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PPT参考课件.ppt_第1页
补体系统PPT参考课件.ppt_第2页
补体系统PPT参考课件.ppt_第3页
补体系统PPT参考课件.ppt_第4页
补体系统PPT参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体系统,免疫分子,第4章补体系统,补体:它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的活性蛋白质,具有酶活性。补语系统的构成和命名。二、补体激活。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受体。补体的生物学效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1、补体系统,免疫分子,第一部分概述,补体:博代在19世纪末体液免疫被发现后不久就证明,新鲜血清中有一种不耐热成分,可以帮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细菌溶解。这种成分被称为补体,因为它是抗体发挥溶解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补体系统由补体的内在成分、补体受体、血浆和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等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也称为补体成分,是存在于血浆和体液中的蛋白质,构成补体的基本成分,包括:C1q、C1r、C1s、C2和C4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的因子B、D和性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MBL途径)的MBL和MBL相关丝氨酸酶(MASP);补体激活的常见成分C3、C5、C6、C7、C8、C9。补体系统,免疫分子,1。补语系统的构成,2。补体调节蛋白是指存在于血浆和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的关键酶来控制补体激活的强度和范围,包括:因子H、因子I、C1-INH、C4bp、S蛋白、Sp40/40、羧肽酶N(过敏性毒素失活因子)、因子H样蛋白(FHL)、因子H相关蛋白(FHR);衰变加速因子(DAF)、膜辅助蛋白(MCP)、CD59等。存在于细胞膜表面。补体受体是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分子,可与补体激活过程中形成的活性片段结合,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目前,CR1、CR2、CR3、CR4、CR5、C3aR、C4aR、C5aR、C1qR、C3eR、因子H受体(HR)等。被发现了。(1)补体成分的命名(2)补体片段的命名(3)其他命名原则(1) C1(qrs)和C2.c92按照发现的顺序(1)按功能命名调节成分:C1抑制剂;C4结合蛋白3。激活的裂解片段加上小写字母:例如C3a、C3b等。4.酶活性成分加上水平线;例如,C3bBb、6、补体系统、免疫分子、2、补体生物合成,约90%的血浆补体成分是由肝脏合成的,只有少数成分是在除肝脏以外的其他部位合成的,在组织损伤和炎症状态的急性期,补体生成增加,血清补体水平增加。补体系统、免疫分子、补体系统的激活在第二节中,多种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始于C1q-C1r-C1s,抗原抗体复合物是主要激活剂;来自C3的替代途径,不依赖抗体;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糖基识别的MBL通路。此外,上述三种途径有一个共同的末端反应过程。补体系统,免疫分子,补体3激活途径图,9、补体系统,免疫分子,(一)经典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是指主要由C1q和激活剂组合,顺序激活C1r、C1s、C2、C4、C3、C3转化酶(C4b2a)和C5转化酶(C4b2a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1.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成分:参与经典途径激活的补体成分依次为C1、C4、C2和C3。2.经典途径激活剂:主要是与抗原结合的IgG和IgM分子。此外,还有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髓鞘和某些病毒蛋白(如艾滋病毒的gp120等)。)也可以用作活化剂。3.经典途径激活过程,10、补体系统、免疫分子,图: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图,11、补体系统、免疫分子、补体C3结构图,12、补体系统、免疫分子,图:补体C1结构图,13、补体系统、免疫分子,图:经典途径模式,14、补体系统、免疫分子,1、识别阶段,(1)补体激活经典途径,15、补体系统、免疫分子,2、激活阶段,C1s的第二底物是C2分子:C2和C2a和C4b结合形成C4b2a复合物(即C3转化酶)。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存在于C2a片段中,其活性仅表明当与C4b结合时,切割C3是补体激活级联反应中的关键步骤。C4b2a切割C3分子的链,生成C3a和C3b。新生C3b可与C4b2a中的C4b结合形成C4b2a3b(即C5转化酶)并进入末端途径。补体系统,免疫分子,3,MAC攻击阶段,17,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和旁路途径的主要激活剂:一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2.旁路途径激活过程:18、补体系统、免疫分子、旁路途径示意图、19、补体系统、免疫分子、(2)旁路途径、20、补体系统、免疫分子、旁路途径的C3b扩增效应、21、补体系统、免疫分子、(3) MBL激活途径。MBL途径是指一种激活途径,其中血浆中的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L)直接识别各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半乳糖胺或甘露糖,然后依次激活MASP-1、MASP-2、C4、C2和C3,形成C3和C5转化酶,其与经典途径相同,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MBL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剂是含有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团的病原微生物。补体系统、免疫分子、MBL激活途径、MBLpathway是指血浆中的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L)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半乳糖胺或甘露糖,然后依次激活MASP-1、MASP-2、C4、C2、C3,形成与经典途径相同的C3和C5转化酶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途径。MBL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剂是含有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团的病原微生物。补体系统,免疫分子,补体激活的最终过程,24,23,23,22,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23(3)血浆和细胞膜表面有许多补体调节蛋白,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中,它们通过控制酶活性和介质组装等关键步骤发挥调节作用。(1)经典补体途径和凝集素途径的调节(1)C1酯酶(C1s)和MASP(2)C3转化酶(C4b2a)的调节(2)补体旁路途径的调节(3)补体激活终末过程的调节(4)补体调节的同源限制现象(27)、(12)、(13)、(14)、(14)、(14)、(15)、(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 (16)、(16)根据其特点,补体系统、免疫分子和附属调节因子可分为三类:抑制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 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保护组织细胞免受补体破坏的抑制剂;29、补体系统、免疫分子;图:补体激活的调节图。30、补体系统、免疫分子、C1抑制剂效应、31、补体系统、免疫分子、DAF作用图、32、补体系统、免疫分子、CD59作用图、33、补体系统、免疫分子、第四补体受体、(1)补体型受体(CR1,C3b受体,CD35) (ii)补体型受体(CR2,C3b受体,CD21) (iii)补体型受体(CR3,Mac-1,CDHb/CD18) (v) C5aR(CD88) 补体的生物效应第5、35、36、37、37、38、38、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40、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39、 (2)参与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3)补体系统与凝血和激肽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1)在抗感染防御机制中作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桥梁,41、补体系统、免疫分子、第6节补体与疾病,(1)补体与感染性疾病:微生物促进补体活化后,微生物表面与补体片段如C3b、iC3b和C4b结合,通过CR1和CR2进入细胞,传播感染; (2)某些微生物可以以补体受体或补体调节蛋白为受体侵入细胞。例如,EB病毒以CR2为受体;麻疹病毒以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为受体。柯萨奇病毒和大肠杆菌以DAF为受体。等等。(2)补体和炎症性疾病:创伤、烧伤、感染、缺血再灌注、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等。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的炎症因子或复合物可以激活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