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 西北地区b. 珠三角地区c. 长三角地区d. 海南岛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 误伤途经飞鸟d. 提高作物产量下表是重庆一中(30n,106e) 一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学期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3-5题。3.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a. 12:56b. 12:00c. 11:04d. 12:304.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同学们发现( )a. 重庆昼渐短且昼短夜长b. 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c. 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快d. 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读下图,完成6-7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层和层属于地壳b. 地壳在海洋中缺失c. 是软流层d.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层的全部和的大部分7.关于图中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圈层是只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 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而上递减c. 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d. 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经济林木,下图为某茶场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8.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 )a. 阻挡茶园地面辐射为茶园保温b. 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c. 削弱太阳辐射强度d. 防止害虫飞入茶园9.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 )a.b. c. d. 下图为“2018年4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10-12题。10.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b. 森林火灾预警c. 寒潮预警d. 滑坡、泥石流预警11.北京市即将迎来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 沙尘天气,雾霾减弱c. 降暴雨,路面积水严重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12.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高压控制,阴雨天气乙:冷锋锋后,沙尘降温丙:高压控制,晴朗天气丁:暖锋锋前,晴朗天气a.b. c. d. 读印度洋某月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13.该月最可能是(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14.形成m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 东北信风b. 东北季风c. 东南信风d. 东南季风15.n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a. 形成了世界性的大渔场b. 加快了南行海轮的航速c. 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d. 加剧了沿岸气候变暖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闽浙边界。图1为太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夫妻峰”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图1 图216.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17.该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8-19题。18.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温带地区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 南半球温带地区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9.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 )a. n坡为迎风坡,s坡为背风坡b. s坡为迎风坡,n坡为背风坡c. n坡为阳坡,s坡为阴坡d. s坡为阳坡,n坡为阴坡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20-21题。20. 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 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000人b. 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d. 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21. 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b. 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c.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d. 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读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回答22-23题。22. 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市、区)是( )a. 广东省b. 河南省c. 天津市d. 贵州省23. 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是( )a. 河南省b. 广东省c. 四川省d. 安徽省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24-25。24. 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b. c. d. 25. 图中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 70鼓励生育b. 60计划生育 c. 15采取移民政策d. 30鼓励人员出国2018年2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统计显示,2017年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852.85万人,常住人口9559.13万人。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26-28。26. 河南省面积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 工业、商业贸易繁荣c.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27. 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水资源d. 矿产资源28. 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b. 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 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d.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因此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29-30题。29. 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a. 人口出生率较高b. 死亡率比出生率高c. 自然增长率较高d. 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30. 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 2023年、2022年b. 2024年、2025年c. 2026年、2025年d. 2024年、2022年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 读图1“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折线图”和图2“乙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合计14分)。(1)据图推断,甲国m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_型,解决该时期人口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_。(2)从m到q期间,甲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的时间是_点,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是_点。(选择填空) am bn cp dq(3)当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np的变化时,会产生_。 a教育资源紧缺 b劳动力过剩 c国防兵力不足 d加剧环境污染(4)图乙所示国家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_。(选择填空)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 生率较高(5)导致乙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_。 a战争 b医疗技术和条件 c生育观念 d自然灾害32.读水循环和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合计10分)。(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地质构造为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2)若图中丙、丁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_,原因是:_。(3)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名称是_。目前人类改造水循环最多的环节是_(填序号)。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华北地区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33.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合计16分)。(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北半球大致为_(季节)。(2)据图分析,表示_气候,其夏季的气候特征是_;处的气候特征为_;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为_。(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附近形成_渔场(填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_。地理答案【答案】1-5 acabb 6-10 abcdd11-15 bcabc 16-20 dcccb21-25 dcacb 26-30 acadd31. (1)传统 计划生育(2) b; a (3) c (4) b(5) c32. (1)山岭 ;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2) 丙 ;丙处位于向斜槽部,水体容易在此汇集 (3)水汽输送; ; 流水侵蚀 (4)陆地内循环 ; 海陆间循环33. (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 ;全年炎热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被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充足。 【解析】一选择题12. 1.【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太阳能的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区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角、海拔、天气状况、大气能见度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小,在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最强,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海南岛距海近,受季风影响明显,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都小于西北地区,bcd错误。故选a。2.【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太阳能光热电站带来的影响。【解答】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a错;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b错;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d错;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c对。故选c。35. 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当地地方时为12:00,且当地位于106e,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相差14,时差为5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可得,此时北京时间应为12:00+56分钟=12:56。a正确,bc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与对应的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h=90-(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纬度的差值)。据此并结合第三次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26可知,8326=90-(30-太阳直射纬度),即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n,故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读地理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由材料信息可知,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增;由于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据此可计算出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 10n,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2326n,明显太阳直射点北移,且位于北半球,重庆昼渐长且昼长夜短,ad错误;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慢,c错误。故选b。67. 略89.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了解茶树的生长环境特征是关键。【解答】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林木,说明茶树生长不宜强光照射。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为削弱太阳辐射,防止强光照射伤害茶叶,影响茶树叶片的质量和产量,c正确;纱帐有空隙,对茶园水分和防止害虫飞入茶园影响较小,ad错误;深色物体可以吸热,但是纱帐有空隙也可以散热,所以不会提高温度,b错误。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是关键。山顶和谷底受热不均匀,产生了大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从而引起热交换,不一定谷底一直比山顶热。掌握这点就可以判断本题。【解答】冬季冷空气易沉积于谷底,加重冻害,读图可知位于谷地,bc错误;谷底北侧为山的南侧,光照条件好,热量足,受冷空气影响小,d正确;谷底南侧为山的北侧,迎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大,a错误。故选d。1012. 1.【分析】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能力,掌握等压线的判读和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解答】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南部,不受台风影响;此时当地受低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极易降暴雨水,西南地区多山区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bc错误,d正确。故选d。2.【分析】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获取和运用地理知识信息能力,掌握等压线的判读运用和锋面系统与天气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解答】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前,即将迎来的天气是大风、降温现象,大风会引发沙尘天气,但可以使雾霾减弱,b正确,a错误;冷锋过境时短期降水,不会出现路面积水严重现象,c错误;风向转为偏北风,风速增强,d错误。故选b。3.【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影响,旨在考查获取和读图解读信息知识能力,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关键。【解答】读图可知,甲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错误;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多大风、沙尘降温、阴雨天气,正确;丙地被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正确;丁地位于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1315. 1.【分析】本题考查季风洋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季风洋流的应用。【解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印度洋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此时图中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时间为冬季,a对,bcd错。故选a。2.【分析】本题考查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解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是由东北向西南流动的洋流,冬季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所以m洋流的动力是东北季风,b对,acd错。故选b。3.【分析】本题考查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解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c对,d错;世界性大渔场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a错;南行海轮与洋流流向不一致,速度减慢,b错。故选c。1617.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难度一般。读图可知,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甲);丙有3个箭头指向它,而只有1个箭头指出去,应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丁),则乙只能为变质岩。依据材料“太姥山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夫妻峰景观图”可知,组成“夫妻峰”景观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地表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难度一般。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左图地貌是侵蚀形成的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后来地壳抬升,被外力风化剥蚀、侵蚀和搬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19.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由此判断出该山的北坡为阳坡,山脉位于南半球,ab错;根据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可以判断山脉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c对;亚热带地区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故选c。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来说同一山地的阳坡受太阳辐射较强,光照条件好,气温偏高,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由此判断出该山的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c对,d错;迎风坡和背风坡主要影响降水,对植被类型会造成影响,但不会影响同一自然带的分布海拔,ab错。故选c。2021.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读图是解题关键。【解答】据图可知,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大约可养活人数可达2000人,a错误;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环境承载力提高,b正确;t3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生存危机严重,c错误;t4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仅优于t3时期,d错误。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读图是解题关键。【解答】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环境承载力,a错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不仅仅只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b错误。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c错误。故选d。2223.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市区。读图可知,图中省市区人口主要分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种构成,当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例为1:1时,人口流动比例最小,图中主要有鲁、苏、辽、津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结合选项,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该地人口分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把常住人口数减去户籍人口数即为移动人口数,为正值的为移入人口数,为负值的为移出人口数。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差值为正值,为人口移入省分,b错误。河南、四川、安徽差值都为负值,但河南负值最小,即移出数量最大,a正确,cd错误。故选a。2425. 略略2628. 1.【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河南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乙地区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分析】本题考查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甲省区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930. 【分析】本题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读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比较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且死亡率比出生率稍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台湾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知,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说明12年为一个周期。由于“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据图中自然增长率的信息可知,2010年虎年为低谷期,2012年龙年为峰值期,推测台湾地区下一个人口出生峰值期为下一个龙年,即2024年,而下一个人口出生低谷期为下一个虎年,即2022年,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31. 解:(1)读图2可知,m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为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在该阶段,人口快速增长,出生率高,因此可以采取计划生育的政策缓解当时人口增长较快的问题。(2)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在增加,当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达到一个极值,当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读图可知,从m到q期间,n的自然增长率为0,且之前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因此n点的人口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