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论文关于湄公河边的手工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湄公河论文关于湄公河边的手工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湄公河论文关于湄公河边的手工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湄公河论文关于湄公河边的手工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湄公河论文关于湄公河边的手工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湄公河论文关于湄公河边的手工艺术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手工打造世界的传统依然在继续。流域各国都有非凡的手工艺和卓越的匠人,这是古老文明的传统,也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作为传统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制作手工艺品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天赋和精神支柱。 文化会随着河流,浸润它所流过的地方。我常常在湄公河流域各个国家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比如龙凤的形象、纺织和编织工艺、制陶技术,甚至中国文字 青藏高原,炽烈的阳光炙烤着褐色硬朗的山脊,白塔反射出明晃晃的光眩迷了眼睛,在昌都强巴林寺外面,好友巴桑捧着一个精美绝伦的“擦擦”(微型脱模泥塑),他眼中的祝福与关切比白塔上的光还耀眼:“这是我们藏族人的手工艺术珍品,愿它伴随你,给你一生的平安与幸福。” 越南西贡,我住的酒店门前是喧闹的夜市,暖烘烘的灯光勾出朋友Hongkuang瘦高的轮廓,一个大大的告别拥抱后,他递给我一个扎羊角辫、手拿蒲扇和铃铛的木雕娃娃,用不太流利但很深情的英语对我说:“别忘了我们的水上木偶剧,别忘了我。愿这个报幕娃娃带给你快乐!” 青藏高原与越南西贡,一在中国西部,一在越南南端,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两个地方,却被一条河流所连接,分别位于其首尾。扎曲河从發源地青海玉树流到西藏昌都,与一条叫昂曲的河流汇合成为澜沧江,一路向南,经云南出境变成湄公河,再流过一大片美丽的东南亚国家,在越南西贡结束她4880公里的行程,投入大海的怀抱。 怀里揣着青藏高原的祝福和关切,对手工艺术痴迷的我,沿着这条河流,在10年的时间,从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从一个眉目清晰的微型泥塑、一片云锦般的绣布、一副珠片编缝的画作、一套细笔描绘的漆器,到一个咧着嘴大笑的木雕娃娃一路上寻觅着这些用时间和身心创造出来的珍宝,它们个体也许只带着制作人自我的技艺、审美以及传承,整体却承载了区域性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的發展与变迁。 缅甸漆器与木偶 在湄公河流域,缅甸是与中国接壤面积最大的国家,明代以来,大量翡翠通过缅甸的曼德勒地区进入中国的云南,这条翡翠之路带来了中国人喜爱的宝石,而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由此传入缅甸,并成为他们传世的做人技艺。 我的书架上,放着一只前年在缅甸蒲甘带回的大象漆器,木胎黑底,竹篾和铜丝只在四足和背部拼绕出简洁的花纹,背上有盖子,揭开,它的肚子里可以装东西。我还有一套杯子,薄薄的竹篾胎,很软但不漏水、不烫手,黑底上蚁足般纤细的笔触绘满*的花纹装饰。从装饰效果来看,这两个作品是缅甸漆器一简一繁的代表,但从制作工序上说,它们复杂程度相当。首先都要用竹篾、皮、纸或者木头做好胎,然后经过四五次的上漆与打磨,再在上面绘制或者拼贴图案,每一个都要耗时数日甚至数月才能完成。 在蒲甘,制作漆器的作坊不在少数,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和研發漆器,杯碗瓢盘瓶盒钵,黑红黄蓝青橙彩转了几家最大的前店后厂漆器店,我發现,几乎所有的漆器都是生活用具,纯装饰性的艺术品很少,这也许就是漆器成为缅甸人最喜爱的物件的理由:它既是生活用具,又是工艺品和礼品,价格还不高。 在曼德勒,我被极力推荐去看木偶剧,小型的50人剧场,现场乐队用传统乐器奋力演奏,舞台上的人咿咿呀呀地说着唱着,手中操纵的提线木偶跟活的一样,在半截背景幕布前欢笑哭闹,打斗舞蹈。40分钟的表演结束,观众举座起立长久鼓掌致敬,这木偶,能被他们做得活灵活现,演得生龙活虎,不能不让人称奇。 看完表演后大家都会忍不住带走一个木偶。它们大都是缅甸传统历史和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有神将、有国王、有胖妞、有和尚,进剧场就看见它们了,眉眼是绘出来的,衣服上钉满珠绣和亮片,呆呆地挂在墙上。表演时,它们就都活了,而且还充满了各自的性格。最简单的有五根提线,能动四肢和脑袋;复杂的有数十根提线,除了四肢和脑袋外,还能动眼睛、下巴、帽子,甚至手指! 老挝花纸与织锦 从云南磨憨口岸出境,与其接壤的是老挝北部城市琅勃拉邦,这是个寺庙林立的旅游小镇,街头行走的人一看便知身份,大体有三类,按数量多少来排序是这样:外国游客、当地人、僧人。为什么游客这么多去了三次的我,也许能代表其中 _的感受:除了魅力无穷的寺庙建筑、温和友善的当地居民,还有一个最大的吸引就是铺天盖地的传统手工艺品! 木雕佛手,珠绣挂毯,手缝布艺,丝织围巾,纸糊灯笼我一一收入囊中。其中最让我喜爱的是老挝的花纸和织锦。这两样手工技艺据载都是中国传来,但是它们的创造性是融入了当地文化,使之成为自己值得骄傲的特产。 手工纸原料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埋沙”树(即构皮树)树皮,经过浸泡、蒸煮、捣浆、抄纸、晒纸等过程制作而成,这些工序与我们国内至今保留的手工纸制作程序无异,而我们的古法造纸大多用于书写、绘画、包装,但是老挝人民却将纸的装饰功能进行了开發。他们就地取材,采来热带地区常年盛开的各种鲜花,摘下鲜艳的大花瓣,随意铺洒在抄好的纸浆中,有的搭配一些叶子或者整朵的小花,待晒干之后便成了花纸,这种花纸纸浆厚、韧性好,洁白度高、透光性强。老挝人民将它用作商品包装、灯罩、窗帘、笔记本、各种纸艺的制作。我买了很多回来,制作成巨大的梯形灯罩,又将卧室窗户的下半截全部贴满,当阳光透过它的时候,花瓣与花叶的美丽颜色和轮廓显现出来时,那种柔软芬芳洁白美丽的感觉立即充溢了整个房间。 被老挝的织锦吸引是在其首都万象我所住宾馆的精品店里,门边挂了一块暗红色宽约50公分、长约3米的织锦,上面有各种场景,包含了很多人物,整个记录讲述着一个老挝族人抵御内忧外患的传说故事,请注意:它不是画的或者绣的,它是织出来的!纺织要依靠织机的规律运动来成就,规律的几何形图案和色块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不规律的图案则需要费尽心思与时间去构想与操作,更何况,这是一幅数百个人物、动物、器物、场景组合而成的大型传记故事图案!想想那无数个装着不同颜色线轴的梭子,要在丝毫无误的地方穿插到底线中,以一天一两个厘米的进度来织就这一幅画作的过程,我的额头就渗出汗来。只是那价格,当时的我是负担不起的,于是每次路过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它。后来走访一个纺织村,价格合理得多,于是我欢天喜地地买下了四条棉麻围巾、20条蚕丝围巾、6块大棉麻方巾和两块图案漂亮颜色厚重的小型织锦。 束埔寨砂岩石雕 从老挝可以直接落地签进入束埔寨,我经夜班大巴、渡船转中巴进入柬埔寨,再包车把 _的精华一一走过,这里的女性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记有三个:浓妆妖艳打直了手指跳舞的女孩儿、一身素白走过庙檐的老年尼姑、活在吴哥窟石雕里那些头带宝冠体态丰腴的仙女。 年轻的舞者将所有的颜色堆积在身上装点自己;尼姑需要褪去尘世的一切凡俗以素白示人;而仙女,是透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