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记念刘和珍君,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有憎才有爱,鲁迅是我们毕尽一生要倾心阅读的一部大书。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在你彷徨无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单调时,那是一餐无价的精神食粮;在你沉沉入睡时,那是你枕下的宝典!,作者介绍,1926年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背景解读,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牺牲烈士的悼念,对反动文人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他饱蘸着血泪,用愤怒而悲愤的笔调,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激励中国人民牢记血债,奋勇前行。,刘和珍刘和珍(19041926),江西省南昌市人。1918年,刘和珍考入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并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编辑。课余常常阅读新青年、新潮、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书刊。1921年冬发起创办“觉社”,提倡白话文,并组织各校青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和媚外卖国的军阀作斗争。,知识链接,1923年秋天,刘和珍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学校预科,后升入英文系。入校不到一年,就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女师大风潮期间,刘和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和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作斗争。1926年3月18日,刘和珍为了组织女师大学生参加集会、游行,不顾身患感冒,欣然前往,奋勇前进,最后在段祺瑞执政府前英勇牺牲。,3词语辨析(1)流言留言两者都有“用语言传达某种信息”的意思。“流言”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留言”指离开某地时用书面的形式留下要说的话。,(3)爆发暴发两者都有“突然发生”的意思。“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出地壳,向四外迸出;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4熟语运用(1)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是指写文章。当,当作。(2)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3)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4)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1全文七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请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_,2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写作的切入点来纪念“三一八”惨案?_【提示】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侧面表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所谓“暴徒”“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列镜头,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历历在目,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写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程君的话,又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3刘和珍的形象既模糊又清楚,根据具体内容概括刘和珍的形象。_【提示】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事迹,只是记叙了作者的几次印象。我们可以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分析刘和珍的形象。,“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能够不为反抗。”不屈于势力,反抗校长富有斗争精神。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1结构图示,2主旨归纳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通过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通过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1本文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_【对应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提示】根据文本中人物的言行和作者的情感作答。,【答案】,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_【对应考点】概括、归纳文本内容【提示】结合文本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答。,【答案】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们的勇毅,告诫她们要注意斗争的方式,激励她们“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3本文名为“记念”,却不像一般纪念性文章那样以叙述死者生平为主,而是紧密地把叙述和抒情、议论结合起来。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层次以达到这一目的的?_【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提示】联系文本内容和文本主旨作答。,【答案】文章共七部分,前三个部分侧重于悲痛的忆念,中间两个部分侧重于愤怒的揭露控诉,最后两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探究这次请愿对于将来的意义。前面的记叙是基础,后面的议论、抒情是目的。三者交错融会,内容丰富而不显庞杂,是因为作者始终以悲和愤为线索,将所有内容归于“记念”这一中心。这样安排材料,既抨击敌人,歌颂烈士,又激励后人为国家奋斗;既回忆烈士的事迹,评述徒手请愿的价值和意义,又揭露了敌人的阴谋,粉碎了无耻文人的流言。,4如何理解“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就在沉默中灭亡”一段话。_【对应考点】理解词句含义【提示】联系语句含意和文本主旨作答。,【答案】“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就是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因为中国的庸人太多,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那种麻木的灵魂,鲁迅先生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国民的灵魂,唤醒民众。“沉默”有两种含义、两种结果:一是“爆发”,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先兆;一是“灭亡”,甘受压迫,国家、民族更加衰颓下去。作者列举这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殷切期望。,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婉转而有较强的说服力。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巧妙地表达感情。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前进之艰难、作者的沉痛之情由此尽显。,技法镜鉴,比喻说理,运用比喻说理,需注意如下几点:1运用比喻说理,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事物。2运用比喻说理,要力求新颖、贴切、自然。比喻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比喻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如将他们比喻成使别人干净起来而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就会“引喻失义”。,【即时小练】以“忧患”为话题,运用比喻说理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_【答案】示例人有很多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得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来。,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教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考点透视】考试说明: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所谓“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通常指结构复杂、意思隐晦、蕴含哲理的含蓄句,使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修辞句和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结构句等。所谓理解句子的含意,包含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对接高考,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考查趋势】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属于鉴赏评价层级,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新课标全国卷近年来没有考查散文阅读,但本考点也是论述类文章阅读和小说阅读的常考点。因此也有必要了解相关考查规律。,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3思考有层次:要求我们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4答案有限制:不像读后感那样可以“百花齐放”,需联系文本分析整合原文语句。,【真题典例】(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对接高考,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嘛,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答案】“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方法归纳】“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是阅读题非常重要的考点,筛选文本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等,都离不开对重要语句的把握。,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中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美文赏读,我独自悄悄地走到那薄薄的小小的棺材旁边,低低地喊着那不认识的朋友的名字杨德群。在万分凄酸中,想到她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时,便不禁垂泪了!只望她负笈北京,完成她未来许多伟大的工作和使命,哪想到只剩得惨死异乡、一棺横陈!这岂是我们所期望于她的,这岂是她的家属所期望于她的,这又岂是她自己伟大的志愿所允许她的,然而环境是这样结果了她。十分钟前她是英气勃勃的女英雄,十分钟后她便成了血迹模糊、面目可怖的僵尸。,为了抚慰未死的伤者,我便匆匆离开了死的朋友,冒着寒风,迎着雪花,走向德国医院。当我看见那半月形的铁栏时,我已战栗了!谁也想不到,连自己也想不到,在我血未冷魂未去以前,会能逼我重踏这一块伤心的地方。样样都令人触目惊心时,我又伏在晶清的病榻前,为了她侥幸的生存,向上帝作虔诚的祈祷!她闭着眼,脸上现出极苦痛的表情。这时凄酸涌住我的喉咙,不能喊她,我只轻轻地用我的手摇醒她。,“呵!想不到还能再见你!”她哽咽着用手紧紧握住我,两眼瞪着,再不能说什么话了。我一只腿半跪着,蹲在病榻前,我说:“清!你不要悲痛,现在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是这样的死,不是我们去死,谁配去死?我们是在黑暗里摸索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地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后边的人们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只恨死几十个中国青年,却反给五色的国徽上染了一片污点,以后怎能再拿上这不鲜明的旗帜见那些大礼帽、燕尾服的外国绅士们。”这时候张静淑抬下去看伤,用X光线照子弹在什么地方。她睡在软床上,眼闭着,脸苍白得可怕。经过我们面前时,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