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_第1页
第一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_第2页
第一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_第3页
第一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_第4页
第一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操作系统原理、设计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操作系统课程组,RecommendedReadingOperatingSystemInternalsandDesignprinciples,WilliamStallings,TsingHuaUniversityPressAppliedOperatingSystemConcepts,AbrahamSilberschatzetc.,HigherEducationPress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实例分析,蒲晓蓉etc.,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etc.,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l操作系统是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它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是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鸿沟。,用户,计算机,OS,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更易于使用有效性:操作系统允许以更有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可扩展性:在操作系统中,允许有效地开发,测试和引进新的系统功能。开放性:实现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要求具有统一的开放的环境。,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方便用户使用的用户接口。,处理机管理功能,按照一定的算法把处理机分配给进程(线程),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1进程控制主要功能:为作业创建进程、撤消已结束的进程,以及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2、进程同步主要任务:为多个进程的运行进行协调。两种协调方式:进程互斥方式,指诸进程(线程)在对临界资源进行访问时,应采用互斥方式;进程同步方式,指进程相互合作去完成共同的任务时,诸进程之间的协调。实现进程同步采用信号量机制。,3进程通信进程通信是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当相互合作的进程(线程)处于同一计算机系统时,通常在它们之间是采用直接通信方式,即由源进程利用发送命令直接将消息(message)挂到目标进程的消息队列上,以后由目标进程利用接收命令从其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4.调度在后备队列上等待的每个作业,通常都要经过调度才能执行。在操作系统中作业运行需经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才能执行完成。-作业调度是从后备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出若干个作业,为它们分配其必需的资源,将它们调入内存后,为它们建立进程,插入就绪队列。-进程调度是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选出一新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使进程投入执行。,存储器管理任务,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方便用户使用存储器,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以及能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存储器管理功能有4个:,1内存分配内存分配有两种方式:静态分配方式,每个作业运行之前分配好内存空间,在作业的整个运行期间不再改变。动态分配方式中,每个作业在运行前或运行中,均可申请新的附加内存空间,以适应程序和数据的动态增涨。,内存分配的机制中应具有这样的结构和功能:内存分配的数据结构,该结构用于记录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内存分配功能为用户程序分配内存空间;内存回收功能当用户不再需要的内存时,系统能回收内存的功能。,2内存保护,内存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内运行,彼此互不干扰。内存保护机制:是设置两个界限寄存器,越界检查都由硬件实现,3地址映射地址空间目标程序或装入程序限定的空间,称为“地址空间”。单元的编号称为逻辑地址,又称为相对地址。内存空间由内存中的一系列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为“内存空间”,其中的地址称为“物理地址”。地址映射运行时,将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与之对应的物理地址,称为地址映射。,4内存扩充借助于虚拟存储技术从逻辑上去扩充内存容量,使用户所感觉到的内存容量比实际内存容量大得多;扩充内存必须具有内存扩充机制:(1)请求调入功能。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若所需的程序和数据尚未装入内存,可由OS从磁盘中将所需部分调入内存,继续运行。(2)置换功能。将内存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调出到磁盘上,然后再将所需调入的部分装入内存。,设备管理功能,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完成用户进程提出的I/O请求;为用户进程分配其所需的IO设备;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设备管理具有的功能:1缓冲管理:有效地缓和CPU和1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对于不同的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缓冲区机制,2设备分配设备分配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进程的IO请求,按照某种设备分配策略,为之分配其所需的设备。为了实现设备分配,系统中应设置设备控制表、控制器控制表等数据结构,用于记录设备及控制器的标识符和状态,以供进行设备分配时参考。不同的设备类型(独占、共享)而采用不同的设备分配方式。,3设备处理设备处理程序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设备处理其基本任务:是用于实现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即由CPU向设备控制器发出IO命令,要求它完成指定的IO操作;反之由CPU接收从控制器发来的中断请求,并给予迅速的响应和相应的处理。处理过程:检查请求的合法性设备空闲否?向控制器发I/O命令启动I/O执行。,文件管理功能,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保证文件的安全性。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1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是对诸多文件及文件的存储空间,实施统一的管理。基于数据结构(MCB)对存储空间进行分配和回收的功能。,2目录管理为每个文件建立目录项,并对众多的目录项加以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例如,按名存取,文件共享)。,3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1)文件的读写管理:是根据用户的请求,从外存中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外存。(2)文件保护:即存取控制功能:防止未经核准的用户存取文件;防止冒名顶替存取文件;防止以不正确的方式使用文件。,OS的服务(作用),计算机用户需要的用户命令由OS实现的所有用户命令所构成的集合常被人们称为OS的Interface(用户接口);有时也称为命令接口。命令的表示形式:字符形式:较灵活但因繁琐而难记;菜单形式:(试图在字符终端上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图形形式:因直观而易记但不灵活。应用软件需要的SystemCall(系统调用)由OS实现的所有系统调用所构成的集合被人们称为程序接口或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用户接口,1命令接口用户可通过该接口向作业发出命令以控制作业的运行。(1)联机用户接口:这是为联机用户提供的,它由一组键盘操作命令及命令解释程序所组成。(2)脱机用户接口:用户用JCL把需要对作业进行的控制和干预,事先写在作业说明书上,然后将作业连同作业说明书一起提供给系统。当系统调度到该作业运行时,再调用命令解释程序,对作业说明书上的命令,逐条地解释执行。该接口即为批处理接口。,2程序接口该接口是为用户程序在执行中访问系统资源而设置的,是用户程序取得操作系统服务的惟一途径。它是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每一个系统调用都是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程序,每当应用程序要求OS提供某种服务(功能)时,便调用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调用。不同的系统其调用形式不同。,3图形接口图形用户接口采用了图形化的操作界面,用非常容易识别的各种图标(icon)来将系统的各项功能、各种应用程序和文件,直观、逼真地表示出来。用户可用鼠标或通过菜单和对话框,来完成对应用程序和文件的操作。,1.3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硬件升级和新型硬件的出现:OS都应能适应。新的服务:为适应用户的要求或系统管理员的需要,需要扩展操作系统以提供新的服务。纠正错误: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都有错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了错误就需要进行纠错。当然,纠错本身可能会产生新的错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的发展,5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一个批处理系统。60年代中期产生了分时系统。80年代之后出现了:微机系统、多处理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传统计算机划代,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名称: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目的: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弹道计算诞生时间:1946年2月15日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ENIAC,1946.2,美国世界上第一台按存储程序控制功能设计的计算机EDVAC,1946-1950,美国世界上第一台投入运行的实现存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EDSAC,1947-1949,英国计算机时代的开始:以1951年UNIVAC-投入运行为标志,第一台批量生产的商用计算机,从此,计算机走向社会。,计算机诞生中的三个第一,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利用半导体锗和硅制作的晶体管开始用于计算机的制造上。,晶体管体积小,反应速度快,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程序设计方面研制出通用的算法和语言出现批处理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等方面,第3代集成电路计算机,苹果(Apple)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提出“多道程序”和“分时系统”概念出现了系列计算机、远程终端联机系统应用于系统模拟、系统控制、智能模拟等新的领域,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器件的使用是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标志。应用领域:军事预警、尖端科学、航天科学、天气预报等。,第5代智能计算机,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使人们能够用语音、图像、视频等更为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硬件系统支持高度并行和快速推理,软件系统能够处理知识信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6代生物计算机,利用蛋白质分子制造出基因芯片,研制生物计算机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阻抗低、能耗少、发热量极小。,生物芯片,(1)微型化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且功能更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巨型化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如国防、百年天气预测和地震分析等,都需要功能更为强大的计算机。,为中国银行引进了大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为国家气象中心引进了中期气象预报数据分析系统,计算机网络化的出现,掀起了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网络化将计算机连成网络,可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在第一次浪潮中,信息处理是关键。,第二次浪潮的情景是每张桌子上摆有一台计算机。,第三次浪潮是把所有这些计算机都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全球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已经指日可待!,(4)多媒体化使人们面对图、文、声并茂的计算机信息。,(5)智能化让计算机能够模仿人脑的功能,即对信息具有智能处理能力。,1.4操作系统的分类,无操作系统时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一台计算机的所有资源由用户独占,降低了计算机资源利用率,人操作慢,出现了严重的人机矛盾。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在外围计算机的控制下,实现输入输出。主要解决了CPU与设备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单道批处理系统,在内存中仅存一道作业运行,运行结束或出错,才自动调另一道作业运行。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优点:减少人工操作,解决了作业的自动接续。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多道批处理系统,一、多道程序的概念:在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运行,运行结束或出错,自动调度内存中的另一道作业运行。多道程序带来的好处:1、提高CPU的利用率。2、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3、增加系统吞吐率。,二、多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进程调度和作业调度)。三、多道批处理的主要优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吞吐能力。多道批处理的主要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CPU。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与回I/O设备管理: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文件管理: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作业管理:如何组织作业运行。,四、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分时系统,一、分时系统的产生用户需要: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二、分时系统实现的方法简单分时系统具有“前台”和“后台”的分时系统多道分时系统三、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实现多个用户的信息及时接收。及时处理:及时控制作业的运行。,多路性:多个用户分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独立性:独立运行,不混淆,不破坏。及时性:系统能在很短的时间得到回答。交互性:能实现人机对话。,四、分时系统的特征:,五、影响响应时间的若干因素,Ti(响应时间)=NQ+To.s+Twap改善响影时间的方法采用重入码减少信息的对换量采用虚拟存储技术,减少信息对换量,用户数,时间片,系统开销,信息交换时间,实时系统,所谓实时系统:是计算机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一、实时系统分为两类1、实时控制系统2、实时信息处理系统二、实时任务的类型1、按任务执行是否为周期性来化分2、按截止时间来化分,三、实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能对多个对象进行控制。独立性:独立运行,不混淆,不破坏。交互性: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可靠性:高可靠性,应具有过载防护能力。及时性:不同的系统要求不一样,控制对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现代OS的四个基本特征:1、并发2、共享3、虚拟4、不确定性并发是最重要的特征,其它特征都以并发为前提。,并发,并发并行性和并发性,并发执行的过程。-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任务共行-从宏观上看,任务共行是指系统中有多个任务同时运行-从微观上看,任务共行是指单处理机系统中的任务并发(TaskConcurrency:即多个任务在单个处理机上交替运行)或多处理机系统中的任务并行(TaskParallelism:即多个任务在多个处理机上同时运行)。,共享,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1、互斥共享方式:-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系统中的临界资源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使用,但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称为互斥共享方式。,2、同时访问方式:-从宏观上看,资源共享是指多个任务可以同时使用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从微观上看,资源共享是指多个任务可以交替互斥地使用系统中的某个资源。例如磁盘。,虚拟,所谓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虚拟处理机:分时实现虚拟设备:SPOOLING技术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管理实现,不确定性,1、执行结果不确定。2、异步性是指进程以异步的方式执行,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系统软件,其结构已经历了四代的变革:第一代的OS是无结构的;第二代OS采用了模块式结构;第三代是层次式结构。第四代是把工程学引入到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从而形成了软件工程学,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并且随着底层硬件更高的性能,更加通用,操作系统的大小和复杂性也随着增加。为了控制该软件的复杂性,在开发OS时,先后引入了分解、模块化、抽象和隐蔽等方法。开发方法的不断发展,促进了Os结构的更新换代。,1无结构操作系统,在早期开发操作系统时,设计者只是把他的注意力放在功能的实现和获得高的效率上,缺乏首尾一致的设计思想。OS是为数众多的一组过程的集合,各过程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在操作系统内部不存在任何结构,因此,有人把它称为整体系统结构。设计出的操作系统既庞大又杂乱,缺乏清晰的程序结构。编制出的程序错误很多,给调试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增加了维护人员的负担。,2模块化OS结构,(1)模块化结构使用分块结构的系统包含若干module(模块);其中,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