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题画二则》课件2.ppt_第1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2.ppt_第2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2.ppt_第3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2.ppt_第4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桥题画二则郑燮,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其中最突出的要算竹子。在他的文集中,写竹的画和写竹的诗,俯拾皆是,数目之众,难以统计。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作者简介,倏()哉()藐()兹()妄()拟(),请给下列字注音。,sh,zi,mio,z,wng,n,板桥纪念馆,文与可墨竹图,1、品味清新俏丽的语言特色,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主旨,领悟文段中蕴含的道理。,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读了第一则,你认为作者主要的意思是什么?,“眼中之竹”即是客观“物象”,“胸中之竹”即是“心象”,二者的有机化合形成了“手中之竹”即“形象”。意思是眼中之竹是画家感知的竹的表象;胸中之竹是画家和竹融合之后画家心中竹的形象;手中之竹是画家运用笔墨将把心中的竹加以形象外化到纸上的产物。是从画竹过程中总结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作画经验。,2、读了第二则,你觉得作者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作者通过和前辈墨竹大师的比较,说明在艺术创作中允许有不同的风格和创作手法。前人的经验固然可贵,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前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艺术的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才能使艺术之树常青。如果拘泥于前人的经验而不敢有所突破,那只能束缚个人的创造力。胸中有没有成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出“神理具足”的作品。,第一则:客观的现实生活对生活观察体验形成认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认识,阅读感悟,第二则:条条大路通罗马借鉴别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创新,知识拓展,中国人喜欢竹子的不胜枚举,影响最大的要书晋代的王子猷了。世说新语中记载:“王子猷尝暂借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曰:暂住何须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还有一次,他经过别人的园林,见园中绿竹扶疏,他急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