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县安蔡楼镇中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一、文学常识(7分)1、孔子,名_,字_,_时期_国人,_家学派创始人,大_、大_。2、借书不还,天打雷劈选自_,作者_,当代作家。3、黄生借书说作者_,字_,号_,晚年号_,_代文学家。二、生字词(15分)4、不亦说( )_乎 5、罔( )6、殆( )7、是知_也8、悱( )_9、暴( )_10、奕( )_秋11、诲( )_12、鸿鹄( )13、辟( )_若14、轫( )_15、杵( )16、歃( )血17、正襟危坐_。18、虚怀若谷_。19、当仁不让_。20、强( )假_21、庋( )藏22、俟( )_23、省( )记24、狡黠( )三、基本知识运用(17分)25、从孔孟言论中提炼成语。(10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不耻下问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则左右逢其源。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_2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袁枚,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主人。钱塘人。B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为笔名。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D鲁迅在读书杂谈中强调了“读书的要义为生存而读书,为从书中获得人生的乐趣而读书”;孙绍振在读书的三种姿势中强调的:读书必须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其中躺着读最为舒服。27、说说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并从中体会柏杨式幽默风格。(3分)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28、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南充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B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D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四、古诗词阅读(7分)29、读诗答题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侯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注释】村落。深巷。(zh gu):野鸡鸣叫。 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表归隐之意。这首诗中的“_”字是关键字,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2分)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举出例句。(2分)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野老念牧童, 倚杖侯荆扉。”的动人情景。(3分)五、文言文阅读(13分)【甲】黄生借书说(节选)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儿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使与书俱。【乙】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欧阳修的母亲。荻d: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邻里。士人:此读书人。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30、解释加点词。_ _ _ _(4分)31、“之”的用法与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借者之用心专 B借而读之 C予之公书 D张氏之吝书32、 【甲】中作者借不到书而“形诸梦”,【乙】中欧阳修也借书而读,甚至亲自抄录,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态?两文在写作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33、读了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六、现代文阅读(11分)为人生准备“压舱石”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34、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提示:中心论点的呈现,主要出现在文章的首尾。)35、文章开头从犹太民族读书的事情写起,有何作用?(3分)(提示:事例在开头,往往就此生发出观点即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36、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经典的“压舱石”有着怎样的效应?(3分)(提示:本题提取文章的信息,其关键是要通读全文,找准信息源的区域,然后筛选概括。)37、第三段画线句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提示:先明确论证方法类型。在回答其论证作用时,要在其普遍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作答。)七、写作(50分)38、阅读带给我们快乐,阅读伴随我们成长。一双慧眼,带我们阅读大千世界;阅读书籍,从名家作品中学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阅读自我,从欢笑和泪水中读出自己的欢喜和悲伤;阅读父母,在生活细微处感悟亲情的无私与博大;阅读青春,在菁菁校园里回忆师生的真情和感动;阅读自然,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叹世界的奇妙与生命的永恒以“阅读_”为题目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第四单元答案25、尽善尽美道听途说怨天尤人事半功倍不耻下问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左右逢源专心致志一曝十寒26、D27、这可以说把歪理说到了极致。把古人之书为己有推成有理,这是第一层歪理;上升到“进德修业,救国救民”这样的高度上去,就更歪了。越是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就越是荒谬,越是显出借书者的无赖这就是歪中的正。接着把这种完全缺乏根据的歪理作为前提,推出受损者应该对之奉上“慰劳金”,这就把荒谬推到了极端,无赖也到了极端。将谬就谬,越是层次上升,幽默的效果就越是强烈。28、C29、归 对闲适的田家生活的向往和急欲弃官归隐分)运用反衬手法。如:“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以人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或:运用白描手法。(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不加渲染地描绘出老人等候牧童回家的画面,亲切质朴。例: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30、得到像、相似用有时31、B32、这表现了他们想读书的迫切心情。两文在写作内容上都表现了勤奋出人才的道理。33、提示:主要从刻苦学习,磨炼出人才等角度作答。【翻译】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34、读书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35、引出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6、读书该选择人文学的经典这样的“压舱石”。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37、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论证了“阅读经典,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这一观点,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第五单元答案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19、敕勒歌B20、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统一蒙古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21、B22、B2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4、D25、比喻 草原 土地 江河水26、D27、保护草原,保护中国色。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关爱人类生存环境。28、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29、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30、出使 飘飞的蓬草31、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旷远、空旷、辽阔、广袤等)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32、咏雪 送别33、第一句写风,“卷”和“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一幅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象。“即”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34、细节 写出风力强劲而旗帜仍然不能翻卷的情形,从侧面表现了边塞的风雪奇寒。35、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有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是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36、“必是”最传神,毫不犹豫地肯定风是世上最具抚爱的巨手,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之风无限钟爱之情。37、例:看到低伏的绿草像千万条闪光的蛇在爬行,仿佛拥向一处渴饮的河。”这句把草被风吹向同一方向,比成游动的蛇,形象生动地写出草在风的吹拂下所展现出来的动感美。38、文中通过马儿尾鬃飞散、花儿微颤、姑娘蒙古袍翻飞、老汉勉力前行、水面碎了、百灵鸟逆风飞翔歌唱写风,写出了草原上风的强劲和它对万物的抚爱,丝毫没有肃杀萧条之感。39、例:如“风,透明的风吹在老汉脸上,似乎要把皱纹散开,把灰色的八撇胡子吹成小鸟的翅膀。”作者笔下的风是透明的,它给人以热情,可以把皱纹舒展开来,飘动的胡子在作者眼里是小鸟的翅膀。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醉草原上的风有一种特别的钟爱之情。第六单元答案16、A人生路上遇到的磨砺。B来得及时,正适合、需要的雨。17、A18、透 逼 扑 噤 声 逃 走 躲 起 来19、A20、C21、相思集22、C23、D24、碧水是她明亮的双眸 云雾是她迷人的面纱25、B26、大而急。27、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抒发了秋雨给人们带来的悲秋之情。28、清幽、宁静29、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感情。30、是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的象征。喜爱、赞美。31、描写梨花的第五段与“春花图”都具体写了花;文中在雨中描写花,同时也写了春雨,使人联想到“春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