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doc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doc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doc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doc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第一章(略)第二章例2-1 弹簧,阻尼器串并联系统如图2-1示,系统为无质量模型,试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解:(1) 设输入为yr,输出为y0。弹簧与阻尼器并联平行移动。(2) 列写原始方程式,由于无质量按受力平衡方程,各处任何时刻,均满足,则对于A点有 其中,Ff为阻尼摩擦力,FK1,FK2为弹性恢复力。(3) 写中间变量关系式 (4) 消中间变量得 (5) 化标准形 其中:为时间常数,单位秒。 为传递函数,无量纲。例2-2 已知单摆系统的运动如图2-2示。(1) 写出运动方程式(2) 求取线性化方程解:(1)设输入外作用力为零,输出为摆角q ,摆球质量为m。(2)由牛顿定律写原始方程。图2-2 单摆运动 其中,l为摆长,lq 为运动弧长,h为空气阻力。(3)写中间变量关系式 式中,为空气阻力系数为运动线速度。(4)消中间变量得运动方程式 (2-1)此方程为二阶非线性齐次方程。(5)线性化由前可知,在q 0的附近,非线性函数sinq q ,故代入式(2-1)可得线性化方程为 例2-3 已知机械旋转系统如图2-3所示,试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图2-3 机械旋转系统 解:(1)设输入量作用力矩Mf,输出为旋转角速度w 。(2)列写运动方程式 式中, fw为阻尼力矩,其大小与转速成正比。(3)整理成标准形为 此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若输出变量改为q,则由于 代入方程得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式 例2-4 设有一个倒立摆安装在马达传动车上。如图2-4所示。图2-4 倒立摆系统 倒立摆是不稳定的,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力作用在它上面,它将随时可能向任何方向倾倒,这里只考虑二维问题,即认为倒立摆只在图2-65所示平面内运动。控制力u作用于小车上。假设摆杆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A。试求该系统的运动方程式。解:(1) 设输入为作用力u,输出为摆角q 。(2) 写原始方程式,设摆杆重心A的坐标为(XA,yA)于是 XAXlsinq Xy = lcosq画出系统隔离体受力图如图25所示。图2-5 隔离体受力图 摆杆围绕重心A点转动方程为: (22)式中,J为摆杆围绕重心A的转动惯量。摆杆重心A沿X轴方向运动方程为:即 (23)摆杆重心A沿y轴方向运动方程为: 即 小车沿x轴方向运动方程为: 方程(22),方程(23)为车载倒立摆系统运动方程组。因为含有sinq 和cosq 项,所以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中间变量不易相消。(3) 当q 很小时,可对方程组线性化,由sinq q,同理可得到cos1则方程式(22)式(23)可用线性化方程表示为: 用的算子符号将以上方程组写成代数形式,消掉中间变量V、H、X得 将微分算子还原后得 此为二阶线性化偏量微分方程。例2-5 RC无源网络电路图如图26所示,试采用复数阻抗法画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Uc(s)/Ur(s)。图2-6 RC无源网络 解:在线性电路的计算中,引入了复阻抗的概念,则电压、电流、复阻抗之间的关系,满足广义的欧姆定律。即: 如果二端元件是电阻R、电容C或电感L,则复阻抗Z(s)分别是R、1/C s或L s 。(1) 用复阻抗写电路方程式: (2) 将以上四式用方框图表示,并相互连接即得RC网络结构图,见图26(a)。(3) 用结构图化简法求传递函数的过程见图26(c)、(d)、(e)。(a)(b)(c)(d)图2-6 RC无源网络结构图 (4) 用梅逊公式直接由图26(b) 写出传递函数Uc(s)/Ur(s) 。独立回路有三个:回路相互不接触的情况只有L1和L2两个回路。则 由上式可写出特征式为: 通向前路只有一条由于G1与所有回路L1,L2, L3都有公共支路,属于相互有接触,则余子式为1=1代入梅逊公式得传递函数图2-8 PI调节器 例2-6 有源网络如图27所示,试用复阻抗法求网络传递函数,并根据求得的结果,直接用于图28所示PI调节器,写出传递函数。图2-7 有源网络 解:图2-7中Zi和 Zf表示运算放大器外部电路中输入支路和反馈支路复阻抗,假设A点为虚地,即UA0,运算放大器输入阻抗很大,可略去输入电流,于是:I1 = I2则有: 故传递函数为 (24)对于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调节器,式(24)可看作计算传递函数的一般公式,对于图2-8所示PI调节器,有故例2-7 求下列微分方程的时域解x(t)。已知。 解:对方程两端取拉氏变换为: 代入初始条件得到 解出X(s)为: 反变换得时域解为: 图2-10 系统结构图的简化 图2-9 系统结构图 例2-8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9所示,试用化简法求传递函数C(s)/R(s)。 解:(1)首先将含有G2的前向通路上的分支点前移,移到下面的回环之外。如图2-10(a)所示。(2)将反馈环和并连部分用代数方法化简,得图2-10(b)。(3)最后将两个方框串联相乘得图2-10(c)。例2-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11所示,试用化简法求传递函数C(s)/R(s)。图2-11 系统结构图 解:(1)将两条前馈通路分开,改画成图2-12(a)的形式。(2)将小前馈并联支路相加,得图2-12(b)。图2-12 系统结构图 (3)先用串联公式,再用并联公式 将支路化简为图2-12(c)。例2-10 已知机械系统如图2-13(a)所示,电气系统如图2-13(b)所示,试画出两系统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证明它们是相似系统。(b)电气系统(a)机械系统图2-13 系统结构图 解:(1)若图2-13(a)所示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遵循以下原则并联元件的合力等于两元件上的力相加,平行移动,位移相同,串联元件各元件受力相同,总位移等于各元件相对位移之和。微分方程组为: 取拉氏变换,并整理成因果关系有: 画结构图如图214: 图2-14 机械系统结构图 求传递函数为: (2)写图2-13(b)所示电气系统的运动方程,按电路理论,遵循的定律与机械系统相似,即并联元件总电流等于两元件电流之和,电压相等。串联元件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元件分电压之和,可见,电压与位移互为相似量电流与力互为相似量。运动方程可直接用复阻抗写出:整理成因果关系: 图2-15 电气系统结构图 画结构图如图2-15所示:求传递函数为: 对上述两个系统传递函数,结构图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两个系统是相似的。机一电系统之间相似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 相似量机械系统xix0yFF1F2K11/K2f1f2电气系统eie0ec2iii1/RRC1C2例2-11 RC网络如图2-16所示,其中u1为网络输入量,u2为网络输出量。(1)画出网络结构图;图2-16 RC网络 (2)求传递函数U2(s)/ U1(s)。解:(1) 用复阻抗写出原始方程组。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中间回路 (3)整理成因果关系式。即可画出结构图如图2-17 所示。图2-17 网络结构图 (4) 用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