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人物中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铁木真B忽必烈C朱元璋D赵匡胤2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A清明上河图B步辇图C送子天王图D洛神赋图3 . 以下政权被金灭亡的有 ( )辽 北宋 西夏 南宋ABCD4 . 中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 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3-5世纪8-10世纪14-16世纪ABCD5 . 有关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哪幅是错误的?( )ABCD6 .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崇文抑武7 .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一故事的主角是A赵匡胤B耶律阿保机C铁木真D柴荣8 .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9 . 他出身于河南汤阴的农家,他的部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统帅的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他是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戚继光10 .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多元文化的交融11 .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来,船乘不绝。”这表明了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加速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B巩固了隋王朝在全国的统治C有利于人们出行游玩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12 .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交子勾栏夜市赛龙舟ABCD13 . 诗歌能反映历史现象。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14 . 新唐书记载:“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这是对哪一盛世景象的描述?(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15 . 隋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隋朝的历史作用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BCD16 .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B女真族C蒙古族D党项族17 .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重视人才18 .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经常吃鱼桌子上摆着瓷器茶碗中午吃占城稻米饭与朋友一起蹴鞠ABCD19 . 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ABCD20 . 唐朝丝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A唐三彩B蜀锦C筒车D邢窑21 . “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还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ABCD22 . 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在最后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23 . 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事件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D金城公主入藏24 .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5 . 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立的管理机构是A市舶司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26 . 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A“天可汗”B怀仁可汗C云南王D渤海郡王27 . 宋朝时,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 )A高粱B小麦C玉米D水稻28 . “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借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命名的。唐朝手工业者创制的闻名中外的瓷器珍品是A孩儿瓷枕B景泰蓝C冰裂纹瓷器D唐三彩29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中的词句,描写的是南宋抗击哪一军队的情景A金B辽C西夏D元30 . 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种和平景象出现在A宋太祖建立北宋初年B宋辽进行澶州之战前C宋仁宗统治时期D宋辽订立澶渊之盟之后二、判断题31 . 史实: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推论:反映了唐朝的金城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_)三、综合题32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我国人民以其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灿烂的文化。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唐朝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请写出材料一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工具名称?材料二: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经济发展的哪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如图(3)材料三中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图二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产生于什么地区?图三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名称。材料四: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的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4)据材料四,归纳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的原因。请列举一位南宋时期豪放派的著名词人。33 .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材料二:邢窑生产的瓷器“类银似雪”,质量很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