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物理实验专题(带详细答案)_第1页
必修2物理实验专题(带详细答案)_第2页
必修2物理实验专题(带详细答案)_第3页
必修2物理实验专题(带详细答案)_第4页
必修2物理实验专题(带详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物理实验专题练习(假日评论7)实验一:平抛运动的研究1.在“研究平面物体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轨迹。已知对象有当从原点o水平投掷时,点c的坐标为(60,45),平投掷物体的初始速度为V=_ _ _ _ _ _ _ m/s,物体通过点b的速度v为v=_ _ _ _ _ _ _ m/s(取g=100BB2m/s)21.回答:2 2分析:从水平投掷运动的公式来看:-2s6010v=m/s=2 m/s02h-224510g10b点的垂直坐标:-22(4010)112y=gt=10() m=0.2 mB2222222v 2gh22 2100.2v vv=m/s=2 m/s。B00y2.一个学生在做水平投掷实验时,只画了图中所示曲线的一部分,所以他从曲线上取水。具有相同水平距离x的三个点a、b和c分别测量为x=0.10m,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分别测量为h=0.1012m,h=0.20 m,取g=10 m/s,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得到:2(1)投掷物体时的初始速度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米/秒;(2)物体通过b点的垂直速度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米/秒。2.答案:1.0 1.5分析:(1)abc,如果水平距离相等,则对应同一时间,设置ab,bc,2当水平投掷动作时间全部为T时,通过x=Vth=h-h=gT:T=0.1s获得。021h h0.10 0.2012vV=1.0 m/s,(2)根据匀速变化线性运动=v: v=m/s=1.5 m/s。0by中间时间20.12T3.当一个同学做平抛练习实验时,只有代表垂直向下方向的Y轴和平抛物体的轨迹画在白纸上。在后一部分,投掷点的位置丢失,如图所示。这个学生希望根据图来测量物体的初始速度。请把它给他给出了一个想法:(1)简要说明根据此图确定物体初始速度的方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需要增加的测量工具有_ _ _ _ _ _ _。(3)测量的物理量用来表示测量结果:V=_ _ _ _ _ _ _ _ _ _。03.答:(1)画三条平行于Y轴的垂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x),分别与轨迹曲线相交a,b,c三个点,通过这三个点,每一个点形成一条垂直于y轴的线。测量a,b和a,c之间的垂直距离y1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基于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y来计算初始速度。(如图所示)2(2)规模g(3)xy-2y214.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有一张印有小方块的纸来记录轨迹,以及小方块的边缘1长度L=1.25厘米。如果球在水平投掷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A、B、C和D所示,球水平投掷的初始速度的计算公式为2V=_ _ _ _ _ _(用L和G表示),值为_ _ _ _ _ _ _ _(取g=9.8米/秒),球在B点的速度为_ _ _ _ _ _ _ _。0标距长度4.答:2 0.70米/秒0.875米/秒2分析:从图中各点的位置特征可以看出,记录小球位置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设定为t,在垂直方向,s=gT=L,在水平方向2L3L3glglgl向上,v=2,球通过点b的垂直速度,v=,是0bT2T2522v v标距长度v=0b2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1)为了使球水平投掷,必须调整斜道,使斜道末端的切线变为水平。检验方法如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投球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该点画水平线和垂直线作为x轴的总和y轴、垂直线由_ _ _ _ _ _确定。(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是从水平方向的起点取两个连续相等的比特位移和曲线相交于两点,水平线相交于Y轴。两个Y型车辆位移的比率为_ _ _ _ _ _ _ _ _ _ _。(4)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据确定,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他操作方面是准确的,只有一个错误,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如果stu(2)重新垂直(3)13(4)坐标原点应该建立在水平凹口正上方的球体中心,而学生错误地将坐标原点设在凹口gg(5)x x(r是球的半径)2y2(y r)分析:(1)(2)简介(3)当球在垂直方向上以初始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垂直位移之比为1: 3。(4)轻微(5)对于具有零初始速度的均匀加速线性运动,第一和第二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是13,并且任意点m的坐标是(x,y),那么1gg2Y=gt,vt=x,所以v=x,因为真正的投掷点应该在球的中心,真正的值是x(r是球的半径)0022y2(y r)6.(2003)如图所示,当研究水平投掷运动时,球A滑下跑道并离开跑道末端(终点末端水平),当撞击灯接触开关S时,被电磁铁吸引的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体A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了装置的高度,发现相同高度的球A和球B总是同时着地。这个实验现象这表明在球a离开跑道后BS水平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H水平部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垂直部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a 20 40 x/厘米垂直部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7.(2008年4月上海嘉定区模拟)(1)在做“研究水平投掷运动”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路径运动22040 y/cm一种轨道运动,通过追踪点来画出球在平抛运动中的轨迹。为了准确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您愿意吗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_ _ _ _ _ _ _ _ _ _ _处。(a)通过调整,滑槽的端部保持水平每次释放时,球的位置必须不同。每次球必须从静止状态释放。记录球位置的铅笔每次必须严格等距离放下。球在移动时不应接触到棋盘上的白纸。在纸上记录球的位置后,取出纸,用尺子将点连接成折线(2)为了计算平抛运动轨迹后的初始速度,实验中测量的数据为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初始速度的表达式公式是v=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3)一名学生在“研究水平投掷运动”的实验中,在物体移动一段时间后,忘记记下球的起始位置O和A。位置,根据图表,找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始速度是()(甲)1.0米/秒(乙)10米/秒(丙)2.0米/秒(丁)20米/秒7个答案:(1)A,C,e,(2)x,y,xg/2y,(3)C实验二:探索工作和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8.(2009安徽物理三。)(6分)探索力在原始静止物体上所做的功和物体获得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测试设备如图所示。尝试检查的主要过程如下:磁带(1)尽量使橡皮筋做W、2W和3W;分别为汽车;橡皮筋分析打点计时器产生的纸带,找出小车的速度V、V、V、V;123(3)画一幅五维草图;跑马灯磁带时间(4)黑白图像分析。如果黑白图像是一条直线,它表示黑白;如果不是直的23行,可以考虑是否有Wv,Wv,W等。v下列关于实验的陈述之一是不正确的。是的。这个实验试图让橡皮筋分别做w,2W,3W。使用的方法是选择相同的橡皮筋,每次都使用它在实验中,橡皮筋的拉伸长度保持不变。当用一根橡皮筋做实验时,橡皮筋对汽车起作用,二,三,当第二次、第三次和实验将橡皮筋组合在一起时,橡皮筋对汽车的作用分别为2和3 w。B.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通过补偿方法可以适当地倾斜电路板。一个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盘录音磁带。纸带上的点两端密集,中间稀疏。原因可能是木板没有倾斜或倾斜度太小。D.根据在记录纸带上打孔的点,小车获得的速度由纸带上从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计算。8 iii .回答:d。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橡胶绳做功与物体获取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胶绳完成工作的速度,而不是整个速度。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实验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如图5-8-6所示,它是本实验中选择的理想纸带。纸带上的点记录了不同时间的物体。T在图中,a是第一个点,每个相邻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相关距离如图所示。当打点计时器到达点c时,物体的动能被表示出来。公式是:如果重量位置在点a是零势能位置,物体在点c的机械能表达式是。英国皇家空军S1S9.51212.42S315.7S4图5-8-4图5-8-69.(1)位置3S-S1 (2)231m()22TS-S1 (3)231m()-mgS222TOABC10.当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一位同学根据正确的操作选择了纸带,如图5-8-4所示。起点在哪,是节拍OABC、和点之间的距离用毫米刻度测量,并记录在图中(单位为厘米)。不符合有效读数要求的三项数据为_ _ _ _ _,应记录为_ _ _ _ _ _ cm。2目的学生用重锤在片段中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众所周知,局部重力加速度=9.80米/秒,他用该段的平均速度作为参考。B对于与该点相对应的物体的实时速度,该段重量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 _ _ _ _ _,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 _ _ _ _ _(均保留3m一个有效的数字,重量的重量表示为)。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因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向船外(3)另一位同学也根据同样的纸带和同样的数据,通过重锤在剖面中的运动,验证了机械能守恒。然而,他数了下:从殴打OBvgtB该图显示了从点计时器放置的第一个点开始,点计时器放置的第九个点,因此他使用=来计算对应于该点的对象数量B当速度增加时,得到的动能增加是_ _ _ _ _ _,这样的验证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增加_ _ _ _ _ _动能,其原因它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0,(1) OC,15.70 (2) 1.22米,大于1.20米,V是实际速度,因为有摩擦热,把一部分重力势能减少成内能;1.23米,小于,v是根据自由落体计算的,相应的落体高度大于实际测量的高度。11.在自由落体运动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重物的质量由天平称量,所用电源的频率为m=0.5kg千克50Hz,一个同学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一个理想的纸带。纸带上打孔的点如图所示(纸带上的点o是第一个打印点。a、B、C、D、E是以每打两点的时间为计数单位的计数点,图中数据单位为毫米),局部重力加速度已知。2。当选择点b作为起始点,点d作为终点时,重物体从点b到点d的重力势能的减少为g=9.8m米/秒j;重量动能的增加是j(保持3位有效数字)DE=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DE=_kpABDE主管单位:毫米280.0381.5497.50125.0195.011.0.9140.90821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测得的局部重力加速度值为9.8m/s重量为1.0公斤。学生甲、乙、丙分别用同一装置打三根纸带,测量每根纸带上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为0.18厘米0.19厘米,0.25厘米,可以看出一定有同学在操作错误,该是的。如果根据实验要求的正确操作选择纸带进行测量,它将在连续3点钟被测量。从B和C到第一点的距离分别为15.55厘米、19.20厘米和23.23厘米。当打点计时器到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