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浙江版)_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浙江版)_第2页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浙江版)_第3页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浙江版)_第4页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浙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浙江版)【古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9首联中的“_”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中“秋草”“寒林”等营造了_的氛围。(2 分)20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王维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注)崔季重,时已罢濮阳太守,隐居于终南山。国:国都,京城。荆关:柴门,指隐者的居处。19由前两句画线诗句可知,引发“佳兴”的既有_,也有_。20本诗后十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归隐之意的?试简要赏析。_三、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19. 本诗以 为全文线索,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分)20. 这首诗歌动词使用传神,请简要赏析。(6分)_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暑旱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9.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 的宏愿与胸襟。(2分)20.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_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登西楼忆行简注白居易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碍日暮山青蔟蔟,漫天秋水白茫茫。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唐。【注】本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当时其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任职。19颈联中,“三年”“万里”分别从_、_表明兄弟分离_、_。(2分)20全诗紧扣“望”展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_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8分)登余干古县城刘长卿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注】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19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_作用。(2分)20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_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注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19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_、_。(2分)20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_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920题。(8分)蜀 国 弦李贺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注】蜀国弦:乐府古题。锦水:锦江,在四川成都南。坠猿:猿猴倒悬于树枝。红泪客:王子年拾遗记:“魏文帝美人灵芸别父母,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玉唾壶承泪,即如红色,及至京师,凝如血矣。” 瞿塘:水经云:“白帝城西江有滟滪石,冬出二十余丈,夏即没。去郡二十里,有瞿塘湍。”古时是出蜀和入蜀的必经之地。19“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这两句诗用了_、_的表现手法。(2分)20诗歌的颔联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6分)_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进士。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矰(zng):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19“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一联_,烘托了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表现了孤雁的_。(2分)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_【词曲】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9-20题。(8分) 倾杯柳永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注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19. 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2分)_20. 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_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小重山春愁吴淑姬 谢了荼縻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19.本词描绘了 时节的景象,表现了主人公 的情感。(2分)20.古人称赞词人“女流中黠慧者,佳处不减李易安”,请结合词的下片,谈谈本词的妙处。(6分)_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卜算子慢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19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中起_作用。(2分)2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_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忆 秦 娥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注】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烧灯节:上元节(俗名元宵节)。梅发:白发。19“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_的作用。(2分)20“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_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永 遇 乐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燕子楼:唐代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的小楼。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19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_和_两种表现手法。(2分) 20全词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联系下阕简要赏析。(6分)_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相 见 欢注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注】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两年多。19“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分)20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6分)_【比较阅读】十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曲),完成1920题。(8分)南吕金字经胡琴 张可久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听 弹 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9.两首作品结尾抒情方式不同。“昭君怨,塞云黄暮天”:_;“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_。(2分) 20. 赏析两首作品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的异同。(6分)_十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19.颔联抓住了海棠在 、 时秾丽的颜色和妖娆的形态。(2分)20.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峨眉”,两首诗歌都写到美人之“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_十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江行无题钱珝(一)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二)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19两首诗都写到了_,表达了作者_的态度。(2分)20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6分)_十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二绝(其二)陈与义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19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_的景色,都抒发了诗人_的美好情感。(2分)20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_二十、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1920题。(8分)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蒋氏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篆香:指盘香和缭绕的香烟。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北去途中题此词于雄州驿。19蒋词中“辘辘车声如水去”用了_的修辞手法。(2分)20简析两首词中“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愁绪。(6分)_参考答案一、19.悲 凄凉(凄清,悲寂)(2分,每处1分)20.(1)借古伤今(借典故抒情)。全诗借贾谊被贬,暗寓作者迁谪之悲,微露讽世之意。(2)借景抒情。借对“秋草”“寒林”“日斜”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寂。(3)直抒胸臆。首联“留”“悲”,尾联“怜君”,直接抒发了被贬的愤懑与悲凉。(6分)二、19美丽的秋色;故人重逢的喜悦20“悠悠西林下合沓藏荆关”六句通过描绘景色的秀丽迷人,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荆关”一词表现了他对归隐的神往。“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两句借物抒情,同时化用了陶潜“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句子,表现了自己的归隐之志。最后两句,“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通过隐居山中的朋友容颜不老和在官场的自己的容颜苍老的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中关键语句,品味精妙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要善于抓住语句的关键字眼,从修辞手法、炼字、表现手法、作者的情感等角度思考,然后筛选信息,去粗取精,提炼整合即可。从前两句画线诗句可知,引发“佳兴”的既有美丽的秋色,也有故人重逢的喜悦。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态度把握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本题要求探究后十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归隐之意,应先读懂诗意,然后结合王维的生平、思想情趣等去思考。王维,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崇尚自然理趣,虽官居王右丞,但佛老思想才是他的精神皈依。这首诗后十句:“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等描绘景色的秀丽迷人,表现了作者的喜爱。“荆关”一词表现了他对归隐的神往。“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两句借景抒情,同时化用了陶潜“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句子,表现了自己的归隐之志。最后两句,“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通过隐居山中的朋友容颜不老和在官场的自己的容颜苍老的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点睛】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汇总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3答题步骤: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三、19.风 对故人思念、渴望20.全诗共用了九个动词,或直接写风的动,或因风而动,如:惊、思、开、动、凝、沾、入、拂。(3分)但又都是以“寄(思)”为暗线,如影随形,紧紧相连。(3分)【参考译文】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四、19.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2分,意思表达对即可)20.(6分)“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河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虚写。(2分)“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清凉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实写苦热结合。(2分)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清凉的迫切希望。(2分)五、19时间空间时间久距离遥远20全诗以“望”领起,借“望”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首联先写登楼远望,接着总述远望所感,即感到世路漫长。颔联承“望”展开,写远望所见,突出山水的重重阻隔。颈联转写远望所思所忆,兄弟分离,思念情深。尾联写远望所盼,盼望弟弟早日平安归来相会。六、19奠定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的20答案: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地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县城由盛而衰。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深沉的慨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手法三:以景结情,寄寓诗人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诗人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寓历史深沉的慨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描写了无知的鸟儿不懂得“陵谷变”,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凄凉之景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尾联巧妙地运用典故,借“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是因为政治的腐败,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今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感慨之情。尾联写景时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以写景结束全诗,来表达自己的慨叹。七、19倦堕20答案: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一种象征。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解析:第一问是要求分析突出的艺术手法,而且艺术手法不止一种,“突出”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抓住人物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八、19用典直抒胸臆20答案:“哀”和“愁”。“哀”字,准确地描绘出了猿声凄厉的特点,以动衬静,以猿的哀鸣衬托山林的寂静、阴森、空旷。“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愁”把行云人格化,白云行到半山岭就已经满是哀愁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蜀地之高之险。这两个字写出了蜀地的险峻难越,暗示了出蜀地的艰难。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从颔联看,“哀”“愁”两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且生动传神。可以结合语境从手法和表达效果角度鉴赏。九、19虚实结合孤独无依、凄凉寂寞20答案:诗人托物言志,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于世路险峻的忧虑(疑惧、担心)。首联上句用“几行”与下句中的“独”字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尾联写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人写孤雁,实际上是写自己的处境像孤雁一样凄凉无助。结合注释和诗歌中诗人对孤雁的描写分析即可。十、19. “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2分)20. 先直写别后水山远, 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游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远走天涯的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己日前的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愉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远望京华,但见远峰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地传达了无尽的惆怅低徊之意。(每点2分,写出3点,即得6分)十一、19.暮春 对远方情人的思念(离愁别绪、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给分20.赋分方式:(1)翻译下阕可给2分,大意:女子思远人,则倚楼凝望,不见归人,只见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离愁别绪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放下帘钩,说心儿小,装不下愁绪。(2)化抽象情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烟草浪”。2分。(3)对比,心儿小,愁绪大而多。2分(4)分析:不如放下帘幕,意欲隔断草浪,挡住愁潮,点明主人公明知不能而强为之的痛苦2分。以上4点,答出3点即可满分。其余答案斟酌给分即可。十二、19承上启下20答案: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作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通读全词,找出能够体现词人感情的词语、句子,再据此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纵观全词,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上阕开头便写出“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又可见词人对远人的思念之情;“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则表达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十三、19渲染氛围、奠定基调20答案:(示例)“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标题、作者、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答。十四、19比喻衬托(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0下阕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感情镣铐,精神获得了解放。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十五、19满腹忧愁和悲愤20解析:从“花谢了”可看出此时是一片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答案:写出林花凋谢后的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十六、19.以景结情(如答“用典抒情”或“借景抒情”也给分)议论抒情20.同:运用比喻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第一首,琴声就像雨水冲洗着窗前的翠 竹,又像初春的涧泉在冰上奔逐。第二首,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 滚的松涛声。(2分。手法、分析各 1分。)异:(1)第一首,起首两句运用对仗。(2)第一首,从视觉角度描写音乐。“雨”“窗前竹”“泉流”“塞云”“暮天”,将优美的琴声化为形象的视觉画面。第二首,从触觉角度描写音乐。以“寒”表现琴音逐渐转为清幽、凄清,引导读者似乎也与作者一同领悟听琴的妙趣。(3)第一首,不以单一曲子,而以相连乐声表现演奏者的技艺。胡琴二弦上的乐声相联,连续演奏小山秋水篇、昭君怨, 从胡琴的两根弦上娓娓流出了优美的琴声,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技艺的娴熟与柔和。(答出任意两点,给 4分。)十七、19.新著雨 含苞欲放(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犹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别具一番风韵。20.郑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美人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温词中的“懒”是一种慵懒,表现美人貌美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每点分析2分,点出作用各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诗歌的写作对象、主旨以及表达技巧等角度来理解。郑诗中写美丽的莫愁女是侧面烘托海棠美丽,用美人来衬托海棠;而温词是正面写女子娇慵的姿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诗歌鉴赏】海棠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海棠花的美丽,情不自禁饮酒赋诗。颔联诗人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风姿,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