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检测)_第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检测)_第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检测)_第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检测)_第4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 . 燧人氏B . 伏羲氏C . 轩辕氏D . 神农氏2. (2分) (2019七上昭通期末)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 . 禅让制B . 王位世袭制C . 分封制D . 种姓制度3. (2分) (2018绥化)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一文字是( ) A . 甲骨文B . 金文C . 小篆D . 隶书4. (2分) (2017九下东台月考)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 .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 .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 .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 .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5. (2分) (2017七上呼和浩特期中)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情况在战国时期产生了变化,出现了“私田”,其根本原因是( ) A . 劳动者们的辛勤劳作B . 生产力的发展C . 奴隶主们大量开垦荒地D . 牛耕的推广和使用6. (2分) (2017九下江苏月考)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 .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C .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 . 围魏救赵吴越争霸7. (2分) (2017七上成都期中)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 . 有教无类B . 仁者爱人C . 因材施教D . 以礼治国8. (2分) (2018七上南山期末) 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 .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 .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 . 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 . 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9. (2分) (2018七下灵川期末)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 A .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B . 防止人民反抗C . 加强思想控制D . 压制知识分子10. (2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 A . 隶书B . 楷书C . 小篆D . 甲骨文11. (2分) (2017七上姜堰期中) 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 A . 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B . 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C . 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D .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12. (2分) (2019七上融安期中) 公元前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 .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 .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13. (2分) (2017七上孝感月考)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A . 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B . 都是为了实现稳定与繁荣C .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 . 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疾苦14. (2分) (2017重庆) 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都江堰修筑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 . 张蓦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 . 辛丑条约签订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D .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自由、平等思想得到传播15. (2分) 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它兴建于( ) A . 西汉武帝时期B . 东汉明帝时期C . 南朝时期D . 西晋时期16. (2分) (2016七上无为期末) 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 . B . C . D . 17. (2分) 历史上中华各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各自的特点,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能够体现南北朝时民族融合趋势的是( )胡人汉食、汉人胡食 鲜卑人中出现了汉人姓氏 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相交往 汉人与鲜卑人通婚A . B . C . D . 18. (2分) 前秦的建立者属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 )A . 鲜卑B . 羌族C . 氐族D . 匈奴19. (2分) (2019七上大庆期末) 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数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 ) A . 第五位B . 第七位C . 第六位D . 第九位20. (2分) (2017七下富顺期中) 下列五代时期的政权,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后唐 后梁 后晋 后汉A . B . C . D . 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3分)21. (8分) (2016七上临沂期中)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地图,探究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材料二: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战国七雄形势图(1) 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_(2)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他得以称霸是因为实行_改革。(3) 将材料二的图二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A_B_C_D_(4)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种制度是什么?22.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他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1) 根据材料说出“他”是谁?他所处的朝代是谁建立的?(2) 和材料中“他”齐名的另一位暴君是谁?你能分别列举他们的暴行吗?(3)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3. (20分) (2016宜宾)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材料一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仔细观察佛教的传播示意图材料三仔细观察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1) 材料一中的商路上,古代中国输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是什么?它最远可以运到A国,该国是指当时哪个国家?(2)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B处是哪个国家?佛教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材料二中C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有哪些成就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传播使者你认为当今文明交流应具备哪些条件?24. (25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历史总是给予我们今天很多的经验和借鉴。下面我们试着从中外经济的发展中找到有益的养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材料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积极实力增强,专制王权与国会矛盾日益尖锐。北师大九年级上册教材材料四: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请问江南的迅速发展最早出现于何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江南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2) 材料二中为了寻找黄金,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欧洲上演? (3) 材料三中“王权与国会矛盾的激化”最终通过哪一部法律文件解决? (4) 材料四中当“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时,英国正在酝酿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运动,请问这是哪一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发明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5)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25. (25分) (2017深圳模拟) 自古至今,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请回答:(1) 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 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3) 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邓小平所说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指什么?这种“僵化的模式”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4) 根据材料四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5) 综合上述改革,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