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20082942_第1页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20082942_第2页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20082942_第3页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2008294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班级_ 姓名_ 学号_1 下列关于CO2 与CO 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 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二氧化碳作灭火剂 B液态氧作火箭助燃剂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3 检验CO2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小木条 B闻气味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测密度4 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最终形成的是()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D纯净物5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AC3H8 BC2H2 CCH4 DCO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那么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7 喝完汽水经常会打嗝,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A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压强增大而增大 C温度降低而增大 D温度升高而减小8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9 下列实验都有变黑现象产生,其中与产生“碳”无关的是()A镁在CO2中燃烧冒黑烟B白纸隔绝空气加热变黑色C火柴接触浓硫酸变黑色D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色10 下列操作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B.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C 闻气体的气味D.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参考答案:1 答案: C解析: 根据CO2和CO的异同分析。A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而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正确;B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等,且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煤气中毒,正确。故选C2 答案: D解析: A二氧化碳作灭火剂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化学性质有关;B液态氧作火箭助燃剂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与化学性质有关;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在液化过程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D3 答案: C解析: 化学实验中选择检验气体的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利用该气体的特有的化学性质。CO2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但不能用此方法检验CO2,因为其它气体也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如氮气。4 答案: C解析: 解: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进行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C5 答案: A解析: 解:这四种物质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AC3H83CO2 1 3 B、C2H22CO2 1 2CCH4CO2 1 1DCOCO2 1 1由关系式可以看出,等物质的量的上述四种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C3H8即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多的是C3H8故选A6 答案: A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燃烧的定义判断B根据粒子的含义电子的带电情况判断C根据氧化物定义解答D根据物质的结构知识判断解:A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正确B粒子包括多种,如带负电荷的电子也是粒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所以错误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aCO3,氧化物必须是两种元素故说法错误D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7 答案: D解析: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喝汽水时,汽水进入胃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从水中逸出,会往上返,所以会打嗝。8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需要熟记。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9 答案: D解析: 解:A、镁在CO2中燃烧冒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白色固体是氧化镁;与生成碳有关,故不合题意;B白纸隔绝空气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