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陆文学自传 (2).ppt_第1页
7、陆文学自传 (2).ppt_第2页
7、陆文学自传 (2).ppt_第3页
7、陆文学自传 (2).ppt_第4页
7、陆文学自传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文学自传,陆羽(733804),字鸿渐,自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被后人尊为“茶圣”。他在掌握大量的资料之后,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锲而不舍,研创茶学,写就了被称为“茶叶百科全书”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三卷。其著作有杼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吴兴图经南北人物志湖州刺史记等。,写作背景,本文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陆羽应诗僧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当时陆羽虚年29岁。此时,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战争频繁,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家乡湖北,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苕溪之畔。于是,陆羽怀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文章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字音,字音,【孰:谁。是:正确。才辩为性:把辩论作为本性,即喜欢辩论。褊(bin)躁:气量狭隘,性情急躁。用意:指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宴处:闲处。适:往。言:动词,说、打招呼。生:通“性”,性情。多瞋:常常生气,易怒。为信:有约定。纵:即使。愆:延误。,【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闭关:闭门谢绝人事。杂:混杂、掺杂。非类:不是同类的。高士:隐士。谈宴:谈论宴饮。犊鼻:短裤、短围裙。往往:常常。杖:名词作状语,用手杖。夷犹:徘徊、流连。曙:早晨。暮:晚上。达:到。接舆:论语记载的楚人,佯狂避世,曾作歌讽刺孔子。】,注【惸(qing)露:成为孤儿。惸,孤独。太师: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属文:写文章。属(zh),连缀。示:给看。佛书出世之业:指佛书。佛学被人视为“出世”的学说,与儒学的“入世”对立。染衣削发:穿着染黑的衣服(即袈裟),削去头发。指出家为僧。授:此为“接受”之意。名:名堂、道理。执:坚持。释典:佛学经书。因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故常称为“释家”“释氏”。矫怜抚爱:矫正过去的错爱。历:遍。试:考验。贱务:低贱的工作、杂役。历试贱务:省略句,即“(以)贱,务历试(之)”。践泥圬(w)墙:踩泥糊墙。圬,抹泥灰。负:背。施:加。一百二十蹄:即三十头牛。书:动词,写字。牧所:放牧的地方。渐:浸、染。渍:义同“渐”。外典:佛典常称作“内典”,相对于内典而言,儒家经典称作“外典”。旷:空阔,此处有“远”的意思。芟(shn)剪:芟剪、除去。卉莽:杂草。伯:排行中最长者。主:掌管、监管。焉:代词,他。或时:有时。懵然:无知的样子。灰心:心如死灰,形容寂静不动。过日不作:长时间不干活。作,劳作。楚:木名,杜荆,其茎干带刺。卷衣:卷起衣服。诣:到去。伶党:戏班子。伶、优伶,演员。十二时:即十二个时辰。许:允许。外学: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捐:舍弃。】,【天宝中:天宝年间。天宝,唐玄宗年号。郢:古楚国都,今荆州。酺(p):聚会饮酒。尹:官名,太守。黜守:被贬的太守。见异:看到他,认为他非同一般。提手抚背:握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背。授:给。夫子:旧时对学者的尊称。属:恰好。出:京官外任。游处:交游相处。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遗(wi):赠送。野人:隐士,指陆羽。乘:骑坐。蓄:蓄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代词。】,【洎(j):至、到。缁素:僧人服缁,俗人服素,僧指释皎然,素指自己。讽谕:讽刺或劝谕。为善:做好事。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羞:意动用法,以为羞。俗人:世俗之人。忌:嫉恨。窥:窥探,此为侵占之意。见:被。感激:对有感而心情激动。涕:眼泪。泗:鼻涕。褐布囊:粗布袋。阳秋:年龄。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练习及巩固知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吾与城北徐公孰美11,芟除2,羽将授孔圣之文3子执儒典不屈4,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5,非我愆期。6去国怀乡7,慈父见背8,好自相扶将9正襟危坐10,细大不捐,二,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有仲宣、孟阳之貌陋句式:_译文:_答案:定语后置句;他有王粲、张载那样丑陋的形貌2,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句式:_译文:_答案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与)名僧高士(于)永日谈宴”,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3,往往独行野中句式:_译文:_4,陆子盖今之接舆也句式:_译文:_答案:3,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往往(于)野中独行”,常常独自一人在山野中行走4,判断句;陆先生大概是现代楚狂接舆吧,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扫寺地,洁僧厕_(2)去道日旷_(3)或时心记文字_(4)灰心木立_(5)主者以为慵惰,鞭之_(6)因倦所役,舎主者而去_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清洁(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名词作状语,在心里(4)名词作状语,像木头一样(5)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打(6)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在开头介绍人物名字、籍贯、身份、性格等基本情况,这是传记的一般写法,不足为奇。然而作者说“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这却让人觉得奇怪了。他这样写有何作用?有无言外之意?这样写显得扑朔迷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的独特个性,但不应理解为故弄玄虚。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名和字取自(周易,谓渐次升高,寄托了作者的抱负和期盼,但“或云”、“未知”等语,又暗寓命途多舛、前路难测之意。2.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于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又与人为信”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3.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说明作者志向高沽,不同流俗。)4.楚人认为作者是一个狂人,你怎样认为呢?(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5.作者是怎样看待小时候的经历的。这一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岁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公,从其所愿。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6.作者先后结交了哪些名人?(李齐物、崔国辅。)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是为什么?(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这有何为见证?(所赠的白驴、乌犎牛等)7.作者与这些名人的交往对他的人生有何影响?(他们的赏识器重、倾心结交使作者有了崭露头角名闻遐迩的机会。)为什么作者要记叙他所结交的名人?(他们与作者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帮助了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