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ppt_第1页
30《诗五首》.ppt_第2页
30《诗五首》.ppt_第3页
30《诗五首》.ppt_第4页
30《诗五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诗五首,知识小贴士,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1、划好节奏。通常情况下,律诗与绝句可根据以下语节来划分:四言句:22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句:212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21如“晨兴/理/荒秽”七言句:223如“人生/自古/谁无死”2212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押住韵脚。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字音适当延长,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3、情感吟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这样的朗读感受中逐渐体会古诗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如李白的静夜思,朗读时语速可平缓些,语调可略微低沉些,要读出思乡的情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要以豪迈的语气去朗读,体会到河山的壮丽,诗人的喜悦之情;杜甫的绝句要以喜悦的自由的语气指导;陆游的示儿,要突出诗人的悲痛心情与悲壮的气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问题思考,1.“杨花落尽子规啼”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氛围,也就融情入景。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登飞来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问题思考,1.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3.这首诗和一般的登高诗相同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指困难、挫折、障碍等,1.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3.这首诗和一般的登高诗相同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的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诗人。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昌龄、孟浩然一派。,1.“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3.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问题思考,1.“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以“寂”衬“音”,这里是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的手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如果周围一片喧闹,人们就不会在意钟磬的声音了。,2.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破山寺极静极美的环境,使作者消除了私心杂念,心如止水,空明纯净。,3.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声静来衬托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望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问题思考,1.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试作简要赏析。2.请品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钟”“割”两字的妙处。3.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1.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试作简要赏析。首联写远望所见,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秀美与高大;颈联写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尾联写想象登高俯望。,2.请品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钟”“割”两字的妙处。,运用了拟人手法,“钟”写大自然对泰山的眷顾,极言泰山之神秀。“割”从山的北面来看,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泰山的遮天蔽日的形象。,3.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问题思考,1.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从写作手法与抒发感情的角度)3.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从写作手法与抒发感情的角度),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愿,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3.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作者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想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情怀。,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检测与反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情于月”,表达自己对友人同情和关切的句子是_,_。诗中既写时令又写景的句子是_,_。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是_,_。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4.登飞来峰中表达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诗句是_,_。,5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本诗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明暗变化的诗句_,_。6.观沧海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自己伟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的句子是_,_。_,_。_,_。,梳理与深化,【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