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_第1页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_第2页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_第3页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_第4页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象州县三中的历史教师覃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甲午中日战争,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课,下面我分四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从内容上讲,高一历史上册是一部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今年正值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纪念,因此,上好这一节课,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忘国耻,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宏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2、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要指导学生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并分析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高一学生认知的规律来看,他(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能从比较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归纳、总结出历史本质。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掌握目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李鸿章的“避战求和”的政策;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2)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教材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并据此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充分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暴本性充分认识清政府统治的腐败与无能培养和宏扬爱国主义精神3、教学重难点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是在当时极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爆发的一场战争,如何向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深入认识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将显得极为重要;而马关条约作为甲午战争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此内容在本课书中应占重要地位。在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将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我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教材处理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多媒体教学,按大纲规定为1课时。二、说教法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一广阔平台,本节课教学我还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具:多媒体相关设备(硬件) 历史课件(软件)采用以上教法、教具的理论根据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积极利用多媒体相关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三、说学法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结合学生特点和本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力求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录像近代中国,再现相关历史镜头。(老师解说)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就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接着侵略朝鲜,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年后,日本为了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又挑起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导入本节教学:讲授新课(33分钟)第1板块 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让学生阅读课文14自然段,归纳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着哪些困扰?(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缺乏;人民起义不断;)为解决资本主义危机,日本政府制订了什么政策?(大陆政策)教师简介“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副板书: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世界)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西方列强采取了怎样的态度?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各国对日侵略态度:(抓特征记忆)美:助手;英:制俄;德法:扩权;俄:无备默许和纵容,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加快侵略朝鲜和中国,日本积极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机会终于来了,是什么?(朝鲜东学党起义)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规范得出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危机,日本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西方列强对日侵华采取默许和纵容态度,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提供有利条件。1894年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挑起战争。(课件演示)教师继续设疑: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采取怎样的态度?(寄希望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甲午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第2板块 战争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快速阅读战争经过,之后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简图:1 让学生在图上填出四大战役名称(A、B、C、D处)2 从四大战役中找出清政府消极抵抗的具体表现:平壤战役“先定守局再图进取”黄海战役主力尚存的情况下,李鸿章命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丧失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威海战役“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3要求学生思考:主持战事的李鸿章为什么采取避战求和的政策?慈禧太后准备万寿庆典,对日避战求和充分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李鸿章为保自已政治地位,不愿消耗北洋舰队的实力,李鸿章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来满足个人私欲。4 用精辟语句概括甲午战争四大战役基本面貌: 平壤战役:左宝贵血战殉国,叶志超贪生狂逃 黄海战役:邓、林血战与舰同沉,李保实力退避威海 辽东战役:战辽东,聂士成孤军奋战;占旅顺,东洋鬼兽性屠杀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富强之梦化为泡影5 插播电影甲午风云相关战争片断,加深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印象。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战争性质:甲午战争是日本在列强的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第3板块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1 要求学生阅读马关条约谈判细节,从伊藤博文的蛮横嚣张和李鸿章的屈辱软弱中感受:弱国无外交!2 要求学生归纳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之后与天津条约比较,说明开放的口岸已由沿海伸入到内地。(汉口、重庆)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师在解释这一问题时,不能叫学生仅将课本上几句话划划了事,应对学生设疑,引导学生对条款逐条分析:从割地看,是否只是从割占面积比香港岛大的多说明危害严重?(不仅如此,它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否仅从赔款数量上比南京条约赔款数目大的多说明危害严重?(不仅如此,由于数目巨大,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是否只是通商口岸比过去增加四个说明危害严重?(不仅如此,列强的侵略势力还深入到重庆)过去列强也在华办厂,为什么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危害性就更加严重了呢?(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同样可以享受该权益,6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该条款对于其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第4板块 战后余波还辽事件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 三国干涉还辽对于该问题只对学生讲清楚两个要点:一是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在华利益二是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教师在讲解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经过时,可联系当今台海局势,联系李登辉、陈水扁搞台独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课堂小结(2分钟)(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基本回顾,有概括式的,也有反思式的,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反思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致相同,为何短短的30年后,我们这个号称“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却在一场战争中对一衣带水的东洋小国府首称臣,任其宰割,这又给我们以何等的震动和感想?最后请看我的板书设计:(我设计板书的出发点是力求简洁,精炼,学生易于记忆)1894(四)教学反馈(7分钟)(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了5道题目,题目由易到难,既检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894年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A、黄海海战主力被歼 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 D、奉行“避战求和”政策2、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的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