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周恩来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终点分别是( )A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C鸦片战争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2 . 政治漫画能将人和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北伐战争3 . 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A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C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D打倒列强,除军阀4 .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A袁世凯独裁B北伐战争爆发C新文化运动D黄埔军校创立5 . 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五四运动D新中国成立6 . 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7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对应不准确的是A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B19271937年国共内战,星火燎原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全面抗战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8 . 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救亡图存D爱国进步9 . 思想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思想解放运动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是( )A启蒙运动人们追求民主与自由B文艺复兴人们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C新文化运动人们普遍反对民主与科学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文革错误已得到彻底纠正10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青年杂志的创办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1 . 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愤。蒋介石日记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12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踏出夔门,打击倭寇 打倒列强,除军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ABCD13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中华民国的建立D中共一大召开14 . 以下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运动B国共十年对峙C国共关系的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15 .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C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16 . 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ABCD17 . 历史上,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于( )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18 . 2017年7月,一位老者写了一首词:“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六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华民国的创建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 .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京师大学堂建立C江南制造总局创办D新青年创刊20 . “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孙中山所说的这个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黄埔军校D北京大学二、综合题21 . 2019年将迎来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如图(1)材料图片反映的重要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有一定的关联性,请说出该运动与五四运动爆发的关系材料二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材料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概括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4)结合以上问题及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2 . 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创办人备注1839年马礼逊学堂传教士马礼逊澳门1843年英华学院传教士爱礼逊从印尼迁至香港1844年宁波女塾传教士爱尔德赛宁波1861年京师同文馆恭亲王奕北京1864年广州同文馆谈文和广州1898年京师大学堂张百熙等北京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等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1925年鲁迅我观北大材料三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材料四 40年前,我们打开窗户,发现世界教育已经走向现代化。于是我们如饥似渴地引进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改革的经验,逐渐使我国的教育恢复起来,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且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如今新时代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所以,继续关注农村教育与西部地区、边远地区的教育,继续关注弱势人群的教育,仍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光明日报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1)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突出特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次重大社会改革运动期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两例说明北大是“改进运动的先锋”、“北大与黑暗势力抗战”。(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40年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现阶段我国的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3 .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材料一:“观万国之势,能变则金,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请回答(1)材料一中“小变仍亡”是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哪一运动的批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