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_第1页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_第2页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_第3页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_第4页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淋巴结分布示意图,区域1:锁骨上淋巴结。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的切开淋巴结从环状软骨的下边缘延伸到锁骨和胸骨门的上边缘。气管中线是1L和1R的分界线。区域2-4:上纵隔淋巴结。2R。气管上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的左侧边缘。从胸骨脐上缘至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的交界处。2L。靠近上气管,胸骨门的上边缘到主动脉弓的上边缘。2L淋巴结位于气管左边缘的左侧。3A。在血管之前,这些淋巴结不像2区的淋巴结那样靠近气管,而是位于血管之前。3P。椎体前淋巴结,位于食管后面和椎体前面。4R。在下气管旁,从无名静脉和气管的交界处到奇静脉的下边界。4R淋巴结从气管的右侧延伸到左侧。4L。在下气管旁,从主动脉弓上缘到左主肺动脉上缘。5-6区:主动脉淋巴结。区域5:主动脉下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不位于主动脉和肺动脉干之间,而是位于肺动脉主窗的肺韧带之外。区域6: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前侧和外侧。区域7-9:下纵隔淋巴结。区域7:基底淋巴结。区域8:隆凸下方的食管旁淋巴结。区域9: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区域。区域10-14:肺门、肺叶及其主要分支淋巴结属于N1淋巴结。区域10:肺门淋巴结,包括邻近主支气管和肺门血管的淋巴结。从奇静脉的下边缘到右边的叶间区,从肺动脉的上边缘到左边的叶间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示第8区淋巴结的FDG摄取,相应的CT图像淋巴结没有增加(蓝色箭头)。因为PET对非肿大淋巴结转移的摄取特异性高于肿大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和下淋巴结。肺韧带是由肺门处向下延伸的纵隔胸膜引起的。10区临床淋巴结科。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邻近肺叶淋巴结和纵隔胸膜反射,并邻近右侧中支气管。区域10-14中的淋巴结不位于纵隔,因此它们都是N1期淋巴结。在肺癌中,如果10-14区有淋巴结转移,则为N1,如果1-9区有淋巴结转移,则为N2,如果对侧或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则为N3淋巴结。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分布和特点为淋巴结清扫提供了依据。文献中国胸心外科杂志:韩立波、李金栋、胡永孝等报道,3689组中N1转移率和N2转移率分别为23.4%和16.5%。Tis期肺癌无淋巴结转移。N1和N2的肺癌在T1后的所有阶段均有转移。除了T1鳞状细胞癌可以不经系统淋巴结清扫而治愈外,其他类型的肺癌也应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论:淋巴结转移腺癌比鳞状细胞癌更活跃,小细胞肺癌最活跃,并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增加。肺癌可以跨纵隔转移。T1和T2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N2转移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频率与T分期呈线性关系。下叶肺癌比上叶肺癌更容易转移到纵隔。跳过纵隔转移更可能发生在上肺癌比在下肺癌。跳过纵隔转移。无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跳跃群;与肺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称为非跳跃组。文献报道王思雨和吴一龙将纵隔淋巴结分为3个区域,分析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跳跃组49例(92.5%)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结果:肺癌N2转移极为活跃,表现为单个组、多个组甚至跳跃转移,分别占41.2%、58.8%和29.3%。(2)N2转移的分布范围也很广。N2在肺癌不同类型或叶中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是第7组淋巴结,占48.8%,其次是第4、3和5组淋巴结,分别占45.6%、31.3%和25.6%。N2转移的分布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鳞癌和腺癌的N2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肿瘤长度小于1cm时无N2转移,N2转移串随长度增加而增加,尤其是腺癌。此外,N2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 0.01)。鳞癌和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平均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5.3毫米和9.1毫米。转移淋巴结向主支气管壁的浸润是N2转移的另一个特征。结论:对于肺癌淋巴结的切除,不能仅仅通过肉眼触摸或观察淋巴结的大小来盲目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除T1和肿瘤长度1 mm的淋巴结外,淋巴结系统清除范围原则上必须包括同一胸腔的肺门和上、下纵隔淋巴结,特别注意淋巴结转移密集分布,即#2、#3、#4、#7在右侧,#4、#5、#6和#7在左侧。还应注意转移淋巴结向主支气管壁的侵犯。王昌黎、游健、孙成俊报道:48.2%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扫描,术后均为阳性。在CT扫描阴性淋巴结的患者中,22.1%术后病理报告阳性。术前胸部CT结果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结论对于上叶肺癌,应常规清扫肺门、纵隔及上纵隔淋巴结。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区域8和9可能不需要清洁。无论是否有肺门或淋巴结转移,都应广泛清除下肺叶和右中叶的上下纵隔淋巴结。右上肺癌、7号组和对侧肺门淋巴结转移、左下肺癌、左锁骨上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左上肺癌、对侧淋巴结转移不可靠,结论1、淋巴结转移腺癌比鳞状细胞癌更活跃,小细胞肺癌最活跃,并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增加;肺癌可以跨纵隔转移。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平均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5.3毫米和9.1毫米。2.下叶肺癌比上叶肺癌更容易转移到纵隔。跳过纵隔转移更可能发生在上肺癌比在下肺癌。3.跳跃组的5年生存率为29.3%,通常限于一个区域,高于非跳跃组4。通过手术了解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对于上叶肺癌,应常规清除肺门、亚区和上纵隔淋巴结,如果没有亚区淋巴结转移,则可能不清除区域8和9;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