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安全手册_第1页
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安全手册_第2页
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安全手册_第3页
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安全手册_第4页
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安全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操作规范本法规列出了最基本的实验室操作和程序,它们是微生物操作技术规范的基础。在规划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项目时,可以根据这些程序制定书面的实验室安全操作程序。每个实验室都应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和潜在的危险,以及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以避免或尽量减少此类危险。标准化的微生物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而专业的实验设备只是一种补充,永远无法取代正确的操作规范。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概念。入境条例1.当处理风险等级为2级或更高的微生物时,实验室门应标有国际使用的微生物。危险警告标志(图1)。2.只有经过批准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区。3.实验室的门应该保持关闭。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5、进入动物室须经特别批准。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个人防护1.在实验室工作时,你必须始终穿着工作服、隔离服或工作服。2、在直接或意外接触血液、体液和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或传染性动物的过程中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使用后,在取下之前应该消毒,然后必须洗手。3.处理传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请洗手。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飞溅、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上安全眼镜,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房间和卫生间)。6.不要穿脚趾暴露在实验室的鞋子。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存放食物和饮料。9.实验室使用的防护服不得与日常服装放在同一个柜子里。操作规范1、严禁使用吸管。2、严禁将实验材料放在口中。不要舔标签。3.所有技术操作的进行方式应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的形成。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和注射器。除了肠胃外注射或从实验动物体内抽取体液外,皮肤还会向下倾倒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来代替移液器或用于其他目的。5、溢出、事故和明显或可能接触传染性物质,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应保留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6.必须制定并执行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的书面操作程序。7.被污染的液体在排入生活污水管道之前必须清除(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根据经过处理的微生物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一个污水处理系统。8.必须保证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不会在实验室受到污染。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操作实验室标本的不当收集、运输和处理会给相关人员带来感染的风险。样本容器样品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是塑料制品。标本容器应坚固,并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在那之后,不应该有泄漏。容器外不得有残留物。容器应该贴上适当的标签以便于识别。样本要求或者说明书不能卷在容器外面,而应该分开放置,最好放在防水袋里。设施中标本的转移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使用二级容器(如盒子)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以容纳样本。该设备保持直立。辅助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产品,并且应该耐高压灭菌或耐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最好在密封口处有一个垫圈,并定期清除污染。样本接收需要接收大量样本的实验室应安排样本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了解标本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如何采用标准保护方法3当处理破损或泄漏的容器时尤其如此。标本的内容器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并应准确。准备消毒剂。移液器和移液器的使用1、应使用液体转移辅助装置,严禁使用吸口。2.所有移液器都应配备棉塞,以减少移液器的污染。3.不要向含有传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气。4、传染性物质不能用移液管反复吹混。5.不要将液体从移液管中吹出。6.马克-马克移液器不需要排出最后一滴液体,所以最好使用这种移液器。7.受污染的移液器应完全浸泡在装有适当消毒剂的防碎容器中。移液器应浸在消毒剂中。治疗前浸泡适当时间。8.废液吸管容器不能放在外面,而应放在生物安全柜中。9.带有固定皮下注射针的注射器不能用于移液。10.当打开隔膜密封的瓶子时,使用可以用移液管代替皮下注射针和注射器的工具。11.为了防止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并扩散,应在工作台上放置一块浸有消毒剂的布。或用消毒剂吸收的纸张,使用后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避免传染性物质的传播1、为了避免接种物的扩散,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 3 mm并完全封闭,手柄的长度应小6厘米以减少抖动。2.用封闭的微型电加热器对接种环进行消毒,可以避免本生灯中的明火加热造成的传染性材料飞溅。最好使用不需要进一步消毒的一次性接种环。3.干燥痰标本时注意避免产生气溶胶。4、制备高压灭菌和/或将被处理的废物标本和培养物应放置在防漏容器中(如实验室垃圾袋)。在被丢弃到废物容器之前,顶部应该被固定(例如使用高压灭菌带)。5.在工作的每个阶段结束时,必须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除工作区域的污染。详情请参考参考文献12。生物安全柜的使用1.应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件,向所有可能的用户介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限制。性(见第10章)。应向员工发放书面规定、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发生溢流、破损或不良操作时,安全柜不再能保护操作者。2.生物安全柜只能在正常运行时使用。3.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时,玻璃观察挡板不能打开。4.设备或样品应尽可能少地放置在安全柜内,且不应影响后压力排气系统的空气循环。5.本生灯不能在安全柜中使用,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6.所有工作都必须在操作台的中部和后部进行,并且可以通过玻璃观察挡板看到。7.尽量减少操作员背后的人员活动。8、操作人员不应反复进出手臂,以免干扰气流。9、不要让实验笔记本、移液管等物品堵塞空气格栅,因为这会干扰气体的流动,造成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人员的暴露。10、工作完成后和每天下班前,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生物安全柜的表面。11.在安全柜开始工作5分钟前后,安全柜的风扇应至少运转5分钟。12、在生物安全柜操作时,不能进行书面工作。避免摄入传染性物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1.微生物操作过程中释放的较大颗粒和液滴(直径大于5m)将迅速沉降到工作台和操作人员处。的手。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接触嘴、眼睛和脸。2、不能在实验室吃和储存食物。3.当你在的时候,你的嘴里不应该有支钢笔、铅笔或口香糖4、不应在实验室化妆。5.在所有可能导致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盖住脸、嘴和眼睛,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避免注射传染性物质1.破碎玻璃器皿刺伤引起的接种感染,可通过认真练习和精心操作来避免。尽可能用塑料产品代替玻璃产品。2.尖锐的仪器损坏(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巴斯德玻璃吸管和碎玻璃)可能导致意外注射传染性物质。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头伤害:(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用来打开它们瓶塞,然后使用无注射器和针头的吸管取样);当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使用锋利的安全装置。4、不要再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渗透的有盖容器中。5.巴斯德塑料吸管应该用来代替玻璃吸管。冰箱和冰柜的维护和使用1.冰箱、低温冰箱和干冰机应定期解冻和清洗,所有储存过程中破损的安瓿瓶应清理干净和试管。清洁时,应戴厚橡胶手套,并进行面部保护。清洗后,内表面应消毒。2.储存在冰箱中的所有容器应清楚地标明内容物的学名、储存日期和储存人的姓氏名字。未标记或用过的物品应高压灭菌并丢弃。3.应保存一份冷冻物品清单。4.除非采取防爆措施,否则易燃溶液不能放入冰箱。这应该写在冰箱门上。打开装有冻干传染性物质的安瓿含有冻干物质的安瓿应小心打开,因为安瓿内部可能处于负压下,空气的突然涌入可能会导致某些物质质量扩散到空气中。安瓿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建议按以下步骤打开安瓿:1 .首先清除安瓿外表面的污染物。2.如果试管中有棉花或纤维塞,在棉花或纤维塞中间附近的试管上做一个标记。3.用浸泡在酒精中的棉球包裹安瓿以保护双手,然后从标记的文件标记处打开安瓿。4.小心移除顶部,并将其作为受污染的材料进行处理。5.如果塞子仍在安瓿上,用无菌镊子将其取出。6.向安瓿中缓慢加入液体,以重新悬浮冻干物质,避免产生泡沫。储存含有传染性物质的安瓿瓶含有传染性物质的安瓿不能浸入液氮中,因为这会导致安瓿破裂或密封不严而被取出破裂或爆炸。如果需要低温保存,安瓿应储存在液氮以上的气相中。此外,传染性物质应储存在低温冰箱或干冰中。当从冷库中取出安瓿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保护他们的眼睛和手。以这种方式储存的安瓿在取出时应在外表面消毒。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和排泄物的标准保护方法标准保护方法(包括“常规预防措施”19)旨在减少已知或未知传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广播是危险的。标本的收集、标记和运输1.始终遵循标准保护方法2;所有操作都必须戴手套。2.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采集患者或动物的血样。3.因此,从静脉抽取血液时,应使用一次性安全真空采血管来代替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血液可以直接收集到带塞的输送管和/或培养管中。使用后自动丢弃针头。4.包含样本的试管应在适当的容器中运输到实验室(运输要求见第15章),并在实验室内转移。运输也应如此(参见本章“在设施中转移样品”一节)。检验申请表应单独放入防水袋或信件中。在信封里。5.接收人员不应打开这些袋子。打开样本试管和样本1.样本管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2.必须戴手套,建议保护眼睛和粘膜(护目镜或面罩)。3、防护服外面要穿塑料ap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只有实验室级(硼硅酸盐)玻璃,任何破碎或所有破裂的玻璃产品都应该丢弃。2.皮下注射针不能用作吸管(参见本章中的“避免感染物质的接种”)。显微镜观察用的盖玻片和涂片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样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细菌。病毒。这些东西应该用镊子夹住,妥善保存,并在消毒和/或高压灭菌后丢弃。微生物实验室的应急程序刺伤、割伤或抓伤受伤者应脱下防护服,洗手和清洗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必要时进行医疗搬运。应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微生物,并保存完整和适当的病历。潜在传染性物质的食物摄入量受害者的防护服应该脱掉并接受治疗。报告食物摄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的详细情况,并保持完整和适当的医疗记录。释放潜在危险的气溶胶(生物安全柜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疗咨询。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阴性结果责怪人类和生物安全官员。为了排放气溶胶和沉降较大的颗粒,在一定的时间内(如1小时内)应严格控制禁止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实验室的入口应延迟(例如24小时)。应张贴“禁止入内”的标志。经过相应的时间,在生物安全官员的指导下,清理污染。应该是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设备。容器破裂和传染性物质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盖住被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被传染性物质溢出的破损物品。然后倒在上面使用消毒剂,让它在适当的时间内发挥作用。然后清洗抹布、纸巾和破损的物品。玻璃碎片应使用镊子清洁。然后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的物体,它们应该被高压灭菌或浸泡在有效的消毒剂中。布、纸巾、抹布等。用于清洁的应放在装有污染废物的容器中。在所有这些操作中应该戴手套。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印刷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复制信息,并将原件放入装有污染废物的容器中。没有可关闭的离心机桶的离心机中含有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离心管破裂。如果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损坏或被怀疑损坏,应关闭机器电源并密封机器(例如30分钟)沉积气溶胶。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裂纹,应立即关闭盖子(例如,30分钟)。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应通知生物安全官员。所有后续操作都应戴上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室外戴上合适的一次性手套。清洁玻璃碎片时,应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住的棉花。所有破裂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横轴和转子应放置在已知对相关微生物有杀灭活性的非腐蚀性消毒剂中(见第14章)。未损坏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装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应使用相同的适当浓度的消毒剂擦拭离心机的内腔,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所有用于清洁的材料应被视为传染性废物。急救设备必须提供以下应急设备:1.急救包,包括普通和特殊解毒剂2.合适的灭火器和毯子建议使用以下设备,但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1.全套防护服(连体防护服、手套和头套用于危险等级为3级和4级的微生物事故)2.带滤毒罐的全脸呼吸器,可有效保护化学品和颗粒3、房间消毒设备,如喷雾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