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细菌的遗传分析.ppt_第1页
第七章+细菌的遗传分析.ppt_第2页
第七章+细菌的遗传分析.ppt_第3页
第七章+细菌的遗传分析.ppt_第4页
第七章+细菌的遗传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重点和难点:了解细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方式,掌握细菌染色体作图的方法。,第七章细菌的遗传分析,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世代周期短T7phage2030minE.Coli20min群体大一支试管数以百万计遗传物质简单一条裸露的核酸单倍体不存在显隐关系,第一节细菌的细胞和基因组,12m0.5m,DNA长约1100m分子量约2.6109,细胞结构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细胞壁(鞭毛伞毛荚膜芽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缺乏线粒体、叶绿体,无核膜;染色体裸露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附加体小型环状DNA(质粒)游离或整合状态,细菌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一)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二)建立纯系的方法(三)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四)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一)细胞计数(培养物细胞浓度),培养物中微生物计数方法是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其基本思路是:对原培养物进行连续稀释;进行平板涂抹培养;由于每个细胞形成一个菌落,计数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原培养物中的细胞浓度。,(二)建立纯系的方法纯培养,挑取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进行培养就可以获得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纯系。通常采用平板表面涂布法或划线法可以获得单菌落。这种方法获得的纯系,称为“菌种纯”。有时采用显微操纵器进行菌丝尖端切割等方法从单个细胞直接培养建立纯系。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纯系称为“菌株纯”。,(三)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选择培养法是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也称为原生营养型)和营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其它突变类型的筛选、鉴定:对于其它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型),也可以通过培养条件的选择培养来筛选与鉴定。,(四)突变型与重组型的批量筛选方法,为高效检测、分离混和群体中不同突变型,黎德伯格夫妇设计了影印培养法。该方法原理与选择培养法一致,但是采用影印法将在完全培养基上单菌落同时接种到不同选择培养基上同时对所有菌落进行选择培养,鉴定效率大大提高。,影印培养法,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印章上,使其沾上来自平板上的菌落。然后可把这一“印章”上的菌落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待这些平板培养后,对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菌株。,影印培养法,MM-原养型,MM+lay赖氨酸缺陷型,MM+leu亮氨酸缺陷型,MM+arg精氨酸缺陷型,注意:(1)最初的培养基必须是非选择性的,即各种突变型都能够在其上生长;(2)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涂布或划线法,以使培养物菌落之间要分开。,接合转化,第二节细菌的染色体作图,性导转导,1.接合现象的发现1946年J.Leaderberg和E.Tatum,E.ColiK-12菌株Amet-bio-thr+leu+thi+菌株Bmet+bio+thr-leu-thi-,一.接合,单基因突变率106,回复突变10-12or10-18,如何产生?,原养型的出现以A、B菌株直接接触为前提,隔离培养后不出现原养型,2.F因子及其转移,1952年,W.Hayes,A菌株,B菌株,AB混合培养,原养型重组体,BA混合培养,,细菌接合中遗传物质转移单向过程(即从AB株),细菌分为两个类群(两种接合型)供体(或雄菌株)受体(或雌菌株),2.F因子及其转移,致育因子(或F性因子,也叫F质粒)染色体外的一个共价环状DNA分子(94.5kb细菌DNA的2%1/3基因与接合有关),接合:原核生物中,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2.F因子及其转移,据F因子有无以及存在状态E.Coli有三种类型:F不含有F因子,F+含有一个自主状态的F因子,Hfr(高频重组菌株)含有一个整合到染色体上的F因子,F+F,F+,F性伞毛诱导traYz基因表达,产生核酸内切酶,HfrF,多数为F,有4个大肠杆菌菌株1、2、3和4的基因型均为ab,另外4个菌株5、6、7和8的基因型为ab,将两种不同基因型的菌株充分混合后进行平板培养,以确定ab重组子的频率。在以下结果中,M表示许多重组子,L表示少量重组子,O表示无重组子,请根据下述结果,指出每一菌株的性别类型(Hfr、F还是F-),17,28,38L,1、2、3、7、8不是Hfr,25,26,35,36,47M,5、6、4是Hfr,2、3、7是F,15,16,18,27,37,48O,1是F+,8是F+,F+FFHfr,HfrHfrFF+,3.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1957年E.Wollman和E.Jacob设计,Hfr菌株strsazirtonArgal+lac+F菌株strrazistonAsgallac,步骤:,供体受体混合培养隔时取样稀释搅拌,中断杂交在含链霉素的完全培养基上选重组子鉴定重组体基因型记录重组体频率及首次出现的时间分析作图,Hfr菌株strsazirtonArgal+lac+F菌株strrazistonAsgallac,Lacgaltonazi,用中断杂交法确定的几个Hfr菌株的基因顺序,转移的基因邻里关系不变,有4个大肠杆菌的Hfr菌株按以下顺序转移其标记基因:菌株基因转移顺序MZXWCLANCWALBRUZMURB上述所有Hfr菌株都衍生于同一F+菌株,这些基因在原始菌株的环状染色体上排列顺序如何?,M,Z,X,W,C,N,A,L,B,R,U,据F因子有无以及存在状态E.Coli有三种类型:F不含有F因子,F+含有一个自主状态的F因子,Hfr(高频重组菌株)含有一个整合到染色体上的F因子,接合时: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基因位点离原点越近,进入F越早,重组机会越多;反之越晚。F因子插入的位置不同,使不同的Hfr菌株有自己稳定的转移起点和次序。,从A到E为源于同一大肠杆菌F菌株的5个Hfr株,括号内的数字示中断杂交试验的5个基因进入F受体菌所需的时间:,ABCDEmal(1)ade(13)pro(3)pro(10)his(7)str(11)his(28)met(29)gal(16)gal(17)ser(16)gal(38)xyl(32)his(26)pro(23)ade(36)pro(44)mal(37)ade(41)met(49)his(51)met(70)str(47)ser(61)xyl(52),绘出F菌株的遗传图,表明所有基因的位置,并以分钟表示基因的相对距离。指出F因子在每一Hfr菌株中插入位点和方向。在这些Hfr菌株中,你认为选择那一个基因可以最高的频率获得Hfr接合后体?,ABCDEmal(1)ade(13)pro(3)pro(10)his(7)str(11)his(28)met(29)gal(16)gal(17)ser(16)gal(38)xyl(32)his(26)pro(23)ade(36)pro(44)mal(37)ade(41)met(49)his(51)met(70)str(47)ser(61)xyl(52),mal,str,ser,ade,his,gal,pro,met,xyl,5,4.细菌重组与E.Coli染色体作图,转移后标记基因间的重组,原核生物的遗传交换发生在一个部分二倍体中(完全的基因组和一个不完全的基因组),特点:单交换产生一个不完全二倍体线型染色体,不能存活。偶数交换产生一个环状染色体(存活的重组子),外加一个线型断片。产生一个重组体,并且是单倍体。,交换与重组举例,重组作图,二.性导,F因子:整合到E.Coli染色体上的F因子环出时偶尔不够准确,携带了E.Coli的一些基因,这种F因子称为F因子。性导: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FlacFlactsx,可携带一个至多个基因,甚至半条染色体。,比较F、F+和Hfr可知F因子的特点:是细胞质因子,可携带1至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高频率转移它的基因(如同F因子)。有极高的自然整合率,且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一定的座位上。,Hfr2pro+leu+gal+lac+FFlac-strrFlac+strsFlac-strr,lac+频率低,lac+频率高,F因子的主要用途,构建部分二倍体菌株,用于研究基因的相互作用。显隐性、等位性(互补测验)利用并发性导建立遗传图。并发性导频率越高,连锁越紧密连锁基因片段通过重组作图,F+F,HfrF,多数为F,F+,FF,F,三.转化,转化的发现1928年,F.Griffith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发现1928年,F.Griffith肺炎双球菌,1944年,O.T.Avery证实转化因子是DNA,细菌转化:一个细菌品系由于吸收了从另一细菌品系分离得来的DNA而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的现象。,转化的条件:感受态的受体细胞转化因子DNA的大小、形态和浓度受体和供体染色体的同源性,转化过程,转化因子的吸附单链DNA的吸收联会与整合,转化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独立片段,连锁片段,合转化频率越高连锁越紧密,供体菌株trp+his+tyr+受体菌株trp-his-tyr-,利用对4种药物A、B、C、D具有抗性的一个供体菌株的DNA转化对这4种药物敏感的受体细胞,经初步培养后再将该细胞群涂布到含有各种药物组合的培养基上,结果如下:,加入的药物菌落数加入的药物菌落数加入的药物菌落数无10000AB46ABC30A1156AC640ABD42B1148AD942ACD630C1161BC51BCD36D1139BD49ABCD30CD786,4个基因中有3个基因似乎是紧密连锁的,另一基因距三者相当远,这是哪一个基因?三个紧密连锁基因的排列顺序如何?,B,ADC或CDA,四.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转导现象的发现1952年ZinderN.和LederbergJ.鼠伤寒沙门氏菌LA2phe+trp-met+LA22phetrp+met混合培养原养型菌落105(不可能是回复突变)?转化还是接合,FA(过滤性因子)不因DNA酶而失活,说明是非裸露DNAFA与从溶源性细菌分离得到的噬菌体P22质量大小相同对P22的血清敏感,加热失活抗噬菌体P22的沙门菌菌株对FA也表现抗性FA是噬菌体P22,出现原养型菌落表明不是接合,2.普遍性转导(一般性转导),2.普遍性转导(一般性转导),细菌染色体组中被转导的基因是随机的,转导的DNA片段大小约为一个噬菌体基因组的大小。,2.普遍性转导(一般性转导),普遍性转导频率很低,一般只有0.3%左右的噬菌体是转导噬菌体。如沙门氏菌染色体有2000-3000个基因,噬菌体基因组大小20-30个基因,相当于沙门氏菌染色体的1%。因此任一对基因的转导频率为1%0.3%=310-5。携带不同基因两病毒颗粒同时感染同一细菌细胞的频率为10-510-5。所以如果两个基因同时转导频率较高,说明两个基因连锁。,两个基因距离越近,并发转导的可能性越大,并发转导频率X=(1d/L)3d两基因的距离(Kb)L最大可包裹DNA长度(Kb),2.普遍性转导(一般性转导),在大肠杆菌中,thr和leu两个基因在细菌基因组中相距约为2%,试问这两个基因能否用P1噬菌体进行并发转导?为什么?如果能,其频率如何?,P1噬菌体可包裹2.4%E.Coli基因组,能包裹此两个基因,普遍性转导与作图,利用合转导频率测定基因的连锁关系:供体leu+thr+azis受体leuthrazir实验选择基因未选择基因结论1leu+50azir,2thr+leuazi较近2thr+3leu+,0azirthrleu相邻3leu+thr+0azirazi在边上,在以P1噬菌体进行的普遍性转导系统中,供体菌株的基因型为purnadpdx,受体菌为purnadpdx。转导后,首先选择供体等位基因pur,然后针对其他等位基因对其中50个pur转导子进行筛选,结果如下,基因型菌落数nadpdx3nadpdx10nadpdx24nadpdx13,pur和nad基因的并发转导频率是多少?,pur和pdx的并发频率是多少?,在其他两个座位中哪一个距离pur最近?,(3+10)/50=26%,(10+13)/50=46%,pdx,大肠杆菌供体trpA+supC+pyrF+受体trpA-supC-pyrF-,P1噬菌体作为载体进行转导,supC+为选择标记,得到转导子类型和数目如下:,(1)supC+trpA+pyrF+36(2)supC+trpA+pyrF-114(3)supC+trpA-pyrF+0(4)supC+trpA-pyrF-453,(1)supC+trpA+pyrF+36(2)supC+trpA+pyrF-114(3)supC+trpA-pyrF+0(4)supC+trpA-pyrF-453,supC+trpA+pyrF+,supC+trpA-pyrF-,双交换,supC+trpA+pyrF+,频率最低的转导子3个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