416.819.7(15)18.016.920.4(24)19.3天然含水量W()2640(2)282142(15)292628(4)271836(8)261636(15)261633(26)25塑性指数Ip714(2)11814(15)111012(4)11614(8)11721(15)14617(26)11液性指数IL 0.93(1)0.210.43(5)0.300.330.36(2)0.350.330.71(3)0.5000.14(8)00.36(11)0.21浸水快剪C (KPa)35.2 (1)/15.451.1(5)33.026.428.7(2)27.643.050.0(3)46.026.341.0(7)32.1()13.8(1)/6.912.2(5)9.27.010.1(2)8.66.611.5(3)9.56.212.6(7)9.1浸水固结快剪C (KPa)/17.030.3(3)25.529.943.3(3)36.221.735.6(5)28.324.757.1(5)40.743.4(1)()/11.414.7(3)12.811.412.2(3)11.98.413.9(6)11.112.214.2(5)13.313.9(1)多次剪C (KPa)/10.914.7(3)13.210.115.5(2)12.86.312.7(6)8.915.624.0(3)19.713.9(1)()/7.17.9(3)7.55.77.9(2)6.83.16.4(6)4.45.66.6(3)6.17.9(1)直剪快剪C (KPa)/20.834.1(3)26.2/30.4 (1)24.854.0(4) 43.8()/4.513.4(3)9.7/10.5(1)11.915.6(4)14.3固结快剪C (KPa)/24.240.2(4)31.632.265.8(8)48.3()/12.218.3(4)14.410.516.0(8)13.9渗透系数(cm/s)5.8310-54.1710-5/3.4510-41.8210-4自由膨胀率ef(%)/213(6)8411(2)815 (1)7(1)431(8)12 最小值最大值注: (频数)平均值表3-2 岩石力学指标统计表岩层名称及代号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b(MPa)平均软化系数比重湿密度(g/cm3)干密度(g/cm3)孔隙率(%)吸水率(%)干燥饱和中等风化变粒岩35.125.50.732.742.692.663.01.13.4水文地质条件3.4.1地表水 场区内地表水体主要分布于杞木寨完小滑坡(即H1)附近,常年水体有水塘1、水塘2。水塘1的面积约1329m2,积水深度约0.6m,水量约800m3;水塘2的面积约1170m2,积水深度约2.0m,水量约2340m3。场区内共发育4条冲沟,依次编号C1、C2、C3、C4。冲沟 C1位于滑坡H1南侧边缘地带,沟内均有长流水;C2位于滑坡H1中间,主要汇集滑坡H1范围的地表水,北西向纵穿滑坡体常年有水,有一定水量;冲沟C3位于滑坡H4南侧,沟内有长流水,水量不大;冲沟C4位于滑坡H6北侧,沟内有长流水,水量较大。沟内水最终注入下游杨柳河,杨柳河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3.4.2地下水勘查期间时值旱季,部分钻孔见地下水,测得水位埋深0.409.80m。场区内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弱透水土层人工填土、粉土、粉土1层、粉质粘土2层和砂质粘性土层中。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地表水和生活废水入渗,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少量以泉点的形式排泄,如q1、q4,属下降泉。第四系孔隙水在雨季时,会形成统一的潜水面;在旱季时,一般表现为上层滞水,水位不稳定;局部地段因地表水的入渗仍呈现出潜水的特征。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粒岩、层中,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以浸水点的形式排泄于沟谷地带,如泉点q2、q3,属下降泉,具有一定水量,且水量较稳定。3.4.3水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为了判定场地水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共采取水试样4件,其中在完小滑坡取水样SY1、SY2,冯家窝滑坡群取样SY3、SY4。其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3-33-6。表3-3取样地点SY1(泉点Q3)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mg/L)水中含量(mg/L)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18.8微Mg2+12.2NH4+/OH-0.0总矿化度/PH值6.73B微侵蚀性CO26.6HCO3-(mmol/L)122.0CL-7.1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蚀性。表3-4取样地点SY2(ZK12)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mg/L)水中含量(mg/L)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21.3微Mg2+8.5NH4+/OH-0.0总矿化度/PH值6.77B微侵蚀性CO211.0HCO3-(mmol/L)91.5CL-7.1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蚀性。表3-5取样地点SY3(泉点Q4)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mg/L)水中含量(mg/L)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22.5微Mg2+6.1NH4+/OH-0.0总矿化度/PH值5.85B弱侵蚀性CO235.2HCO3-(mmol/L)97.6CL-10.6微SO42-/4/CL-+SO42-/4/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蚀性。表3-6取样地点SY4(ZK33)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mg/L)水中含量(mg/L)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26.2微Mg2+4.9NH4+/OH-0.0总矿化度/PH值5.64B弱侵蚀性CO235.2HCO3-(mmol/L)42.7CL-7.1微SO42-/4/CL-+SO42-/4/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蚀性。综上所述,综合判定完小滑坡场区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冯家窝滑坡群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3.5场地土的工程特性3.5.1土的膨胀性能评价本次勘察取了18件土样做了室内自由膨胀率实验,其中粉土层6件,自由膨胀率ef介于2%13%之间,属非膨胀土;粉土1层2件,自由膨胀率ef介于4%11%之间,属非膨胀土;粉质粘土2层1件,自由膨胀率ef为15%,属非膨胀土;砂质粘性土层1件,自由膨胀率ef为7%,属非膨胀土;全风化变粒岩层8件,自由膨胀率ef介于4%31%之间,属非膨胀土。即场区土层均属非膨胀土。3.5.2土的湿化性评价本次勘察取了11件土样进行了室内湿化试验,其中人工填土层1件,8小时崩解百分比At为30%。粉土层2件,24小时崩解百分比At分别为10%和不湿化。粉质粘土2层1件,24小时崩解百分比At为15%。全风化变粒岩层7件,3件在4080分钟(68小时)的崩解百分比At达到4598%;1件在487分钟的崩解百分比At达到97%;3件24小时分别为5%和不湿化。场区土体的崩解形状以块状为主,粒状次之,崩解性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全风化变粒岩层的崩解性较强。3.5.3土的渗透性能评价本次勘察取了10件土样进行了室内垂直渗透性实验。人工填土层垂直渗透系数Kv为5.8310-5cm/s,具弱透水性;粉土层2件,垂直渗透系数Kv介于2.5910-55.7510-5cm/s之间,具弱透水性;砂质粘性土层2件,垂直渗透系数Kv介于3.1910-43.7110-4cm/s之间,具弱透水性;全风化变粒岩层5件,垂直渗透系数Kv介于6.2610-65.2210-4cm/s之间,具弱透水性。总体上看,场区土以弱透水性为主。3.5.4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为了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故本次勘察共取土试样6件。其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3-73-12。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7ZK9-2(粉土层)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土对钢结构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土中含量(mg/Kg)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15.15微Mg2+45.9Ca2+45.3OH-/可溶盐0.01PH值6.06B微侵蚀性CO2/HCO3-/CL-71.3(B)微PH值6.06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8ZK43-1(粉土层)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土对钢结构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土中含量(mg/Kg)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41.55微Mg2+37.35Ca2+92.4OH-/可溶盐0.04PH值6.41B微侵蚀性CO2/HCO3-/CL-90.8(B)微PH值6.41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9TJ36-2(粉土层)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土对钢结构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土中含量(mg/Kg)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15.15微Mg2+45.9Ca2+30.3OH-/可溶盐0.01PH值5.97B微侵蚀性CO2/HCO3-/CL-53.6(B)微PH值5.97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10ZK16-3(全风化变粒岩层)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土对钢结构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土中含量(mg/Kg)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21.15微Mg2+18.45Ca2+30.45OH-/可溶盐0.02PH值6.31B微侵蚀性CO2/HCO3-/CL-71.7(B)微PH值6.31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11ZK36-3(全风化变粒岩层)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土对钢结构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土中含量(mg/Kg)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27.0微Mg2+45.6Ca2+75.15OH-/可溶盐0.02PH值5.95B微侵蚀性CO2/HCO3-/CL-106.4(B)微PH值5.95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12ZK45-1(全风化变粒岩层)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等级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土对钢结构的腐蚀等级腐蚀介质土中含量(mg/Kg)气候影响因素渗透影响因素环境类别腐蚀等级渗透类别腐蚀等级SO42-17.25微Mg2+9.45Ca2+31.35OH-/可溶盐0.01PH值6.23B微侵蚀性CO2/HCO3-/CL-92.5(B)微PH值6.23微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即场区主要土层粉土层和全风化变粒岩层对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对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4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现场调查及收集资料表明:杞木寨完小滑坡为一独立滑坡体,编号H1;冯家窝滑坡表现的形式为滑坡群,其中滑体H2、H3、H4构成一个大的滑坡体,H5、H6、H7为相对独立的滑坡体。4.1杞木寨完小滑坡体(H1)的形态特征及造成的损害4.1.1形态特征滑坡区地形呈近圈椅状,滑坡周界基本清楚,滑坡要素因农田耕作已显模糊。滑坡后缘地段开裂变形明显,后缘坡壁高38m,最陡处高达15m;滑坡中上部及后缘主要分布水塘1、2;前缘坡体多处出现鼓胀裂缝,并有出水点q1。农户和学校位于滑坡的后缘地段,2005年农户发现有裂缝出现,后期陆续有变形迹象,“3 10”地震后,变形特征较明显。滑坡纵长约411m,横宽约185m,滑体厚度6.019.4m,滑体平均厚度约9.5m,滑体方量约70.0万m3,主滑方向大致为306(见照片4.1、4.2)。目前该滑体处于基本稳定,以局部土体蠕动变形为主,滑体中下部的蠕变表现较强烈。冲沟C1冲沟C2杞木寨完小H1照片4.1 杞木寨完小滑坡H1(前视)H1 照片4.2 滑坡H1概貌(侧视)4.1.2造成的损害该滑坡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在:杞木寨完小球场、花台、教学楼基础产生破坏,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土体蠕变而产生裂缝、鼓胀和倾斜、地面建筑设施开裂沉陷(见照片4.3、4.4)。在滑坡后缘ZK10和ZK11附近户房屋墙体开裂变形严重,根据现场调查和勘查结果,现状开裂主要是由地基问题(如地基土的湿化性、不均匀沉降等)造成,但随着滑坡的发展,将危及后缘房屋和学校。滑坡现状主要危害周围住户和杞木寨完小共计345人(其中住户有2户10人,学校两栋宿舍楼、一栋教学楼、食堂及学校师生335人);破坏水田和耕地4.066hm2;破坏乡村公路(杞木寨芒东)。4.1.3滑坡类型根据勘探结果,完小滑坡H1属于浅层中层中型牵引式滑坡。照片4.3 学校花台开裂 照片4.4 教学楼基础开裂4.2冯家窝各滑坡体的形态特征及造成的损害4.2.1滑坡体H2的形态特征及造成的损害H21)形态特征照片4.5 杞木寨冯家窝滑坡H2(后视)滑坡区地形呈近圈椅状,地形中部凹,两侧高,滑坡周界基本清楚,滑坡要素基本清晰;滑坡后缘地段开裂变形明显,后缘陡坎高25m,侧壁形成高约11m的陡坎;前缘剪出口处地坪鼓起,简易挡墙倾倒并有出水点q4。据访问,1986该滑坡曾发生滑动,当时已将滑坡区内受灾的住户搬迁,并且修建了排水沟,但至今仍有滑动变形迹象,“3 10”地震加大了房屋开裂变形的程度。滑坡纵长约126m,横宽约92m,面积约11000 m2,滑体厚度6.47.2m,滑体平均厚度约6.5m,滑体方量约7.2万m3,主滑方向大致为305(见照片4.5)。目前,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以局部土体蠕变为主。2)造成的损害该滑坡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在:滑坡后缘及侧壁农户房屋墙体开裂,前缘房屋墙体变形,扭曲和地坪凸起,滑坡区内排水沟开裂。破坏形式以产生裂缝、鼓胀和倾斜为主。(见照片4.6、4.7)。现状主要造成19户居民房屋开裂变形(共45间房105人);滑坡内排水沟开裂变形。 照片4.6 房屋墙体开裂 照片4.7 排水沟开裂3)滑坡类型根据勘探结果,滑坡H2属于浅层小型推移式(伴有牵引式)滑坡。4.2.2滑坡体H3的形态特征及造成的损害1)形态特征滑坡区地形呈近圈椅状,地形中部凹,两侧高,滑坡周界基本清楚,滑坡要素模糊。滑坡后缘地段开裂变形明显,后缘裂缝宽2050cm,垂直位移约60cm,长约3m,房屋基础及挡墙倾倒,前缘探井揭露有出水现象,“3 10”地震加大了房屋开裂变形的程度。滑坡纵长约28m,横宽约46m,面积约1200 m2,滑体厚度0.95.5m,滑体平均厚度约4.5m,滑体方量约5400m3,主滑方向大致为7(见照片4.8)。目前,该滑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以局部土体蠕变为主。H3照片4.8 滑坡H3地形地貌图(侧视)2)造成的损害该滑坡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在:滑坡后缘及侧壁农户房屋墙体开裂。破坏形式以产生裂缝、鼓胀和倾斜为主。滑坡现状主要造成4户居民墙体及地坪开裂变形(共计10间房26人);菜地320m2。3)滑坡类型根据勘探结果,滑坡H3属于浅层小型牵引式(伴有推移式)滑坡。4.2.3滑坡体H4的形态特征及造成的损害1)形态特征滑坡区地形呈近圈椅状,地形中部凹,两侧高,滑坡周界基本清楚,整体呈上陡中缓下陡的趋势,滑坡要素基本清晰;滑坡后缘地段开裂变形明显,后缘地坪裂缝宽2050cm,垂直位移约40cm,长约2m,房屋基础及挡墙倾倒开裂,滑坡侧壁公路开裂,垂直位移约30cm,“3 10”地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