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2节中和反应 鲁教版 知识精讲_第1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2节中和反应 鲁教版 知识精讲_第2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2节中和反应 鲁教版 知识精讲_第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2节中和反应 鲁教版 知识精讲_第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2节中和反应 鲁教版 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第2节中和反应 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和反应二、学习目标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2、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4、知道盐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命名方法三、全面突破知识点(一): 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1、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说明: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没有现象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2)表示式:酸+碱盐+水(3)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中性的水。H+OH=H2O所以中和反应过程中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4)pH的变化 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中和,生成水,H+的数目减少,所以酸性逐渐减弱,pH增大,当加入的碱溶液恰好与酸溶液中的H+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中性,pH=7,加入碱溶液过量时,溶液显碱性,pH7。 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碱性逐渐减弱,pH减小,恰好反应时pH=7。2、盐(1)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盐。如NaCl、CaCl2、Na2CO3、NH4C1、(NH4)2SO4。(2)盐的组成:盐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如NaCl、Na2CO3、CuSO4、Ca(NO3)2。(3)盐可看作是酸跟碱中和的生成物。如2NaOH+H2SO4=Na2SO4+2H2O上述反应的实质是碱电离出来的OH与酸电离出来的H+完全中和,即两者结合为H2O。【典型例题】例1. 以下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NaOH+CO2=Na2CO3+H2O B、Ca(OH)2+H2SO4=CaSO4+2H2OC、CaCO3+2HCl= CaCl2+ H2O+ CO2 D、CuO+2HCl=CuCl2+ H2O【解析】该题重在考查中和反应的判断与化合物属类的判断。四个反应虽然都有盐和水生成,但A、C、D选项的反应物不是酸和碱,因此,不是中和反应。【答案】B例2. 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解析】解图像题,首先要注意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曲线的初始点、变化趋势及终止点的意义,然后再根据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答案】C 例3. 用稀硫酸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泡滤纸,然后在滤纸上滴入下列溶液,滤纸不会出现红色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石灰水 C. 稀盐酸 D. 石蕊试液【解析】若想使滤纸不会出现红色,必须保持滤纸上的混合液呈中性或酸性,而稀硫酸和酚酞的混合溶液呈酸性,加入A或B至过量后,可将稀硫酸完全中和掉并呈碱性,使酚酞变为红色;若加入D,则石蕊试液遇稀硫酸变红色,故选C。【答案】C例4. 在实验室里若仅用酚酞试液,并根据同组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OH、Ba(OH)2、HClBNaOH、HCl、NaClCH2SO4、Na2SO4、NaClDNaOH、NaNO3、NaCl【解析】考虑酚酞试液的显色性,及试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导致酚酞试液变色。A中酚酞遇到NaOH、Ba(OH)2都变红色,遇盐酸不变色,但试剂间无法区分NaOH、Ba(OH)2。C中试剂一酸两盐,均不能使酚酞变色,且相互不发生反应;D中可鉴别NaOH,但无法鉴别NaNO3和NaCl;B中可先用酚酞鉴别出NaOH,再由中和反应中酚酞变色区分出盐酸,故选B。【答案】B例5. 由Na、Ca2、OH、Cl、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A. 二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解析】把握好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其中Cl可看成是盐酸(HCl)的酸根。将两种金属离子和两种酸根离子相互组合即可。【答案】C例6. 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解析】此题为探究题,注重考查对结论的反思评价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根据酚酞试液的变色原理,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只能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可能呈中性或酸性,故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是错误的。欲探究反应后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只要证明盐酸是否过量即可。故可选择石蕊试液、pH试纸、与盐酸能反应且具有明显现象的物质(如碳酸钠等)。【答案】(1)错误 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2)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 取样,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pH 小于7 盐酸过量 取样,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pH 等于7 恰好中和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医药卫生:人的胃中含有胃酸(HCl),如果胃酸过多,就闹胃病。此时医生常让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或小苏打(NaHCO3)的药物,帮助他们中和过多的胃酸来治疗。蚊虫叮咬,引起肿痛是因为蚊虫口器分泌出蚁酸的原因,可涂碱性物质以减轻肿痛。 2厨房中的应用: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人们在食用它时常加一些醋,以中和碱性物质,使松花蛋味美可口;在蒸馒头时,人们在经过发酵的面粉里加一些纯碱,以中和发酵产生的酸,这样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3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在农业生产上,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一般说来,大多数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当土壤的pH小于4或大于8时,一般作物难以生长。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常在土壤中加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控制土壤的pH在适宜范围内,如:改良酸性土壤常撒生石灰或熟石灰。4处理废水:工业废水酸性或碱性超过环保标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在工业废水排放以前,需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废水的pH在标准范围以内。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5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例如,在化工生产或化学实验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酸碱度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如果酸(碱)度过大,就得加入适量的碱(或酸)加以中和。【典型例题】例7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解析】此题除考查掌握中和反应知识的能力外,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明确两点即可:一是中和反应仅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二是酸、碱、盐的属类判断。熟石灰Ca(OH)2为碱,而硫酸铜CuSO4是盐,碱和盐反应不是中和反应。【答案】C四、考场清单本讲知识,在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及计算题中均有可能出题,通常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情况。考点1、“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的实验探究考点2、中和反应考点3、中和反应的应用 考点4、盐的定义、组成等五、本讲小结知识结构:规律方法:1、中和反应概念的理解要记住关键词语“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2、并不是所有的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一般来讲酸碱之中须至少有一种能溶于水,反应才可发生。3、有些酸和碱的反应无明显可见现象,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需借助指示剂来揭示中和点。(间接观察法)疑难辨析:1、错误观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注重了生成盐和水,忽略了反应物。中和反应应特别关注的是“酸和碱作用”。2、错误观点:“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因此盐溶液一定是中性的。其实有些盐溶液显中性,如NaCl、KNO3等;有些盐溶液显酸性,如CuSO4、NH4Cl等;有些盐溶液显碱性,如Na2CO3、K2CO3等。六、超前思维1、酸的性质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有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有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稀盐酸与金属镁、铁;与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 。酸溶液中都含有 ,因此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碱的性质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俗名: 、 、 。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俗名: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碱溶液中都含有 ,因此碱类物质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复分解反应定义: 。反应条件: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能跟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 Fe B. Ba(NO3)2 C. Na2CO3 D. NaOH2、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 H2SO4、Na2CO3、NaCl、CuO B. H2O、Ca(OH)2、HCl、Na2SO4C. H2SO4、NaOH、Na2CO3、Fe2O3 D. NaOH、H2CO3 、 NaCl、CO2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 B. 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D.中和反应生成的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4、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5、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6、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液pH3971013蚊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内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应在叮咬处抹上下列物质中的( )A. 牙膏或肥皂水 B. 食盐水 C. 火碱液 D. 食醋7、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8、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胃药成分的是( )A. CaCO3 B. Al(OH)3 C. NaHCO3 D. Ca(OH)29、向10mLpH为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 盐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pH为4的溶液 D. 稀硫酸*10、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颜色红橙绿蓝紫pH范围1345678101114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可能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A. 由蓝到绿 B. 由橙到绿 C. 由红到蓝 D.由红到紫二、填空题11、从Ca 、S 、H 、O 、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酸溶液中的阳离子 ;碱溶液中的阴离子 ;一种金属氧化物 ;一种酸 ;一种碱 ;一种盐 。*1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pH试纸检测其酸碱度。当pH=10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下同);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当pH=3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13. 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某校学生从附近的农田中取样,测定其pH值为4,说明该土样显_性。为适宜作物生长,应向该农田中加入适量的_来改进土壤的结构。*14在进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实验时,若要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横坐标为:加入溶液的质量)所示,则:(1)此反应操作是向 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得到中性溶液,需借助 试液,当溶液恰好中和时,现象是 。(2)实验结束后发现容器壁温度升高,证实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若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你认为可行吗? ,理由是 。三、实验探究题*1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