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1页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2页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3页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写信1 .整理课文思维方式,把握课文主题思想;2 .品味有文本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修辞手法。3 .学习文本是一种通过比较主题而强调的文章写作手法。4 .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感情。一、引入新课程播放圆明园被毁坏的视频(视频资源见CD )。同学们看到的是圆明园被破坏的影像,在英法联军的掠夺中,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废墟。 当时法国将军之一的巴特勒上尉说这次远征中国真是太棒了,征求了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有什么态度呢?今天一起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吧。二、教育新课程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导者,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彻他的终身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用爱来制止“恶”,代表作品是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文章背景:英法联军掠夺中国圆明园回来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名声,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鼓掌,雨果,这位诚实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感情,反而表现了人的良心,写了回信。 信中,他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点燃圆明园的强盗行为,以大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般破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目标指导学二:整理课文思维方式,把握课文观点1 .快速默读课文,研究文章分几个部分,各写一些东西。明确: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的意见。第二部分(2-4) :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三部分(5-9) :英法联军掠夺行为。第四部分(10 ) :呼应开头,尖锐讽刺。2 .文本是信,作者信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燃圆明园的事件是强盗行为,是不尊重人类文明的不人道行为。3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的?作者首先用美语赞扬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然后用比喻和反驳的修辞揭露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的罪行,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了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意见。目标指导学3 :理解作者心中的圆明园和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1 .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中的圆明园的?圆明园是幻想的某一规模的巨大模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建筑,是某种月宫的建筑。 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杉、宝石、绢织物、神殿、里宫、城楼、神像、异兽、琉璃、珐琅、金、脂粉、庭院、一个池塘、眼喷泉、群白鸟、朱鹮、孔雀等无数华丽的象征铺设了华丽的想象画面,构成了他的心灵圆明园。 正如他所说,“总之,人类幻想的昏昏欲睡的洞窟府的外观是神殿,是宫殿,那就是这个庭园。”2 .作者认为这个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中有什么地位?明确:作者认为圆明园消费了两代长期劳动,是人类劳动的结晶。 另外,这个庭园是为世界各国人民建造的,是人类的。 与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有着同样的历史地位。3 .作者如何谴责英法联军的抢劫行为?作者把英法联军比喻成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围绕这个比喻的展开,生动地表现了掠夺圆明园事件的强盗行为。4 .作者在揭示英法联军掠夺行为的部分,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强烈谴责的措辞,但却达到了强烈谴责的效果。 你认为达到这个效果的理由是什么?很明显,作者在此运用反语修辞手法,增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效果,增强了指责效果。 “伟大的功绩! 收获很大! 两个赢家,一个塞着钱包,这个看得见,另一个装满行李箱。 他们手牵手笑着回到了欧洲”,英法联军的掠夺行为的本质很丑陋,但是表现了这样的“风光”,作者抓住了这个特征,用反语修辞,表现了英法联军不愧的丑陋,加强了谴责效果。【教育提示】反语又称为“逆反”“逆说”“逆辞”等,通常的“逆话”是用与意图相反的词语来表现,但含有否定、讽刺、嘲笑的意思,是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目标指导学四:提高思想境界,学习作者人道主义思想雨果虽然是法国人,但法国的“胜利”既没有喜悦也没有赞美,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暴露和批判了这次的“胜利”。 他这么“爱国”不够? 关于这个,我说说你的意见。明确:作者不爱国。 其一,文章中,作者明确表示:“治人犯罪不是治人错误的政府有时是强盗,人民决不是强盗”,这是政府的错误,不是法国人的错误,而是以正当理由为人民辩护是作者的爱国表现。 其次,作者敢于批评政府的错误,是国家的长期想法,也是爱国的表现。 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的历史观点上看掠夺圆明园的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不矛盾。2 .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人类的”? 你怎么理解这个词?经过岁月沉淀的东西,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国界。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世界上扎根深远,文化没有国家的区别,一切财富都是人类的财富。3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什么样的人?明确:作者是一个头脑清晰、有正直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三、板书设计板书一:充满赞美之情板书2 :应得之分通过指导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感受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学会用对比和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