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5).ppt_第1页
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5).ppt_第2页
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5).ppt_第3页
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5).ppt_第4页
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寺窟壁画与石刻凝固的佛学,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吴啸涛,中国四大古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从世俗的层面理解,莫高窟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比此水平更高的石窟了。,一、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按照壁画内容可分为:,本生故事、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图案装饰五大类,尸毗(p)王割肉救鸽,第254窟,九色鹿本生图,第257窟,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257窟壁画的主要题材。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弥勒下生经变,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在佛教中,修行的人可以出家,成为我们俗称为和尚的僧侣,也可以不脱离世俗生活在家修行,这就是居士。在古代的印度,最著名的一位居士是维摩诘。他不但精通佛法,而且口才极好善长辩论。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维摩诘成为了中国历代文人学士的偶像,深受推崇。据佛经记载,一次维摩诘生病在家修养,许多人都去探望他,维摩诘便乘机为他们说法。释迦牟尼知道维摩诘装病,就派十大弟子、四大菩萨前去问病。谁都知道维摩诘的辩才,没有人敢去。最后,释迦牟尼派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去。于是,文殊菩萨就在菩萨、弟子、天人的维护下,浩浩荡荡地去探望维摩诘。探病期间,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就佛教问题展开了探讨和辩论。这个故事因为精彩激烈而常常入画。维摩诘也常常被画家们塑造成病中辩论的形象。第220窟画中的维摩诘坐在胡床之上,身披氅(chang)裘,手中挥着拂尘。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双眉紧锁,双目炯炯有神,似乎正于对面的文殊菩萨进行激烈地辩论。比起周围的其他人物,维摩诘的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因为用红色进行了晕染,立体感很强,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这个形象和画家们通常创造的病态的维摩诘大相径庭。与其说这是古代印度的居士,不如说是中国魏晋以来清谈的名士的艺术概括。实在堪称传神的人物形象艺术珍品。,莫高窟第320窟南壁阿弥陀经变,佛教传说中有一位叫阿弥陀的佛,他统治着西方的极乐世界。凡是虔诚地尊信他的佛教徒,以后都可以来到极乐世界生活。这种对阿弥陀佛的信仰,在我国古代极其盛行。所以,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绘也是最经常出现的佛教绘画题材。,莫高窟第217窟西方净土图,所谓“净土”,就是指佛居住的土地,它庄严、洁净、美好。这块土地,也叫做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是相对于“秽土”而言。所谓“秽土”,就是指世人所居住的土地,它充满了污浊。如果一个人,通过修行,来世可以降生在净土世界。,莫高窟-盛唐172窟西方净土图,三、尊相画所谓尊像图,就是宗教神灵的肖像画。最主要的是说法图。在说法图中包括:大彻大悟的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虔诚修行、自我解脱的弟子;威武勇猛的天王、力士;轻歌曼舞的飞天等等。,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四、供养人画像,西夏王供养像,飞天莫高窟第172窟宫殿楼阁,美术鉴赏,敦煌329窟飞天中唐,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敦煌407窟莲花三兔藻井隋代,藏经洞,美术鉴赏,斯坦因,1907年王道士,掠夺简史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