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章末测试题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章末测试题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章末测试题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章末测试题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章末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章末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眼睛瞳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虹膜中间那个圆形的透光孔是瞳孔B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强度而变化C人死亡时瞳孔大小不变D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2 . 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A丙和丁B甲和丁C甲和乙D乙和丁3 .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焦距小于20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还能成像4 . 科学家利用欧洲航空局普朗克天文望远镜,历时六个月拍摄到了宇宙“全天空”图片(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就越大B望远镜的物镜很大,是为了呈现更明亮的像C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比肉眼看到的大,因此它成的是放大的像D有的望远镜物镜采用凹面镜,这是利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5 .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6 .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7 . 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向如图甲、乙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8 . 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9 . 下列三件光学仪器中,能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A只有B只有和C只有和D有、10 . 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D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11 . 关于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看到鱼变深的虚像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D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12 . 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13 . 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D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4 . 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BCD15 . 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二、多选题16 .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C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外围为大光斑的是近视镜17 .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8cmB当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 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8 .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fBfv2fDfu2f三、填空题19 . 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可以有三种简易的方法,请仿照下列方法1的叙述,清晰地说出另外两种判断方法。方法1:用手摸,如果中间厚边缘薄,则为凸透镜;如果中间薄边缘厚,则为凹透镜。方法2:_方法3:_20 . 远处物体在近视眼中的像位于视网膜_,原因是此时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品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_,近视眼戴凹透镜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21 . 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 (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22 . 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只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右侧的镜片是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23 .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_物体的一种光学仪器。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_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_镜。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_附近成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_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四、实验题24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c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眼镜(近视/远视)25 .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明对有关像的虚实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下列事例中属于实像的是_。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屏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的像(2)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_;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_(选填“A”或“B”)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并_(选填“通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在是否有蜡烛 A的像。(3)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_)ABCD(4)在上述(2)(3)两问实验中,将一块不透明挡板分别放在平面镜或凸透镜后的 1、2、3、4 位置,如图丙所示,当挡板位置位于_(填位置序号)时,人眼不能看到蜡烛的像。26 . 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动。(1)实验前,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上,其目的是使_。(2)实验前,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cm。(3)当蜡烛位于20cm 位置,光屏必须位于_cm到_cm之间,才能得到_立_的清晰的像。(4)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五、计算题27 .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