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植物鞣质化学VegetableTanninChemistry,本章讲授的重点在植物鞣质的组成与化学结构、植物鞣质的化学性质、植物鞣液的物理化学性质、植物鞣革机理、影响植鞣的主要因素与控制。对于植物鞣料、栲胶制造、植鞣方法仅作一般介绍。,.,2,名词概念,植物鞣料,植物鞣质,植物鞣剂,植物鞣革,.,3,1.植物鞣质(vegetabletannin),简称:鞣质(tannin);别称:单宁(tannin);植物多酚(plantpolyphenols);定义:含于植物体内的、能使生皮变成革的多元酚化合物。,.,4,2.植物鞣料(vegetabletanninmaterial),富含鞣质(鞣质8%),且有利用价值的皮、干、叶、果等。皮:落叶松、荆树皮、杨梅、柚柑、厚皮香叶:漆叶(茶叶,但无工业利用价值)木:坚木根:红根瘤:五棓子果壳:橡椀果实:花香果,.,5,3.植物鞣剂、栲胶vegetabletanningextract,extract,用水浸提植物鞣料提取鞣质所得的浸提液,经进一步处理而得到的固体块状或粉状物。处理方式:净化、浓缩、化学改性、干燥等。目前使用的栲胶,一般都是经过亚硫酸盐化学改性的,商品栲胶有冷溶、热溶、半冷溶之分。,.,6,栲胶是一种混合物,成分如下:,水份栲胶不溶物总固体非鞣质(non-tannin)水溶物可逆结合鞣质鞣质不可逆结合鞣质,.,7,4.植物鞣革(vegetabletannedleather),以植物鞣剂为主鞣制而成的革。特点:成革纤维组织紧实、延伸性小、成型性好。用途:鞋底革(内、外底)、工业用革、装具革、汽车坐垫革、箱包革、皮带革、凉席革等。,.,8,本章讨论的内容:鞣质的组成、结构、性质鞣剂的性质鞣质与胶原的反应、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及反应机理等,植物鞣剂,植物鞣法,植物鞣革,鞣质结构与性质,原料皮,.,9,第一节植物鞣质,一、鞣质的分类分类方法1.热解产物分类法2.化学分类法,.,10,1.热解产物分类法,根据鞣质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180200或者与碱熔融时所得分解产物的不同进行分类。1)没食子类鞣质:邻苯三酚,如中国五棓子、橡椀2)儿茶类鞣质:邻苯二酚,如落叶松3)混合类:邻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如柚柑、杨梅,.,11,2.化学分类法,根据鞣质的化学组成和化学键的特点,将鞣质分为两类:水解类(hydrolysabletannin)缩合类(condensedtannin),.,12,1)水解类,定义:多元酚酸与糖(或多元醇)以酯键或甙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的混合物。特点:与稀酸、稀碱、酶的作用或与水共沸,水解成多元酚酸和糖(或多元醇)。分类:(依据水解产物的差异)鞣酸类:没食子酸(gallicacid),如中国五棓子;鞣花酸类:没食子酸和鞣花酸(黄色沉淀,黄粉,gallogen,ellagicacid),如橡椀。,.,13,2)缩合类,分子结构中不含酯键,且所有的芳环都是以碳链相连;特点:1)在水溶液中不受酸或酶作用水解;2)与稀酸共煮或在强酸作用下,分子缩合变大,形成红粉(tanninreds)。,.,14,3.区别两类鞣质的化学反应,.,15,二、鞣质的组成与结构,鞣质是化学结构极其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两类鞣质的结构特征水解类:葡萄糖为鞣质的核心,多元酚酸与糖结合;缩合类:儿茶素的多聚体,.,16,(一)水解类鞣质hydrolysabletannin,多元酚酸与糖(或多元醇)以酯键或甙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的混合物。鞣酸类:没食子酸和葡萄糖(五棓子)鞣花酸类:没食子酸和鞣花酸、橡椀酸和葡萄糖(橡椀),.,17,.,18,1.五棓子鞣质(gallotannin),五棓子鞣质:1,3,4,6四没食子酰2(24个没食子酰)D葡萄糖,存在三种不同结构:,.,19,五棓子鞣质的生产及其反应,.,20,2.橡椀鞣质(valoliatannin),水解后产生没食子酸、鞣花酸、橡椀酸和葡萄糖鞣花酸不溶于水,在鞣液中为黄色沉淀,一般叫黄粉。(gallogen;ellagicacid),.,21,橡椀鞣质的组分,德国海德堡大学的Mayer教授从1968年着手研究橡椀鞣质,到1971年首次报导了使用柱色谱法将橡椀鞣质分离出四种不同的级分。到1976年对这四种级分的7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特性提出的报告,这七种组分是:栗木精、甜栗精、栗木橡椀酸、甜栗橡椀酸、橡椀精酸、异橡椀精酸、甜栗素,.,22,.,23,(二)缩合类鞣质(condensedtannin),由各种儿茶素为母体缩合而成的(儿茶素种类和连接方式)。几种常见的儿茶素:,.,24,儿茶素(catechin),无色晶体、微溶于水、不具鞣性,加热到100时,变成缩合类鞣质,再加无机酸共煮,生成红粉沉淀。儿茶素是5,7,3,4四羟基黄烷3醇,在分子中C2,C3为手性碳原子,有四个异构体:,.,25,1.坚木鞣质(quebrachotannins),主要由坚木儿茶素、棓儿茶素和儿茶素缩合而成。坚木鞣质平均分子量为10001500,说明(C15)34结构单元是坚木鞣质的主要成分。,.,26,2.黑荆树皮鞣质(blackwattletannins),主要单体多酚:(+)儿茶素(+)棓儿茶素(+)坚木儿茶素无色菲瑟定(+)荆树皮儿茶素无色刺槐定缩合过程见图3-1。,.,27,.,28,3.落叶松鞣质(larchbarktannin),落叶松鞣质组分分析落叶松树皮粉碎脱脂(石油醚)浸提(丙酮)萃取(乙醚;乙酸乙酯;水)色谱分离纯样化学分析(成分;聚合度)仪器分析(IR,MS,NMR,CD)儿茶素+儿茶素五聚体+儿茶素七聚体+儿茶素多聚体结论:落叶松鞣质主要是以儿茶素为母体的多聚体。,.,29,落叶松鞣质,落叶松鞣质主要是以儿茶素为母体的多聚体。,.,30,4.其它缩合类鞣质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分析步骤鞣料浸提纯化萃取GPC纯样降解(花色素、间笨三酚)结构鉴定(NMR、IR、CD、UV)多聚原花色素的化学结构特征(见表3-3)多聚原花色素的化学结构式(见图3-2),.,31,.,32,多聚原花色素的化学结构式图3-2,.,33,结论,落叶松、木麻黄、山槐树皮、红根、薯莨鞣质:儿茶素为母体的典型缩合类鞣质。杨梅是以棓儿茶素为母体的缩合类鞣质。柚柑、槲树皮是以儿茶素和棓儿茶素为母体的缩合类鞣质。,.,34,三、鞣质的分子量与鞣性,从white的结论、水解类鞣质代表物棓酰基葡萄糖,云杉单宁级分分子量等实验结果,归纳出下列结论:1、鞣质的分子量应在5003000,分子太大,难以渗透,分子太小,不足以在胶原纤维间形成多点结合。2、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渗透),分子越大、鞣性越好(表3-4)。3、鞣质的鞣性与其共生的非鞣质有关。,.,35,四、鞣质的化学性质,鞣质与皮蛋白质作用涩性和收敛性植物自我防御机制鞣制化学的重要内容鞣质与金属离子作用鞣质与金属离子作用形成部份溶解或不溶解的配合物:二价离子:Ca+、Fe+、Mg+、Pb+、Sn+、Zn+三价离子:Fe+、Al+、Cr+,.,36,鞣质与金属离子作用的应用,Ca+:早期制革,浸灰后只部份脱灰,借助于Ca+与鞣质作用而将鞣质固定在皮纤维之间。表面脱灰后应干净,防止生成鞣质钙斑。Mg+:硫酸镁填充,固定鞣质、增重作用Pb+:Pb(Ac)2沉淀,纯化鞣质,.,37,Fe+、Fe+:单宁金属染料、染色性复鞣剂、墨水等应用,Al3+:Al植结合鞣Cr3+:Cr植结合鞣,单宁金属鞣剂,.,38,3.鞣质与甲醛作用,醛-植结合鞣法基础反应树脂化改性栲胶的基础坚木、荆树皮儿茶素、儿茶素、棓儿茶素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A环上有一强亲核反应中心即A环6位和8位CH2O在碱催化情况下为亲电试剂,8位,8位,6位,6位,.,39,CH2O交联的鞣质分子,.,40,4.鞣质的水解与缩合,(1)缩合类鞣质在强无机酸存在和加热情况下,产生两种反应(降解或缩合):a.降解大分子鞣质降解成小分子无鞣性的酚类物质,如儿茶素、花色素。这是鞣质降解生成基础化工产品的基本反应。,.,41,缩合类鞣质的降解,.,42,b.缩合杂环发生水解生成对羟基苄基正碳离子,然后与其它鞣质亲核中心缩合成更大的分子或红粉;红粉:phlobaphenes,tanninreds.,缩合类鞣质的水解与缩合,.,43,(2)在加热和无机酸作用下水解类鞣质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的利用:制取没食子酸、鞣质改性反应示意图:,R:24个没食子酰基,鞣质的水解与缩合,.,44,5.鞣质的氧化,鞣质醌类深色物质随pH,氧化在鞣质溶液中加亚硫酸氢钠、有机酸可阻止鞣质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如下图示:,O,.,45,6.鞣质与亚硫酸盐反应,在鞣质分子中引入磺酸基(SO3Na)以增加栲胶的水溶性等;具体内容将在鞣质的改性中详细讨论。,.,46,复习思考题,1、水解类鞣质分为几小类?它们水解后的产物中可能有哪些酚羧酸?举例说明(p97-98)。2、缩合类鞣质为什么不水解?它们由什么样的母体缩合而成?举例说明(p98)。3、写出-D-葡萄糖、没食子酸、间-双没食子酸、鞣花酸、橡椀酸、儿茶素、棓儿茶素、坚木儿茶素、荆树皮儿茶素的化学结构式。并说明它们各存在于哪类植物鞣质中。(p99,101,103),.,47,4、儿茶素二聚体、儿茶素、没食子酸、鞣花酸有无鞣性?为什么?(p107)5、植物鞣质有哪些化学性质?这些化学性质与制革有何联系?(p108-113)6、甜粟橡椀酸与粟木橡椀酸在结构上有何异同?受稀酸作用后水解产物是否相同?,复习思考题,.,48,第二节植物鞣剂,栲胶是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制革、石油、交通、矿业、化工、印染、造纸等行业制革用量最大,其次是石油,二者约占栲胶用量的70%左右,.,49,一、植物鞣料,植物界中含鞣质较多,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树皮、木材、果壳和树叶等都属栲胶原料。主要植物鞣料见表3-6。,.,50,.,51,二、栲胶生产过程简介,.,52,三、栲胶改性,(一)亚硫酸盐改性目的:在鞣质分子中引入磺酸基(SO3Na),减少沉淀,增加冷溶性,浅化颜色,提高渗透速度。1.反应类型(1)加成反应(2)置换反应(3)取代反应(4)杂环反应,.,53,+NaHSO3,(1)间苯二酚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54,(2)置换反应,(3)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符合苯环上取代规律如坚木儿茶素三聚体的取代反应发生在A环6位,.,55,(4)杂环反应,鞣质分子中黄烷醇类杂环水解,磺酸基进入杂环2位,磺酸基进入杂环2位,.,56,2.亚硫酸化结果,(1)鞣质分子中引入亲水磺酸基,分子结构发生变化。(2)鞣质微粒变小和鞣质分解。鞣液稳定性增强,渗透速度提高;部份鞣质变成非鞣质,纯度降低、鞣性下降;亚硫酸盐用量应适当,一般不超过鞣质的10%;但某些特殊用途的改性(如作中和复鞣剂使用),亚硫酸化用量高达50%。,.,57,2.亚硫酸化结果,(3)鞣质颜色浅化鞣质易氧化成醌类深色物质,用亚硫酸盐可使醌类深色物质还原,取代基恢复到原来羟基形式,鞣质颜色浅化。(4)鞣液pH值升高由于亚硫酸盐的加入,鞣液的pH值一般提高0.51。,.,58,三、栲胶改性,(二)金属盐改性(HS鞣剂)铬盐、铝盐小分子酚类和某些鞣质与金属盐生成络合物(三)接枝共聚改性丙烯酸单体+鞣质鞣质COOH溶解性良好,填充性好。,.,59,三、栲胶改性,(四)树脂化改性鞣质+甲醛(五)两性化改性(六)降解改性(分子量下降)酸降解,重度亚硫酸化降解(CT-中和复鞣剂),.,60,四、栲胶组成,部份栲胶产品的分析数据见3-8,3-9。,.,61,.,62,.,63,(一)鞣质,栲胶中的主要成分,约占栲胶的7080%。鞣质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皮粉法:总固体、水份(重量法)不溶物、水溶物(高岭土过滤去掉不溶物)皮粉吸去鞣质,剩余非鞣质鞣质(水溶物非鞣质),.,64,(一)鞣质,收敛性=(不可逆结合鞣质/鞣质)X100%收敛性(astringency):涩性,收敛性大的鞣质与皮的结合快。不可逆与可逆结合鞣质并无严格的界限。部份不可逆结合鞣质数据见表3-10。,.,65,.,66,(二)非鞣质(non-tannin),栲胶中没有鞣性的水溶性物质。1.非鞣质的主要成分(1)糖类葡萄糖(水解类含量多)(2)酚类鞣质基础物质和分解物。如各种儿茶素、邻苯三酚、邻苯二酚、没食子酸,.,67,(二)非鞣质(non-tannin),1.非鞣质的主要成分(3)有机酸类醋酸、草酸、没食子酸,水解类含量多(4)无机盐类(5)含氮物质(6)色素类(7)木素衍生物,.,68,(二)非鞣质(non-tannin),2.非鞣质的作用非鞣质在鞣液中存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稳定剂作用阻止鞣质微粒沉淀,使鞣质微粒稳定存在于鞣液。原因:a.基础物质和分解产物阻止鞣质分解;b.有机酸及其盐的存在使鞣液pH值稳定;,.,69,有利:促进鞣质渗透,以避免表面过鞣。原因:非鞣质的渗透快与皮纤维暂时结合。不利:a.降低栲胶的纯度;b.糖类发酵损失鞣质、影响成革质量;c.盐析作用产生鞣质微粒沉淀。适量的非鞣质存在是有利的,适合的比值有利于鞣质,一般非鞣质:鞣质=1:21:6,非鞣质的作用,.,70,3.非鞣质与鞣质的关系非鞣质与鞣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典型的非鞣质可以转化为鞣质;只有在一定非鞣质存在下,鞣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非鞣质(non-tannin),.,71,(三)不溶物,常温下,栲胶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叫不溶物。不溶物包括:红粉(缩合类鞣质,tanninreds;缩合类鞣质与红粉具有相同的结构单元,仅缩合程度不同)黄粉(水解鞣质;ellagicacid)果胶、树胶纤维素泥沙微粒,.,72,不溶物的含量随溶液的T、C、pH和电解质的变化而改变,规律如下:,1.温度在一定温度下,温度越高,不溶物减少(分子热运动)T120,温度越高,不溶物增加(鞣质微粒脱水)2.浓度C15%,C不溶物愈少(非鞣质起稳定作用),.,73,不溶物含量的变化规律:,3.鞣液pH值pH不溶物减少4.放置时间放置时间长、不溶物(分子碰撞、缩合与水解)5.亚硫酸化部份不溶物(缩合产物)转变成可溶物,.,74,五、栲胶颜色与pH值的关系,pH升高,栲胶颜色加深(表3-12)原因:酚式结构醌式结构,.,75,六、栲胶组成与鞣性差别,水解类:有机酸含量多、溶液pH值低;分子较小、收敛性较弱;革的耐光性好、成革坚实丰满,但抗酶性和老化性差。缩合类:有机酸含量少、溶液pH值高;分子易聚合、收敛性强;成革抗酶、老化性良好,但成革坚实丰满性、耐光性较差。,.,76,复习思考题,7、非鞣质有哪些成分?它们与鞣质有何关系?对鞣制有何影响?(p123-124)8、写出三聚儿茶素的一种亚硫酸化产物,说明亚硫酸盐对红粉和黄粉有什么影响。9、栲胶颜色与pH值有什么联系?(p124-125),.,77,第三节植物鞣液的性质,一、栲胶的溶解性栲胶能与任何比例的水混溶,栲胶在水中无一定的溶解度。原因:1.植物鞣剂具有无定型物的特征栲胶主要是由许多组成结构相似的鞣质和非鞣质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具有过饱和溶液的倾向。2.氢键的形成,.,78,2.氢键的形成(1)鞣剂溶于水会放热。溶解热的大小随鞣剂种类而异,如坚木53.1卡/克五棓子72.4卡/克(2)鞣液冷却到20仍有1626%的水未冻结成冰。(3)鞣剂能部份溶于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栲胶的溶解性,.,79,二、鞣液的半胶体性,超显微镜观察发现,鞣液中存在:分子分散体(内压,纤维间孔径必须大于鞣质微粒直径,否则会产生表面过鞣。传统慢鞣法:鞣液浓度从低到高快速鞣法:高浓度,反渗透引起裸皮脱水关键:鞣前预处理或预鞣以达到松散胶原纤维纤维走向初步定型,.,126,预处理(预鞣)对植鞣的影响:,预处理(预鞣)未达到要求:鞣不透或过鞣预处理过度:达不到成革要求芒硝预处理过度(脱水作用强):扁薄、松软铬预鞣用量过多:成革松软、弹性和坚实性差,.,127,2.预处理(预鞣)方法,(1)硫酸钠预处理浸酸后用硫酸钠预处理a.pH值2.53.04.04.5b.硫酸钠脱水使纤维间隙增大c.成革保持纯植鞣特点(2)铬预鞣(红矾用量0.52%)a.定型纤维b.活化胶原碱性基c.成革TS较高,.,128,2.预处理(预鞣)方法,(3)油预鞣a.加速鞣质渗透b.成革较软(4)合成鞣剂预鞣a.加快鞣质渗透b.减少沉淀c.定型纤维(5)甲醛预鞣a.加速鞣质渗透b.交联部份鞣质,.,129,(二)栲胶的性质,选用栲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渗透性、结合性;栲胶颜色、pH;价格、来源;革的品种;,.,130,使用栲胶的一般原则:,1.多种栲胶搭配使用:缩合类与水解类、渗透快与慢、结合力强与弱、填充性好与差2.先用渗透性快,后用结合力强、填充性好的栲胶,.,131,使用栲胶的一般原则:,3.根据成革颜色选用栲胶:落叶松(红棕)、柚柑、杨梅、木麻黄(黄棕)、厚皮香(红棕)、橡椀(深棕)、黑荆树皮和进口橡椀(浅黄棕)4.根据用途选用栲胶(见表3-19)重量、面积、渗透、起皱,.,132,.,133,(三)鞣液的浓度,扩散定律:1.鞣液浓度与鞣性鞣液浓度大,电位降低、鞣性缓和dc/dx大、扩散速度快,.,134,1.鞣液浓度与鞣性,鞣液浓度提高的前提是裸皮需进行适当预处理以避免反渗透现象。纤维孔径必须大于鞣质微粒直径,否则产生表面过鞣。增加鞣质的结合量的方法:鞣后静置淡液漂洗,.,135,2.鞣液浓度的实际控制,一般,水:栲胶=10.40.6,.,136,(四)鞣制温度,T,有利于鞣质向皮内扩散、渗透。T,水溶物结合量,不可逆结合增加。一般控制在40以下。,.,137,pH,鞣质微粒变小pH,裸皮正电性下降、结合力下降,渗透速度,随pH,鞣质透入皮内速度增加,原因,1.鞣液pH与渗透,(五)鞣液pH值,.,138,2.鞣液pH与鞣质结合,(1)鞣制初期结合情况鞣质与皮结合有两个高点(pH=2和8),曲线呈“S”形;在裸皮等电点(pH=4.7)结合最低。,在鞣制初期和末期,鞣液pH对鞣制的影响是不同。,.,139,鞣制初期结合情况的分析:,a.裸皮在等电点(pI)时,所带净电荷为零,电性吸引结合的鞣质最小。b.偏离等电点,电性作用而结合c.pH偏酸性,鞣质微粒缔合。pH偏碱性,鞣质微粒分散。,pH4.7NH3+,pH4.7COO-,.,140,初期,胶原与鞣质电性作用(类似于胶原水合);随着鞣制的进行,胶原纤维活性基周围已“复盖”着鞣质,鞣质与胶原的化学结合不是主要的,而是由于pH的改变,使鞣质微粒变大而沉淀在革纤维之间。,(2)成革结合鞣质情况,鞣质与皮的结合,从pH2开始,随pH而降低。,.,141,(3)pH值的实际控制,pH2强酸性,皮蛋白损失pH8碱性,鞣质氧化,成革颜色深a.快速鞣制pH45b.传统鞣制初pH5.0;末3.84.0c.pH从68高浓度降至pH3.54.0,.,142,3.pH值与成革颜色,pH,成革颜色加深原因:鞣质O醌类深色物质,.,143,(六)中性盐的影响,少量中性盐的存在,可使鞣液成缓冲体系,有利于鞣液pH值的稳定,但中性盐太多,则带来不利影响:1.盐析作用使鞣质微粒沉淀(胶团脱水)2.鞣性下降(纯度低,电位下降)3.阻塞纤维间隙,.,144,(六)中性盐的影响,中性盐来源:浸酸去酸法预处理(Na2SO4,NaCl)为避免中性盐盐析不良影响,可采用油,合成鞣剂、铬预鞣。,.,145,(七)鞣制时间,鞣制时间越长,结合鞣质越多。一般速鞣法鞣期13天。,.,146,(八)机械作用,1.适当机械作用能加快鞣速。原因:a.皮弯曲、挤压、毛细管作用b.鞣质微粒运动与扩散c.鞣液升温,下降2.过强机械作用会擦伤粒面,降低革强度。3.实际控制前期多转、后期少转、转停结合,控制温度PI)3.植鞣革鞣后处理加油:多用中性油脂(阳离子油不易进入,阴离子油则表面缺油)染色:多用碱性染料(阴离子染料则表面色调不饱满,采用铬复鞣和套染的方法可解决此问题),.,149,复习思考题,13、简述鞣液的pH值对鞣质与胶原结合的影响。(p139-140)14、简要叙述影响植物鞣制的因素。(p135-141)15、为什么高浓度鞣革不会产生表面过鞣现象?16、试述植鞣中浓度、pH值、温度的影响,怎样控制它们?(p135-141),.,150,第五节植鞣方法,一、植鞣方法的一般介绍1.鞣剂配方的原则底革:成革要求坚实、成型性好。所以,可多配用橡椀等有利于坚实性的栲胶。,.,151,1.鞣剂配方的原则,装具革:要求渗透性良好,填充性中等的鞣剂,成革要求较底革软而有弹性,成型性良好,色泽较好。所以,应少配用或不用橡椀栲胶。高浓度速鞣底革:初期要求用渗透性良好的栲胶,末期可加增加硬度的栲胶。,.,152,2.常见植鞣革鞣剂的用量(灰皮重计)底革:45%50%箱包革:25%30%装具革:35%40%鞋里革:10%25%结合鞣软底革:40%凉席革:25%30%,.,153,二、植鞣方法分类,1、池鞣吊鞣卧鞣2、池-鼓结合鞣3、高浓度速鞣法,.,154,三、植鞣方法举例,1.传统植鞣法吊鞣鼓鞣2.高浓度速鞣法,.,155,预处理的几种方法,铬预鞣:用Cr2O30.5%1%的铬鞣液(碱度30%33%)按铬鞣常规法进行锆预鞣:用ZrO21%1.25%的锆鞣液(碱度45%)按锆鞣常规法进行甲醛预鞣:裸皮经浸酸后,在液比1,食盐4%,甲醛用量4%5%下处理810h合成鞣剂预鞣:合成鞣剂10%,预鞣46h,.,156,预处理的几种方法,油预鞣:乳化油1%2%处理脱灰裸皮4060min芒硝预处理:脱灰裸皮用无水硫酸钠10%处理6h(无液干滚至渗透完全)浸酸去酸处理:重浸酸,浸透后用大苏打3%5%(或亚硫酸钠2%3%)处理11.5h,.,157,(1)铬预鞣速鞣法(灰裸皮重计),浸酸:液比0.50.8,常温,0.2%0.3%硫酸(66B),0.5%的冰醋酸,4%6%的食盐,转23h,pH值4.55.0。铬预鞣:在酸液中进行,红矾2%,碱度33%的铬鞣液,转1h。加入苯酐0.5%(用纯碱0.43%调pH值为7),转1h后加热水60%,加小苏打液再转1h,pH值4.04.2,总时间约45h。,.,158,(1)铬预鞣速鞣法(灰裸皮重计),转鼓植鞣:粉状栲胶40%。其中杨梅占50%,厚皮香30%,落叶松20%,共分3次加入鼓内。第1次:栲胶10%,水5%,2428,1h,pH值4.1。第2次:栲胶10%,29,3h,pH值4.1。第3次:栲胶20%,35,4h,pH值4.1。以后按常法静置、退鞣、漂洗后交整理。,.,159,(2)浸酸去酸预处理速鞣法,浸酸:液比0.8,硫酸1.0%1.3%,食盐5%6%,35h,pH值2.53.0,排液。去酸调节:硫代硫酸钠3%5%,1.53h,pH值33.5。,.,160,(2)浸酸去酸预处理速鞣法,转鼓植鞣:粉状栲胶40%45%,分5次加第1次:柚柑栲胶8%10%,2h。第2次:柚柑栲胶8%10%,2.5h。第3次:厚皮香栲胶8%10%,5h。第4次:厚皮香栲胶8%10%,1012h。第5次:橡椀栲胶5%8%,5053h。另加水6%8%,第2次至第5次每次加1/4。温度不超过40,终pH值4.04.5。,.,161,四、植鞣革鞣后处理,植鞣重革鞣后处理植鞣堆置退鞣、漂洗挤水填充、加油晾干(40%水分)平展干燥(18%水分)回潮压光干燥整理成品,.,162,(1)退鞣与漂洗,目的:使革的颜色均匀、浅淡、明亮;除去表面结合过多的鞣质,以防止成革裂面和反栲。举例:皮革堆置2d后,装入转鼓中。加100%的退鞣液(10Bk的淡鞣液),转动30min后排液。加100%的水(40),2%的漂白合成鞣剂或1%的草酸,转动30min后取出挤水。,植鞣革鞣后处理,.,163,(3)加油与填充,植鞣黄牛/水牛外底革在转鼓中进行,可通过鼓轴通蒸汽升温。以下用量按挤水皮革质量计。举例:菜油1.5%,鱼油2.5%,合成加脂剂1%,葡萄糖2%,乙萘酚0.5%;温度3035;时间45min。,(2)挤水,挤水有利于加油过程中油脂的吸收。,植鞣革鞣后处理,.,164,(4)干燥,第1天必须温和,之后逐渐加温,共干燥4d。皮革最初含水量为80%85%,干燥4d后含水量达30%35%。最初干燥温度为2830,最终达4045。在夏天亦可采用常温挂晾干燥法。,植鞣革鞣后处理,.,165,(5)伸展,一般采用旋转式鼓形伸展机进行机械伸展;目的:使革平整,粒面光滑。伸展机如下图示:,植鞣革鞣后处理,.,166,(6)滚压,用滚压机对底革进行滚压;目的:使革紧实、粒面平整、光滑。滚压机如右图示:,植鞣革鞣后处理,.,167,五、植鞣革常见缺陷及防止,1.皱面与管皱革面起大的皱纹或折皱叫皱面,皱面严重者称管皱。2.白花裸皮表面出现局部不吸收栲胶的白色印迹。3.生心鞣质未完全渗透到皮的内层所造成的缺陷。,.,168,4.裂面弯折革面至一定形状,革面出现裂纹。5.反栲革面上出现颜色深暗的斑点,五、植鞣革常见缺陷及防止,.,169,复习思考题,17、植鞣革为什么要退鞣漂洗,漂洗之后必须马上挤水进行下工序操作而不能堆置过久?18、简要叙述植物鞣革理论。(p131-134)19.如何证实鞣质与胶原的肽基发生氢键结合?22、为什么缩合类鞣质鞣革的收缩温度高于水解类?,.,170,第六节植结合鞣法,植物鞣革的特点植物鞣革的缺点TS低;难以满足皮革轻、软要求;结合鞣法:植铬、植铝、醛植,.,171,(一)植铝结合鞣法及机理,方法:15%栲胶鞣后,再用2%Al2O3铝盐复鞣。优点:TS110,植鞣剂,可再生资源铝盐,资源丰富,无污染,.,172,1植铝结合鞣法机理,植物鞣质与Al3+配位结合,.,173,2植铝结合鞣法,(1)栲胶与铝盐的加入顺序(表329)栲胶与铝盐同时加入;先铝后植;先植后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关系策划师职业技能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B17考试模拟题库
- 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实操培训题集
- 护理教学课件资源有哪些
- 2025年渗透测试初级面试模拟题集宝典
- 2025年安全员招聘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村级水管员供水管理笔试题库
- 2025年机关节能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安全员C证复审强化复习题库
- 扁鹊见蔡桓教学课件
- 医院病历单请假用
- 肝胆外科专科知识题库及答案
- 《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 滁州市珠龙广卫绢云母粉厂滁州市南谯区将军山绢云母矿1万吨-年露天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迷你中长导管-
- 钢质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法
-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黄恕伯)
- GB/T 26358-2022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