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一年级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1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2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3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4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农业(基础):耕作方式、生产方式、土地制度(第1、2课)手工业:金属、纺织、陶瓷、经营形态(第4课)商业:历程、城市、政策(第5课),单元线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农业起源,起源:从经济向经济地域差别:南北(格局)产业结构:以为主,为辅。(特点),采集,种植,稻,粟,种植业,家畜饲养业,耕作方式,演变:石器锄耕,原因,的改进,的完善(都江堰等),耕作工具:原始社会:石器、骨器;商周:石器、骨器、木器等春秋战国:;唐:灌溉工具:三国、唐,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曲辕犁,翻车,筒车,水利设施,影响:促进生产方式(模式)的变化:由集体耕作向转变。,个体农耕,生产方式的变化,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方式的变化,千耦其耘:即集体耕作(时期),商周,小农经济:,出现时间:原因:和的进步;土地的出现。特点:以为单位;与家庭相结合;男女;自给自足;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代在外力冲击下逐渐瓦解)评价:优点:P5(自给自足、稳定性、积极性)(划课本),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私有土地,家庭,手工业,耕,织,以为主,为辅的产业模式;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以为单位、“”式的经营模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种植业,家畜饲养业,精耕细作,家庭,男耕女织,五谷:一般是指“黍、稷、麦、豆、麻”,粟,南方(云南米线),北方(兰州拉面),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提示: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二、农具的改进,石,骨,木,铜,铁,人,牛,水,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哪些优点?,结构更合理,使用更轻便,回转灵活,能够调节犁耕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非常适宜水田耕作。,翻车,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灌溉工具。,筒车:唐代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四、耕作方式的变化,黄梅戏天仙配,思考:自耕农何以出现?有何特点?,提示:农具进步、土地私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四、耕作方式的变化,优,缺,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