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检测)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检测)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检测)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检测)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读书人,从江南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 . 永济渠B . 江南河C . 邗沟D . 通济渠2. (2分) (2016七下晋江期中) 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A . 春秋诸侯争霸B . 汉末军阀割据C . 魏晋北民南迁D . 隋朝暴政而亡3. (2分) (2017七下福建期中)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建立了蒙古国 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灭掉西夏政权 灭掉南宋完成全国统一A . B . C . D . 4. (2分) (2018七下苍溪期中)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未达到的是( )A . 乘龙舟到江都游玩B . 沟通南北的交通C .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D . 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5. (2分) 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 . 避免君主个人失误B . 巩固统治C . 学习前贤D . 为后世树立榜样6. (2分) 在唐朝初年,如果政府要征收一种新的租税,并且,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审议,那么,去执行的政府机构应该是( )A . 中书省B . 门下省C . 尚书省D . 兵部7. (2分) (2018七下田东期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 轻徭薄赋B . 重用人才C . 减轻刑罚D . 善于纳谏8. (2分) (2018七下仁寿期中)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 .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 . 平定了安史之乱D .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 (2分) (2017九临沂期中) 下边的人物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历史上出现“贞观之治” 的局面。他的主要政绩是( )任用魏征等贤臣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创立科举制度 派文成公主入藏A . B . C . D . 10. (2分) (2017八上井陉矿开学考)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 . 长安B . 洛阳C . 涿郡D . 江都11. (2分) (2017七下大石桥期中)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有直接的( )A . 分封制B . 科举制C . 三省六部制D . 禅让制12. (2分) (2016九下江津期中)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唐中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 . 戚继光抗击倭寇C .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D .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13. (2分) (2017七下马龙期中) 七世纪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 . 藏族B . 维吾儿族C . 苗族D . 蒙古族14. (2分) 科举制度是一种( ) A .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B . 监督官吏的制度C . 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D . 发展教育事业15. (2分) (2017七下宣城期中) 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 A . 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B . 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 .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 . 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40分)16. (5分) (2017七下仙游期中) 元朝在中央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7. (2分) (2016七下福州期中) 唐代历史上有一位书法家,他曾任平原郡太守,抗击过安禄山叛乱,其所创雄浑敦厚的新书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该书法家是柳公权。错误:_改正:_。18. (3分)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_的共同问题。 19. (20分) (2016九上苏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人对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侵入法语十分警觉,但又强调这倒并非是英国的胜利。尽管如此,法国人仍感到了英国人的威胁,最近官方明文规定在公共事务中不能说英语而只能说法语便是一个明证。此外,法国语言学家还要求公众在参加体育比赛时尽量少用英语术语,而以法语术语取而代之。在英国,能像伊丽莎白女王那样说一口纯正地道法语的英国人寥若晨星。这是因为许多英国人断定,法语虽然“中听”,但实际用处并不大。其实,占九成的英国人不能将法语词汇连贯地造句,连英国政治家也不例外。二战时英国首相为了向同患难的法国兄弟表示友好,破例用法语向一个法国抵抗组织发表演说,结果却无一人能听得懂,还有法国人在听了丘吉尔的整脚法语后竟然判定其为口吃者。法国二战时的民族英雄戴高乐将军却一直拒绝说英语,据说他认为讲英语即意味着“不爱国”。材料二:英、法两国国歌所颂扬的精神似乎也有天壤之别:前者“上帝佑我女王”赞颂的是君主制以及女王带来的国泰民安,旋律舒缓、肃穆:而后者“马赛曲”却是一曲庆祝年法国大革命推翻法皇的颂歌,曲调高亢、激昂。(1) 材料一提到:法国人对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侵入法语十分警觉,但又强调这倒并非是英国的胜利。请问,除了英国外,会是哪个国家协助英语的入侵?该国独立前,与英国有着何种特殊关系?该国在十九世纪末因哪方面技术的发展,走到了英国的前面?(2) 英国作为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为何仍在国歌里赞美君主,英国的资产阶级可以凭借哪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利?(3) 英法同为发生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一个保留了君主制,一个废除了君主制,请你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 (10分) (2019常熟模拟)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摘编自班固汉书材料二: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终宋无强臣之患”。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材料三: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1) 贾谊的建言在汉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体现?有什么历史作用?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赵匡胤能成为“三百多年皇朝立国者”的原因。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当时还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由什么直接统辖?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第 9 页 共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