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_第1页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_第2页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_第3页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_第4页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 姓名: 得分: 2019 年 3 月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 1 分,共 12 分)1、放大镜又称 ( ) ,镜片的特点是中间 ( )、边缘( )。2、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3、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 ( )琢磨而成的。4、有规则的集合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 ),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 ),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5、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6、微生物也是( ),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8、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和(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 2 分,共 16 分)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A 、凸度 B 、材料 C 、面积2、( ) 的建立,被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A、细胞学说 B 、动力学 C 、仿生学3、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倍。A、 200 B 、2000 C 、200 万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5、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1.6、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 、味精 C 、玻璃7、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 。A、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8、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 B 、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三、判断题。(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 ,错误的打上“ ”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作用。 ( )2、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1/3 毫米的微小物体。 ( )3、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4、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6、罗伯特胡克是世界是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 )7、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 )8、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9、细菌属微生物,细菌对人类来说有害处也有益处。 ( )10、微生物也是生物。 ( )四、连线题。下列电器是将电能转化成什么能?(每线 1 分,共 4 分)列文虎克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 “细胞”这个名称罗伯特 胡克 制成最可以放大 300 倍的显2微镜培根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格罗斯泰斯特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五、科学探究: (错写,漏写均不得分,共 3 分)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3 分)(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 23 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2、将下图左侧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填到相对应的括号内。 (每空 1 分,共 5 分)( ) 认识显微镜备选:反光镜 ( )物镜调节旋钮 ( )( )3( )目镜载物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1、 凸透镜 厚 薄2、 触角 3、 水晶4、 晶体 立方体5、 细胞 6、 生物 7、 越小8、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二、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A 2 、A 3 、C 4 、B 5 、A 6 、C 7 、C 8 、A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2 、 3 、 4 、 5 、6、 7 、 8 、 9 、 10 、四、连线(每线 1 分,共 4 分)列文虎克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罗伯特 胡克 制成最可以放大 300 倍的显微镜培根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格罗斯泰斯特 设计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