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设计_第1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设计_第2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设计_第3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设计_第4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目标: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有效地探索新的计算方法。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顺序。3、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写法和计算方法;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4、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3、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解决进位叠加乘法。4、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5、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会科学合理编码。教学方法与措施:1、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推、尝试等活动,探究口算乘法的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实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学生用书的组成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列乘法竖式。3、利用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讨论。4、加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5、通过了解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结构和含义来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课时安排:1、口算乘法 2课时2、笔算乘法 9课时3、整理与复习 1课时综合实践:数字与编码 1课时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P5657例1、例2,完成练习十二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重难点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 一、复习准备 6个十是多少? 8个百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口算: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二、学习新知: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师用手指一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3、解决问题(1)师: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吧。先看看这个问题。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元?(2)集体校对:谁来汇报一下?(师板书算式)29=18 我们可以用二九十八这句口诀来计算。(3)10人要多少钱呢?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试一试吧。生独立思考,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全班反馈完成的同学,在你们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来汇报一下?210=20,你是怎么算的?看作2个10,就是2021个十=2个十=20(21=2,210=20 师:21的“1”表示的是?)生说师板书算法。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4)计算310 104这两题你能算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选一题,轻轻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4、迁移类推,学习新知(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2)反馈:3个20是60;32个十=6个十=60;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每个同学轻轻地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计算403= 2400= 206= 27=503 = 4600= 730= 207=809 = 7005= 30002= 2007=开小火车5、总结算法计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转化乘表内乘法),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计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转化乘表内乘法),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五第一、二题口算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口算乘法例1:303 = 60 (元) 想: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就是60.2003 = 600例2:123 = 36 想:103 =30 23 = 630+6=36第2课时:口算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第611题。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教学准备1、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明白口算方法,培养口算的习惯。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一、引入 1、口算204= 1006= 3007=504= 40006= 7008=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解决问题。1、出示教科书第59页第7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案。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2、出示教科书第59页第6题。 读题、找信息和问题。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3、教科书第59页第8题。教师组织交流。 4、出示教科书第59页第9题 先思考,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独立计算。 上台板演。学生评议。5、出示教科书第59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设计口算练习20004+1980 (406-385)3 =8000+1980 =1213 =9980 =363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学反思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一、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反思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旧知,探讨算法迁移类推,发现规律巩固练习,总结得失。首先我创设了带学生去游乐场交流图中给我们呈现的数学信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观察不会计算的算式,进而引入新课。让学生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对于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欣然参与新知学习。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接着,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掌握10乘几的口算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模仿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然后我呈现了两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第二组发现规律主要是要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搞清楚积的末尾到底有几个0。最后,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先再次回到游乐场去边玩边算,后再拓展延伸(接龙游戏)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二、存在问题反思 (1)一点遗憾:在合作学习、探讨算法和迁移类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要真正让学生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要开放学生的脑子和嘴巴,让学生多想多说,教师千万不可包办代替。(2)两点困惑:1、如何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中不断体验成功?2、如何处理口算时多种方法的比较?是否强化简便的算法? 三、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以后要把教材的习题处理作为课题来研究,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第三课时: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P60例1,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重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教学准备PPT、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开火车:选两道题让学生说口算过程。2004= 1002= 7007=604= 80006= 6008=8004= 6007= 308= 6007= 1005= 30005=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出示例1情境图,谈话导入。 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2、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4、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探讨交流发现计算方法。1、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计算。 (1)尝试计算。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2)师生互动,交流算法。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12+12+12=36、103=30、23=6、30+6=36。先把12分成几和几?103是因为?23是因为?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2、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3、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教师板书: 1 2因数 3因数 3 6积教师:用竖式的方法是今天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方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4、介绍竖式。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1 2 因数 3 因数 3 6 积 三、尝试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课堂总结 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板书设计笔算乘法123= 361 2因数 3因数 3 6积第4课时: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课本P61例2,完成练习十三第3-5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重难点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用竖式计算3223213431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二、探讨交流,学习新知。1、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主题图,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看图口头表达图中所表示的意思。2、探索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简要概括,并板书题目: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6本,一共买了多少本?(1)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163=(2)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指名汇报。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3、探究“183”的笔算方法。(1)估算把16看成20,再乘3,大约60本。 (2)尝试计算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6348(本) 1 6 1 6 1 6 3 1 6 4 8 4 8 (3)规范格式,理解深化。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1 6 3 4 8教师: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A先乘哪一位?结果是多少?B个位上的积满十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向十位进位,个位积是18,4写在个位上,1写在十位上,写得小一点。C再乘哪一位?(十位)D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E指导看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两个竖式。(7)引导学生归纳笔算乘法的算法。(8)练习反馈: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272= 155= 2143= 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方法。4、小结归纳。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 181 2 7 2 3 2 6 5 6 1(2)课本第63页第3题。列竖式计算128 = 137 = 166= 145 = 183= 174=四、全课总结: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163=48(本) 1 6 1 6 1 6 3 先用3乘个位6 1 6 再用3乘十位1 4 8 4 8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第5课时:笔算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P62例3,完成练习十三第6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个位、十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培养计算意识。重难点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 一、课前准备1、口算36+4= 29+3= 38+3=29+5= 36+7= 58+6=2、笔算243 175 166指名板演,其余学生齐练,然后集体订正。二、探究体验。1、观察情景图。(出示情景图)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 (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问题“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2)组织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249= (3)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有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学生独立估算后进行全班交流2、探究笔算方法。 (1)教师:如果要知道准确的瓶数,该怎么办?(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用竖式计算。 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笔算方法,要求学生同时进行再次操作计算。 3、比较分析。 教师:这道题与前一节课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三、巩固深化 1、列竖式计算。 787= 679=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讲解。 2、对比练习。 498= 698= 学生独立完成。 3、延伸练习。 笔算13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有什么收获? 2、在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数位照齐(2)先算个位(3)计算十位时一定要把进上的数加上。板书设计笔算乘法(连续进位)249=216(瓶) 24 9 200 (瓶) 2 4 因数 20 10 9 因数 2 1 6 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分为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两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是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体现以下几点:1、注意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有趣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愿望。情境的创设,让计算教学有效克服枯燥感。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形式多样,如小兔走迷宫,小小商店等为计算教学增添了许多精彩。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的算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还不够,对新知识的探索还不够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浓厚。2、注重细节教学 总之,我认为这堂课上得不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63页练习十三第1015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重难点重点:能够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地学习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一、知识铺垫: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需要注意什么?二、练习设计:1听算:(只写得数)集体订正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展台展示,学生评价)1355= 525 2696 = 6564 42735=84561 3 5 2 6 9 4 2 7 3 5 6 55 2 5 6 5 6 4 8 4 5 63计算下面各题。(集体订正)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集体订正)篮球78元 足球65元 羽毛球拍36元 中国象棋12元 乒乓球拍24元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练习十三第12、14题。让学生理解“最多”是指电影院满座。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小结: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四、作业设计1、完成P65 12、14、15板书设计练习课1355= 525 2696 = 6564 42735=84561 3 5 2 6 9 4 2 7 3 5 6 55 2 5 6 5 6 4 8 4 5 6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且有叠加情况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营造自主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叠加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堂开始从复习口算,竖式的书写入手为新课的内容作了个铺垫;紧接着从身边的情景创设了问题情景,提出了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下面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校运会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收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每箱24瓶,9箱一共多少瓶。引出了“249”的式子。 2、重视估算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所以当学生列出表示9箱矿泉水的瓶数249后,我不急着让学生马上算出准确值来,而是先让学生估一估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学生通过估算,知道9箱矿泉水的准确值应该是在180瓶至240瓶之间,得到一个大概范围。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在学生估算后,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有了口算的基础,笔算一次进位的基础,很快地就能和同桌合作交流得出了连续进位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4、不足之处。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当问题一抛出我总希望马上有学生能回答,生怕冷场,所以也就造成了一些中差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步伐是被拖着的。 5、启示。课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包括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合作探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7课时:0的乘法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课本P66-67例4、例5,完成练习十四第1-3题。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解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难点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0和任何数都得0的算理。教学准备PPT、3个盘子,6个苹果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例4图片(课件出示),讲摘仙桃的故事:“王母娘娘让七仙女去摘仙桃,当七仙女到桃园时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了,七仙女提着空篮子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2、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做,用乘法怎么做?师板书:0+0+0+0+0+0+0=070=0 07=0:0乘7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3、想一想:03= 90= 00=4、总结:你发现了什么?0乘几就表示有几个0相加,乘得的结果是0,0乘以任何数都得0。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0的乘法。(板书课题)5、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二、迁移类推1P67例5的教学。(1)出示主题图: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个人?(2)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算式。6048=2、计算:6043 (1)先估计一下结果。 (2)尝试笔算。独立计算,学生板演。让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强调:3和十位上的0乘不乘,乘积写在什么位置?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6 0 4 8 4 8 3 24、拓展练习。 5024积的十位和百位为什么都是0?5、小结:今天这两个笔算有什么不同?(因数中间有0)要注意什么?(按照一位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不管被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三、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第8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对比练习。 (1) 1 3 8 1 0 8 4 4 (2) 1 0 2 1 0 9 3 3 3、拓展练习。计算10054. (1)独立计算,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2)找出与例6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给同桌说说。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0+0+0+0+0+0+0=0 6048=70=0 07=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第8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67页例题6.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难点: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一、复习导入1、直接写得数: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2、列竖式计算:2276 4036二、新知探索1教学例6(1)出示主题图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2)自主尝试计算 2803(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小组交流:(4)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5)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及时练,列竖式计算:2503 1204 25003 16004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3、巩固练习(1)完成P67 做一做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P69 84203 5303 3803 1604 3504 1904(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三、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1列竖式计算:P68 66402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2听然后做:学校买4台电风扇,每台14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挑学生板演,集体订正。3、完成P69 7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题目中有两个大约,结果不用大约,约等。4、完成P69 9、10、11、12板书设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803840(元) 2 8 0 3 8 4 0答:一共需要840元。第9课时: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第70页例7教学目标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重难点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一、创设情境谈话:(出示教材第70页例7的情境图)周末,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同学们来到展览馆大门紧闭着,需要买票才能进入。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版主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二、互动新授1.认真读题,分析问题引导;说说从情境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298)3.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讨论:要解决带250元钱够不够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请你们选择一下,看哪种算法能够比较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原因。(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看法用估算能够比较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只知道298的结果是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没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所以我们用估算的方法,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2)师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够不够”的问题时,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师板书:乘法估算)4.分析与解答(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小组内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3)小组代表汇报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把29看成30,用30乘8得240,所以298240(元)(4)判断:250元比实际钱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多了。因为240250,所以带250元购买门票)(5)小结:同学们想的很好。由于298是大约等于240,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就不能用等于号来表示,要用“”,跟老师一起书写“”5、回顾与反思检验:我们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很快就估算出结果,解决了问题。是否正确呢?我们代入原题检查一下。(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指23名说,要求把过程说清楚。有30人门票才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6、结合生活,创编例题。情境引入:29名同学的票钱够了,如果加上三位老师呢,250元还够不够呢?利用刚才我们学的估算方法,同学们来尝试估算一下。(1)独立思考,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2)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统一意义。(3)小组代表汇报7.比较分析,感悟估算(1)质疑:观察以上两种方法,请大家思考:哪种方法更合理,为什么呢?(2)师总结: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分析。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70页“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68=720(元) 28=16(元) 16720=736(元) 700736800 带700元买门票不够,带800元够)师强调:够不够的问题,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2. 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1)独立思考,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3)集体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该怎样估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多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再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就能得出估算的结果。板书设计 估算乘法298240(元)308240(元)240元250元答:带250元钱去够。估算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不禁想:学生应该明白把多位数看成整百数好,还是把一位数看成整十数再估算更接近。于是教学时尝试: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第一次感悟:出示:第70页例2登月火箭,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我先让学生估算,交流孩子的估算结果。A.829,29看成30,这样829240(元)B. 829,8看成10,这样1029290(元)。追问A:29看成30,829240(元),多了几个8?追问B:8看成10,829290(元),多了几个29?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A.29看成30,829240(元),多了1个8,其实只需付240-8=232(元)估成240元比较接近;B. 829,8看成10,这样1029290(元),多算了2个29,58元,估得太大了不太合理。把多位数看成整十数再估算更合理,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对估算方法也有所感悟。第二次感悟:联系主题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