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舜尧禹B尧舜禹C禹舜尧D舜禹尧2 . 相传黄帝对人类的贡献有建造宫室养蚕缫丝发明文字发明舟车ABCD3 .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中说,他的姓和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夏B唐C秦D周4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5 .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是炎帝 黄帝 尧 舜ABCD6 .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仁”、“和”的理念主要来源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7 . 下列有关孔子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提出了“仁”的学说C创办私学D提出“春秋无义战”8 . 最早学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大汶口人9 . 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国家的是A晋国B齐国C楚国D韩国10 . 公元前1046年,周军向商军发起总攻击,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掉转戈矛,帮助周军作战。周军猛烈冲杀,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商朝灭亡,商朝的亡国之君是A桀B汤C厉王D纣11 . 对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混战B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C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D促进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2 . 商君书的境内第十九是个士兵奖励细则。境内第十九说“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这句话意思是说,“百将、屯长在作战时如果得不到敌人首级,是要杀头的;如果得到敌人三十三颗首级以上,就算满达到了朝廷规定的数目,可以升爵一级。”从这里不难看出,秦国军队成为“虎狼之师”是因为( )A废除了井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土地和房子也越多。旧贵族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特权D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13 .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你知道是谁最先发现甲骨文吗?( )A王懿荣B裴文中C王平D姚思安14 . 下列人物主张“兼爱”“非攻”的是A墨子B孔子C庄子D孟子15 . 与成语“卧薪尝胆”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齐桓公B晋文公C勾践D楚庄王16 . 春秋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势力强大B天子威信不高C战争频繁D生存环境恶化17 . 下面是历史课上四位同学的发言,正确的是:( )A荀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杰出代表,其哲学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B“塞翁失马”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韩非子C孔子讲学时使用的教材包括论语、春秋、诗经等D“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家的观点18 .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BCD19 .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人面网纹盆D西周的铜盘二、综合题20 . 阅读书籍、识别文物、参观古迹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天我们就走近历史,探究下列问题。第一组:书籍和文物第二组:名人遗迹(1)根据图1中图书封面的人物名称,说说传说中他有哪些贡献。(2)图2文物代表中华民族的什么形象?这一形象喻示了什么?反映出什么?(3)图3和图4分别是谁的陵墓?分别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两个人。(4)这四幅图片涉及的三个人物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21 .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面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幅图材料二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1)依据材料一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图三是哪一水利工程?(2)材料二中汉文帝采纳了贾谊和晁错的建议,提倡实行什么政策?文景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3)材料三中“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2 .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