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武陵春》.ppt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武陵春》.ppt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武陵春》.ppt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武陵春》.ppt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武陵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人:许兰兰单位:九江外国语学校,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李清照(南宋),武陵春,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了解背景:北宋灭亡后,李清照来到南方,故乡已陷入金人之手,家中收藏的大批文物被焚毁,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故。金军继续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知人论世,愁,直接抒愁,细节传愁,触景生愁,比喻摹愁,三:闲话愁思,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量出了愁的长度。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写出了愁的杂乱。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把愁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李清照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四:剖析愁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原因让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李清照成为了一位“满纸愁怨语,滴滴辛酸泪”的妇人?【可以从词人的经历,社会环境等方面去思考】,四:剖析愁怀,李清照词特点,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闺阁生活和伤春怨别的题材,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有闲愁点缀。纵观李清照南渡后这一时期的词,孤独凄清的情怀自始至终都流动于其中,面对着祖国山河的沦丧,她沉痛无比,更加上家亡、夫死,她漂泊无依,她常常独自品尝孤独寂寞,因而伤时感怀。她把自己的这种深悲剧痛熔铸于其词作中。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