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4).ppt_第1页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4).ppt_第2页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4).ppt_第3页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4).ppt_第4页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家住市区的李明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苹果(美国)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经济全球化,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品牌,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一、最受赞誉的合资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相似的事件有?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以及能够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对外政策,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缩短了和国际企业的差距,并努力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似的事件如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2007年1月9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200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参观者参观中国海尔集团展出的液晶平板电视。,2002年4月,来自印度的客商在“2002中国澄海国际玩具及工艺品博览会”上洽谈玩具生意。,美国人看中国:30年前看不起,而今尖叫短短30年敢与硅谷匹敌,美国财政部长助理理查德费希尔在美国全球主义者杂志撰文指出:中国三十年的变化使她具有了堪与美国硅谷匹敌的能力。,中国继美国后第二个研制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天河一号实测性能排列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第四位,峰值性能列第三位。,二、在竞争中求发展,()中国需要世界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但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WTO,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的权利,还有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二、在竞争中求发展,、关税的作用是什么?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实施宏观调控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各种偷逃税款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本国经济的发展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和发展本国民族经济的工具,二、在竞争中求发展,、失去关税的保护,中国农业生产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入世后,中国现有的购销体系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可能形成国家收购的粮食不能顺价销售,被迫长期囤积,而市面却充诉着外国的低价粮食,这样一来,政府的财政资金就越来越多的沉淀在粮仓里,一旦财政无力承受,停止高价收购政策,抛售存粮,粮价将全面暴跌,大批农民将破产。,要对国内农业进行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收购价格补贴、市场的优惠、科技的扶持),四、遵守游戏规则,运用游戏规则,、知识产权商标属于知识产权,中国以前很多企业都不注重对商标的保护,曾经出现过“中华老字号”等知名商标被恶意强注,知名商标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失去自主权的现象,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无形资产的流失。,四、遵守游戏规则,运用游戏规则,知识产权1991年,上海家化和美国庄臣父子公司合资成为上海庄臣公司,上海家化是以牺牲“美加净”“露美”两个品牌为代价,结果产品销售量锐减了54%,1995年,不得以重金赎回,当年的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四、遵守游戏规则,运用游戏规则,、有没有什么办法来保护知识产权?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国民的认识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幕,海关查处侵权商品,销毁盗版光碟,五、如何应对倾销指控,上述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上述两个事例从正反双方说明了我国企业应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学习并运用世贸规则,自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从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中国企业愿意与反倾销指控进行抗争,就可能在外国的反倾销调查中获胜。,六、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特殊挑战,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尽管中国一再声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即使以后发展起来了也绝不称霸。但西方仍不放弃对中国实力的过高估计,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处设置障碍。其实质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自身霸权地位失落的担心,反映其霸权主义的野心和本性。,因为美国所担忧害怕的,并不是华为获得领先自己的科技;美国所恐惧的,是华为所代表的正在飞速腾飞的中国。,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要求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矛头直指“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从最初以“扭转贸易赤字”为由大幅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货物关税到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制裁中国的通信企业,美国前后用时不过一年有余,却完成了从“贸易战”向“科技战”的升级,不得不说美国的这一波操作其实早有预谋。,纵观历史不难发现,美国针对日本也使用了同样的伎俩。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美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旷日持久、涉及领域广泛,某种程度上也为当前中国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日本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在“贸易立国”这一基本国策的支持下,对美出口实现了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在经历了低端加工、代工出口之后,日本出口至美国的产品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美国日渐将其视为对美国经济霸权的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开始了对日本长达30多年的打压。,美日贸易摩擦谈判的结果往往以日本单方面让步而告终,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日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当日本在货物贸易领域做出让步的同时,日本企业已经在高技术领域实现了对美国的追赶和超越。当美国意识到日本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威胁到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时候,才发现常规手段已经无法遏制其对美国的冲击了。,在进入1980年代之后,美日贸易摩擦的焦点开始转向高科技产品,主要涉及电信和半导体领域等。为应对两国之间的技术贸易摩擦,美国开始挥舞“国家安全”这一大棒,通过政治施压、外交恫吓等非常规手段来迫使日本企业就范。1981年,美国以违反国家安全机密法和出口管理法为理由,对日本企业在美项目进行干涉。,例如富士通公司在中标美国大规模通讯光缆建设项目之后,被美国议会以“威胁美国的安全”为由而拒绝。1983年,日本新日铁公司并购美国一家钢铁公司的计划因美国国防部的反对无果而终。而东芝公司则被美国以违反“巴统协议”为由遭到了无情的贸易制裁,东芝公司三年不得进入美国市场。,一是迫使日本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美国对日本的质疑来自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美日两国在1989-1990年经过5轮“日美构造协议”谈判之后,日本被迫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增加对内公共投资。其实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其经济结构、行政结构进行改革,而日美之间激进的“构造协议”则中断了日本内生性结构改革的进程,并影响了1990年代日本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二是迫使日元升值。1985年,美国联合西方国家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这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泡沫经济膨胀,并滋生对房地产等行业的投机性投资。日本企业以日元升值为契机,纷纷在美国投资设厂,并且大量并购美国的企业。这种行动在美国国内制造“日本买下美国”的恐慌的同时,日本企业的水土不服也导致大量投资并购以失败而告终。据统计,自1980-2000年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可以说这是美国通过金融手段迫使日本就范而导致的直接后果。,三是日本高科技企业一蹶不振。日本的计算机、电子通信以及半导体为主导的高科技领域遭到了美国的全方位打压。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巅峰时期(1985年)曾一度占据世界半导体产业50%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迫使日本先后两次缔结日美半导体协议(1986年和1991年),在限制了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幅提高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20%以上),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从此一蹶不振。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半导体企业10强中没有日本企业入围,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翘楚东芝公司位居第22名。,中国必须做好同美国长期竞争的准备。当日本在1980年代在技术领域占据高点的时候,美国发现已经无法单纯通过经济手段而遏制日本的技术崛起,所以采取了政治(直接施加政治压力)、行政(迫使日本国内行政改革)、金融(迫使日元升值)、军事(要求日本在军事领域负担更多)等多重手段迫使日本就范。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也跟1980年代的日本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不仅仅针对中国政府,同时还直接制裁中国的企业。这种制裁与反制裁将伴随着中国复兴的历程。,中国必须坚持原则立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贸易摩擦的问题上,美国对其军事盟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体系与其完全不同的中国。日本虽然同美国经历了长周期的谈判,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日本的让步更多,有时候甚至是无原则的让步,这样不仅仅伤害了日本的经济利益,同时还有作为独立主权的国际地位和形象。美国的贪婪属性不会因为日本的让步而放手,直到彻底把日本打压到毫无还手之力,至少短期内不再对美国构成实质上的挑战。对此,日本的经验教训必须吸取,美国的政治意图必须认清。,中国必须通过多边渠道维护自身权益。中国与美国在贸易领域的斗争,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也是自由贸易理念的竞争。树立能屈能伸、坚持原则的形象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并赢得对美斗争的胜利。截至199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同美国的贸易摩擦基本上都是在双边谈判的框架下予以解决,且日本往往屈服让步更多。但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之后,日本开始积极寻求在WTO多边框架下同美国就贸易摩擦问题展开磋商。而结果也证明日本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赢得对美诉讼的案例明显增多。,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该组织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华为很聪明,他知道无论美国如何限制,归根结底,只要产品好就有市场。2004年,华为CEO任正非找到何庭波,商量了一件事。“给你两万人,每年4亿美金研究芯片”。这就是华为的“备胎”计划。,备胎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华为做的后手准备。在当时,不只是华为,整个中国的核心芯片都靠从美国那进货;任正非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华为的命脉芯片,永远都是从美国人那拿现成的,华为就永远没法进步,而随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崛起,美国迟早要卡我们的喉咙。于是华为哪怕每年都投进去巨款,都要将这个备胎计划坚持下去。,除了砸钱造芯片,华为还在为今后的征途进行大量的人才储备。中国要发展,仅仅培育国内人才,是不够的,芯片领域不同于其他领域,不但要砸钱,还要砸各种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所以需要引进更多的海外人才。任正非在采访中提到,这是第二次人才大转移的机会,美国目前如此排外,大量的人才被核心所排斥,正好可以吸纳过来。,“我们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中心,拥有在职的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我们还有一个战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钱,向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对这些钱我们没有投资回报的概念。,而华为最充满智慧的做法,是在于美国发动封锁后,它却依然张开怀抱,拥抱全世界。任正非甚至还说愿意将5G技术分享给苹果。哪怕是在华为最艰难的时期,任正非仍然对外保证:华为将不会断供,会继续为全世界提供产品支持,签过的订单,哪怕是美国公司的订单,都会一个不落,不会因为美国的封杀,让合作方因为用不上华为的核心专利技术而产生巨大的损失。这是多大的魄力,这是怎样的契约精神,这是怎样的胸怀。,正是因为华为如此开阔包容,在华为的危难之际,很多国际企业都向华为伸出了援手。日本松下和东芝等公司表示:会一如既往的供货支持华为。,如果说外国企业对华为的支持让我们感受到公义的温暖,那么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