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备课素材助力课堂 彰显您的个性,给课堂添彩 素材一 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那么,草料为什么会燃烧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播放几则有关火灾的事故,引出问题。同学们观看这几起火灾事故,想一想:(1)什么是燃烧?(2)什么情况下才能燃烧?(3)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灭火?(4)火灾现场如何进行自救?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情景导入 展示 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定义燃烧的概念。 素材二 教学建言 建言1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1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突破策略:学生阅读教材P128实验71,思考如下问题。(1)此实验为什么用薄铜片而不用薄塑料片呢?(2)对比分析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所处环境有何不同?(3)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4)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5)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2教师演示如下三个实验解决燃烧条件这一重点。实验一:取两个酒精灯,分别取下灯帽,将其中一个用火柴点燃,另一个不点燃。问题:为什么用火柴点燃,酒精才能燃烧?实验二:取相同形状的玻璃片和小木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木片燃烧而玻璃片不燃烧。问题:为什么玻璃片不燃烧?实验三:将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酒精灯熄灭。问题:为什么燃着的酒精灯会熄灭?建言2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改进实验一:改进目的: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改进实验二:改进目的:磷燃烧生成白烟(P2O5)逸散到空气中容易污染空气。改进后的优点:减少空气污染,环保。 素材四 板书设计 设计1燃烧灭火设计21燃烧2灭火原理切断其一即可灭火 素材五课后“练习与应用”变式题 11题变式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 D22、3题变式 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柴。_。(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儿变得剧烈。_。(3)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_。答案 (1)吸收热量达到着火点(2)燃烧放热,使煤达到着火点,燃烧旺盛(3)增加空气量,助燃34、5题变式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答案 B44、6题变式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答案 B55题变式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答案 A65题变式 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1)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_。(2)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写出一条即可)。答案 (1)移走可燃物(2)拨打119或寻找紧急出口逃生(合理即可) 素材六教材参考答案 教材P129讨论参考答案 1此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此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3此实验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要氧气(或空气)。三者缺一不可。教材P129讨论参考答案 1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而放入较多的蔬菜主要是可以将温度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2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3这样做是为了清除可燃物,使燃烧不能持续。教材P130探究参考答案1.现象分析火焰熄灭烧杯隔绝了空气正常燃烧同时具备燃烧的3个条件火焰熄灭生成的CO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其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隔绝空气2.(1)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因而不能引发反应。但装置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和降温的作用。(2)指导学生仿效教材装置的原理,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组装一套简易的灭火器,提醒并注意安全。如:将矿泉水瓶的瓶盖上用钉子扎几个小孔,“棒棒冰”瓶口剪成齿状;向矿泉水瓶中倒入一些小苏打,“棒棒冰”瓶中倒入一些米醋,并将其放入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倒转“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液体从小孔喷出。教材P132实验参考答案现象:金属桶上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原因分析:鼓气使面粉充满罐,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着的蜡烛为其提供明火,面粉急速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而将塑料盖高高掀起。教材P135练习与应用参考答案 1破坏燃烧的条件,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来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炉火中可燃物量大,放出的热量多,同时消耗的氧气也多,用扇子扇时鼓入的空气不能将温度明显降低,所以起到的作用是补充氧气;而蜡烛燃烧时可燃物少,放出的热量也少,用扇子扇时虽然也补充了氧气,但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快了热量的散失,所以主要起到降温的作用,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燃。所以在生煤火时先点燃木柴,再利用木柴燃烧放出的热量引燃煤块。4室内起火时,由于居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室内的可燃物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若此时打开门窗,则会起到补充氧气的作用,使火越烧更旺。5这三个成语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这一化学知识。“釜底抽薪”:薪指柴,是可燃物,即通过清除可燃物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钻木取火”:木头本身是易燃物且较为粗糙,在摩擦时会产生热量,当温度上升达到木屑的着火点时,又有氧气的存在,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就会发生燃烧。“火上浇油”: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因此向火中浇油会使火更旺。6(1)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绝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2)可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3)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同时应迅速报警。(4)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或快速放入较多蔬菜)(5)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解析 发生火灾时,除尽可能处理外,要立即报警,请消防人员来帮助灭火,以减少损失。素材七化学与生活 难扑灭的火焰某工厂仓库中堆放的镁粉正在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隔壁就是化学药品仓库,如果不及时扑灭,势必要发生更大的火灾事故。保管员小张用二氧化碳灭火,不但没有把火扑灭,火反而烧得更旺了。后来用水浇,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有经验的消防队员用很普通的方法就把火扑灭了,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发生。请你想一想,消防队员是用什么方法把火扑灭的?原来,有经验的消防队员用大量的黄沙去灭火,使燃烧的镁粉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目的。为什么只能用黄沙呢?因为二氧化碳会和镁反应,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在高温下镁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氢气。用水烧纸的秘密再一次少年宫举行的科技表演会上,一位同学表演的化学魔术引起了全场小观众的轰动。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白纸,并特意对着观众晃动了两下,以表示这是一张普通的纸。然后,他将这张白纸一层一层地折叠起来,对着观众说:“我能用水将这张纸点燃”说着便将手中的那张白纸往水中轻轻一点。这张白纸果然就能熊熊地燃烧起来了。“神了!水真的能点燃纸!”观众议论纷纷。原来,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张白纸事先沾上一小块金属钠,因为金属钠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观众是不易看见的。他将白纸折叠几次是为了将这块金属钠包裹在中间以防止在空气中被氧化。金属钠遇水后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这个反应放出大量热,使纸的温度迅速升高,这个反应同时还放出氢气,在氢气燃烧之时,纸也跟着燃烧了。素材八 能力培优 【培优训练题】1(山西初赛)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是( )A高压水枪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水基型灭火器2(长春初赛)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两种产物均不支持燃烧。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的作用。试分析此幕布能够防火的两点原理:(1) ;(2) 。3(海南初赛)如下图所示,为了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小明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结果白磷没有燃烧。请回答:(1)白磷未能燃烧的原因: 。 。(2)设计使白磷燃烧的一种方法: 。4(黑龙江初赛)大庆油田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油田中,有的时侯会发生一些较大的火灾,这个时候灭火人员会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或者选择液态氮来灭火。请简述两者灭火原理?分析两种灭火方法中,哪一种方法较快,原因是什么?【情景创新题】5(原创题)2020年8月23日早上6时18分,广东省佛山市盛丰陶瓷有限公司(三水分公司)综合大楼发生火灾,据调查,该综合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面积1100 m2,火灾过火面积为4400 m2。此次火灾造成15人死亡,1人重伤,其中12人在火灾中死亡,2人跳楼死亡,1人医治无效身亡,火灾于8时20分被扑灭。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标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2)综合大楼的下层起火时,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沿楼梯迅速下楼 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封闭门窗 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子下坠 跳楼 用湿毛巾堵住口鼻A B C D(3)消防官兵用水枪向火区喷水灭火,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水能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4)发现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马上打什么电话号码报火警 。(5)火灾被扑灭后,消防人员发现事故大楼采用的是敞开式的楼梯间,中间没有设置任何防火门等防火设施。请分析安装防火门作用是 。参考答案1B 解析: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目的,同时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损坏物品。2(1)氯化铵分解需要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幕布着火点以下(2)氯化铵分解得到两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使幕布与空气隔绝解析:氯化铵能够灭火根据题给信息从化学角度分析可知:一是氯化铵受热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到幕布着火点以下;二是氯化铵分解产生气体不具有可燃性,从而使周围空气与幕布隔绝。3(1)小明从嘴里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氧气量不足(2)通过导气管通入氧气,或用一支空试管小心插入水中罩住白磷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氧气含量少,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使热水中白磷燃烧,需要对准白磷通入空气或氧气。4炸药灭火原理:炸药爆炸能消耗油井上方的氧气,使可燃物因缺氧而灭火;液氮灭火原理:利用液态氮吸收热量,导致油井周围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灭火。炸药灭火较快。炸药在瞬间发生,可瞬间耗尽油井上方氧气。解析:可以说题给两种方法都能达到灭火目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各自灭火的原理,从而得出哪种灭火方法较快。爆炸法会在瞬间驱散掉燃区周围空气中的氧气,降低燃区周围氧气含量,从而达到隔绝氧气的目的;液氮法灭火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使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