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文化分析PPT课件_第1页
里下河文化分析PPT课件_第2页
里下河文化分析PPT课件_第3页
里下河文化分析PPT课件_第4页
里下河文化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2,F,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区域范围,3,里下河地区几番海水进退,几番沧海桑田之变。在距今7000年前,苏北-苏中海岸线大致在赣榆、海州、灌云、灌南、涟水、高邮、扬州一线。此后,海平面逐渐稳定下来。,地质时期,秦汉时期,北宋以前,明清时期,1949年之后,秦汉时期,里下河地区日渐涸出,形成一些聚落。,黄河频繁溃决,浊水泛溢于苏中-苏北平原,填海造陆,淤塞湖泊,打乱了原有的自然水系,使里下河地区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有名灾难地区,极大地改变了包括里下河在内的整个淮河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据明史、清史稿有关河渠志的记载统计,黄河在苏中、苏北溃决的次数明代45次,清代47次,每隔几年就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水灾,在频仍的水灾中,里下河受祸尤深。,新中国重视水利基本建设,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用,对里下河地区起到了很重要的保障作用。另外,历年来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河网改造工程,也使里下河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F,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历史进程,4,关键词:水、湿地、动物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其中大纵湖是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该地区相比周边地势低洼,其中兴化市为最低洼,俗称“锅底洼”。里下河地区过去一向以水运为主,许多地方甚至“无舟不行”,经陆路无法到达,因常年湿地环境优良,吸引大批禽类在此栖息、活动。里下河自然湿地有以下四种类型:1、淡水湖泊湿地。里下河地区主要湖泊面积695平方公里,由溱湖、宝应湖、射阳湖、大纵湖等多个零散湖泊群及复杂的河网组成,其浅水区是一些较大型的涉禽、鹤类主要栖息、活动区域。深水区大都为雁、鸭类水禽。2、淡水沼泽、池塘。这类湿地主要是长期性或季节性沼泽、池塘。李中沼泽水生生物非常丰富,除了一些大中型的涉禽、鸭类还有湿地珍稀动物大湾、白鹳、黑鹳等。3、树木为主的湿地。里下河地区广泛地存在着沿湖、河、滩岸营造的杨树、水杉防护林,它们常常季节性或短期被水浸没,因而为一些水禽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4、以芦苇为主的沼泽湿地如大纵湖的芦苇荡。在此类湿地中栖息、繁殖的水禽非常丰富,芦苇荡除了冬季收割作业外,其它时间几乎无人为干扰,相对而言,对水禽栖息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F,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自然环境,5,非遗大纵湖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溱潼会船、高邮民歌、里下河灶头画、竹泓木船制造技艺、淮剧、龙舞、茅山号子、渔民号子、方言快板、建湖杂技、柳编、麦秆剪贴等等。其中,被专家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的溱潼会船节,被列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龙文化”是大纵湖镇一个特色文化,一年一度的“龙舞赛”都在三官村举办,场面恢弘。他们正倾力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舞龙之乡”。“大纵湖民间艺术节以龙舞为主,我们在传统布龙的基础之上挖掘草龙、火龙、板凳龙、女子百人龙等不同流派的龙舞,每年都会举行一场龙的聚会、龙的盛会。渔民的水上婚礼,则是极具水乡特色的一种传统爱情典礼仪式,在我国民间婚俗中也别俱一格。,F,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氤氲文化,6,F,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氤氲文化,7,文学里下河文学流派里下河地区自古以来文气很盛,文人辈出。新中国成立后,里下河文学创作迅速发展,逐渐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诗人,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主要代表作家有汪曾祺、胡石言、夏坚勇、曹文轩、费振钟、王干、汪政、刘仁前、朱辉、毕飞宇、顾坚、小海、吴义勤、庞余亮、鲁敏、沈浩波等,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蔚然成为一种文学流派。特点:1、从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上看,里下河地区形成了以文化核心区为代表的标志性作家群和以文化辐射区为代表的周边作家群。不管是文化核心区还是辐射区的作家,他们的文化之根都深深埋藏在里下河文化的沃土中,其文学创作和研究范畴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内涵。2、从题材和风格特征上看,里下河地区形成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作家群和具有文本探索风格的作家群。在创作中以里下河地区为主要表现对象,描写里下河的人情和地域风貌,创作了大量充满地域色彩的乡土风情作品,他们的作品大都追求清新自然、冲淡平和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具有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3、从体裁上看,里下河地区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和诗人群体。,F,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氤氲文化,8,F,02,里下河水乡文化研究,氤氲文化,9,地域精神里下河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汇地,既承受着“楚汉风韵”,又传承者“淮阳风骚”。里下河,喝着里河的甜水和下河的咸水,说着介于吴语和楚语之间的里下河方言,吃着介于扬菜和楚菜之间的里下河乡菜;这篇长江黄河两夹水的千年冲击平原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自然就有着独特的社会风俗事态人情。1、“水”、“土”交融的文化品格“水”与“土”的精神,表现为一种刚柔并济的文化品格既有“水”的“柔”,细腻、节制、婉约;又有“土地”的“刚”,顽强、刚毅、倔强。受着这种地域文化的作用,植根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学充满了浓烈的地域色彩。2、“雅”、“俗”共生的本土生活哲学里下河地区城市文化和农耕文化历来较为发达,这两种文化“雅俗共生、兼容并蓄”,里下河地区历代官府均重视学校教育,刻意培育崇文的社会氛围,每年都在文庙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里下河地区还有“崇文尚雅”的民风,无论城市或是乡村,里下河人对风雅之事充满向往,主要表现在:里下河人有诸多风雅之好,特别是对诗文书画的推崇,这种长久的文化熏陶使得里下河人表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崇文尚雅的文化气质。3、质朴的平民精神清末以来漕运、盐业改制后,商业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