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B油光可鉴无可置疑文质彬彬C繁花似锦诚慌诚恐粗制烂造D暗然失色冥思遐想郁郁寡欢,B,3(2016淮安)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6分)“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1)第处修改意见:.(2)第处修改意见:.(3)第处修改意见:。,“提高”改为“增强”,书名号改为引号,“虚情假意”可改为“情真意切”,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藤野先生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内在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B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既是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恩师”母亲,也是写自己成功道路上的一段经历。C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展示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D我的童年的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作家。,D,5名句默写。(6分)(1)行到水穷处,。(王维终南别业)(2),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刘桢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4)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天涯亦咫尺,正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言:。,坐看云起时,念天地之悠悠,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下列句中的“甲、乙、丙”是名著中的三个人物,请任选两个写出其名字。(4分)在乱石山碧波潭底,甲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西游记乙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朝花夕拾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名人传甲:.乙:.丙:.,孙悟空,藤野严九郎,列夫托尔斯泰,7班级开展了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10分)(1)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亲情的理解。(4分)示例:亲情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示例:亲情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2)下面是班主任展示的新二十四孝图中的部分内容,请你结合下图内容,谈谈你打算怎样孝敬父母。(6分)常跟父母沟通,仔细聆听父母讲述往事;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二、阅读理解(3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9分)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6分)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9“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什么?(2分)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10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4分),“第二三天”,“从头到尾”,“一一订正”,“一直”,1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4分)藤野先生竟为我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12“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和对科学的态度。(3分),热情诚恳,严谨求实,(二)母亲的手机(16分)朵渔母亲的手机是那种老款的诺基亚按键手机,铃声刺耳,超长待机。那是小妹有一年暑假回家淘汰给她的。虽然功能并不复杂,但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难以把握。她让小妹给她设定:音量调至最大,通讯录里只保存两个号码。起初母亲并不想接受这部手机,她觉得一个农妇整天怀揣着手机,不像样子。手机不都是带在老板们身上的么?另外,当时家里还有固定电话,再添部手机,实在浪费。但小妹还是坚决地把那部手机淘汰给了母亲,于是,我们又重新体会到了小时候想找母亲就能马上找到的幸福了。,就这样,母亲成了村里较早的“手机一族”。做饭时,她会把手机放在灶台上;睡觉时,手机放在枕头下;下地干农活,她嫌手机放在衣兜里碍事,就随手放在田间地头。有时候在田里干活,渐渐离手机远了,路过的邻里听到手机铃声,会远远地招呼母亲:“嫂子,你家儿子(或闺女)打电话来了!”母亲便会一把扔下手里的农具,急匆匆地赶过来摁下接听键。隔着几千里路,我时常能在听筒里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她的喘息声。我经常告诉母亲,不用着急,如果没人接听,我会多打几遍。但没有用。母亲始终对那小玩意儿缺乏信任,似乎慢走几步,那手机里的人就会消失不见了。,她偶尔也会拨打电话给我们,通讯录里一共两个人,除了我就是小妹,但她还是经常会按错。“你是谁?”电话拨到我这里,还要确认一下我是谁。母亲主动拨打手机,通常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我们很久没有打电话给她,她担心;二是她做了个什么不好的梦,会匆匆拨个电话过来问问,最近怎么样,没什么事吧。母亲的手机似乎就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打电话,欠费停机了她也不知道。早前,我跟家里的联系方式主要还是靠写信的时候,一封信单程要走六七天,然后再用十来天的时间等回音。有时候遇到急事,我会先打电话到村长家,麻烦村长把母亲叫来,过几分钟再打过去。能够在电话里交谈,而且可以真实地听到孩子的声音,因此每次到村长家接听电话,母亲的声音都有些微微发抖的感觉。总麻烦人家村长毕竟不是办法,有一年装电话的费用终于稍稍降了一些,父亲卖掉几袋麦子,终于在秋后装上了家里的第一部固定电话。,从那以后,我有十来年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了。想想以前给母亲写信时,总是能写满几大页,但我收到的回信却总是很简短,仿佛母亲关心的总是那几个问题。但我知道,这事不能怪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我知道她肯定有很多话想对我说,但千言万语总是被弟弟汇成一句话落在纸上。弟弟那时还在上小学,表达能力有限,认字不多,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他可能也和我以前小时候帮母亲写信给远方的舅舅一样,总是自作主张地精减母亲的话,我那时甚至还会因为遇到了不会写的字而觉得母亲太啰嗦。,现在,母亲她再也不用央求别人替她写信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精减她的话了。当母亲拥有了她的第一部手机后,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说多久就说多久。母亲渐渐离不开手机了,虽然一部手机用了五六年,通讯录里依然只有两个人的电话号码。但对于我们而言,手机就像装在母亲身上的按铃,你什么时候摁一下,都能找得到母亲。(摘自中学生阅读2014年12期,有删改),13.起初母亲为什么“并不想接受这部手机”,后来为什么又“渐渐离不开手机了”?(3分)母亲对手机功能不熟悉觉得难以把控,觉得带手机与自己农民的身份不相符,觉得添手机对于已经有固定电话的家是一种浪费。当母亲有了她的第一部手机后,她可以随时跟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说话,想说多久就说多久。14本文注重运用细节描写来表情达意,刻画形象。请以第段画线句为例,赏析其作用。(4分)细腻地描写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突出了母亲渴望马上听到孩子声音的急切心情,及怕错过接听电话的担忧,表现了伟大的母爱。,15第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4分)插叙了先前“我”和母亲通过写信和村长家电话联系的往事。突出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思念和牵挂,渴望与外地的孩子交流,也为后文写母亲离不开手机做了铺垫。16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