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A交纳贡品B交纳田租C定期朝觐D服从命令2 . 通过历史遗迹考证,北京人距今大约( )A170万年B7020万年C3万年D7000年3 .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考古还发现了穿鼻环 的牛尊(如下图),这些信息表明春秋时期A人们的最主要食物是牛肉B人们以观看驯牛表演为乐C人们已经使用牛力来耕地D牛是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4 .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ABCD5 .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文明表述,正确的是A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北省南部B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郡县制C商朝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甲骨文D青铜器主要包括用于祭祀的礼器和农具6 . 史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关键原因是A建立县制B废井田制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D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7 .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8 . 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相传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ABCD9 .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B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C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D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10 .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最能为这一结论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B禹死后,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由此开始C夏王利用军队、行政机构、监狱和刑罚等统治人民D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11 . 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查大禹治水的工作B尧发明了文字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D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12 . 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13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卒,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安葬费。此后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而桓王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这些历史表明A周平王的安葬费用巨大B分封制的衰落C鲁国成为“霸主”D鲁国是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14 .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B原始农业的发展C能够直立行走D知道挖井取水15 . 据报道,安徽考古发现是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16 . 他不仅是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的儿子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他是( )A尧B禹C舜D炎帝17 . 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商汤周文王齐桓公商纣ABCD二、填空题18 . _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_是我国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19 . 战国后期秦国在成都附近岷江上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_,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的是_。20 . 填空题(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会不会_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_石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使用_石器。(2)远古时代,英雄辈出。请在横线上填上对应内容传说_部落和_部落联合在逐鹿打败部落,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名轩辕,相传,黄帝有许多发明:如_、_等;与此同期,_创造了文字,_制作音律;皇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21 . 填写下列表格22 . _、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23 .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有关“步入近代”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内容。24 . 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_(制度),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_ (制度)。25 . 商亡周兴的关键战役是_;_(战役)后,匈奴再也无力对抗西汉。26 . 火的发现和人工取火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体格状况、生存质量、寿命长短乃至面部特征。下图所示与火的发现和发明有关的人类分别是?(请将正确答案对应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方框中。)27 .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_)一书中;孔子的思想则由其弟子整理记录在_一书中。三、判断题28 . 以下是某同学在梦回秦朝一书中看到的三段材料,结合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材料一:咸阳人李良出生在公元前249年,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诸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材料二:李良3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平息了,旅途方便多了。材料三:40岁那年李良和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于是他们斩水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1)李良20岁时中国处于春秋时期。(2)灭六国,结束这种“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的局面的是秦始皇。(3)李良30岁时,路上使用的货币是五铢钱。(4)材料二中,如果李良想要写一封家书,他使用的字体是小篆。(5)材料三体现了秦朝法律严苛。(6)李良40岁那年追随的两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刘邦、项羽。(7)由上述材料可知,秦朝短命速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29 . 大禹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 )30 . 夏朝、商朝、西周和秦朝的灭亡,根本原因都是它们自身的暴政。31 . 战国时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四、综合题32 . 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候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2)材料二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建立了什么朝代?定都哪里?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两种制度的共同目的。3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按照连环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2)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说一说战争的双重性。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教于天下。(3)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材料三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改革者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五、辨析题34 .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三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材料四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2)找出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4)由材料三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