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论文关于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卒中论文关于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卒中论文关于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卒中论文关于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卒中论文关于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药透皮吸收;康复促通技术;卒中后肩痛 1005-5304(xx)09-0068-02 肩痛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策略。笔者以中药透皮给药结合现代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xx年10月-xx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9.69.4)岁,平均病程(58.418.4)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78.2)岁,平均病程(52.215.2)d。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诊断为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并经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肩痛;年龄80岁。 1.4 治疗策略 1.4.1 对照组 在脑血管病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康复促通技术训练依据患者的病情,分为卧床期、离床期、站立期和步行期。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训练策略。由固定医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 min,连续康复治疗15 d。早期良肢位摆放:患者仰卧位时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突向前方,肘关节伸展,放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侧卧位时手臂和肩关节向前伸展,手指放松;坐位时用枕头使背部伸直,手臂和肩充分向前伸展,放在轮椅扶手或桌上。以上体位应经常变换,翻身时不要牵拉患肢。肩周肌肉放松运动:患侧手臂运动之前,先放松肩胛骨周围的肌肉;患者首先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托住患肢上臂,另一手托住侧肩胛骨下缘,向上及前活动肩胛骨1015遍;医者一手从患侧腋窝下向上,另一手从肩峰上相对抱患肩,分别做向上、向下、前后、后前活动,也可将各个方向的活动训练结合,向前向后,由后向前旋转滑动肩关节1015遍。肩胛骨前伸运动:患者健侧卧位,医者夹住患者患肢于腋下,一手固定患肢使其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一手托住患肢肩胛骨下缘,前推肩胛骨1015遍。Bobath握手上举训练:两手相握,十指交叉,患侧拇指位于最上面,并且稍外伸,无论是坐位、卧位或站位,均应叉手充分向前伸而开始运动,在抬起上肢之前,保证肩胛骨前伸,伸肘然后双手叉握在一起,上举至头顶,此动作经常练习。 1.5 观察指标与策略 疼痛程度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Fugl-Meyer运动评分法进行评定3。安全性指标:包括呼吸,血压,心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各项评定均由同一医师进行。 1.6 疗效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4,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拟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1.7 统计学策略 采用SPSS.V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23),结果见表1。2组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见表2,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见表3。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肩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肌张力异常、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骨科疾患、误用综合征、废用综合征、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